一 你需要讀一段文字,會在乎它出現在哪里嗎?刷在公交站廣告牌上,涂在路邊一堵墻上,印在一張報紙上,顯示在一塊電子屏幕上。 這只是一小段文字,那如果是一本書的文字體量呢?你會不會在意閱讀介質?是一本可以翻動的書,是一部四四方方的Kindle,還是一臺小小的手機? 二 相當一部分人并不是電子產品大豐富時代的原住民,我們是看著紙質書長大的,那時我們想象不到將來看一本書還可以完全脫離開紙張。后來,我們發(fā)現用手機也可以看書,同時為了讓人們專注閱讀又有了Kindle等電子書閱覽工具。 最早,我對紙質書之外的工具是排斥的。盡管也顯示頁數,但電子書并不能給人書頁翻動的感覺,倒計時的顯示總給人以緊迫感;電子書顯得不厚重,不像捧一本有真實重量的書在手里那樣踏實自然;嗅覺方面,電子書也沒有書的味道,不管是紙張還是油墨的味道——是說這種味道有多么好聞,但那好像就是閱讀的一部分。 電子書的好處也顯而易見,否則它作為一項新生事物不會那么快、那么多地被大眾接受。 最直接的好處是存儲量大,幾百幾千甚至更多本書可以被輕松放入,而絲毫不占據更多物理空間。經??磿娜擞羞@種體會,我們看的很大一部分并不值得收藏,看完之后不會再經常翻起,如果不及時清理它們就會長期霸占我們空間有限的書柜,影響更多的好書、新書入駐。 我們選書就變得更加謹慎。這種謹慎的好處之一是書柜不會被迅速填滿,壞處之一則是我們的閱讀視野會受到影響,影響到接納更多突破自己閱讀邊界的書。而選用電子書完全沒有這方面的煩惱,我們選書就不至于那么謹小慎微。 三 我一度對電子書有輕微排斥。有一次跟朋友吃飯我又說到地鐵里看到的場景,捧書讀的乘客非常非常少,大部分人都在緊盯著手機看。朋友淡淡一笑:他們有可能也是在看書啊。 我立刻心頭一顫:對呀,他們并不是人人都在看美劇看韓劇看綜藝(而且這也無可指責),確實很多人也是在靜靜地閱讀,同樣是在看與紙質書上一樣的內容啊。只是介質不同,他們的文字感受和看紙質書并沒有任何區(qū)別。 就這樣,我在飯桌上被朋友榨出皮袍下面藏著的“小”來,不得不自罰一杯。 關于專注的問題,紙質書當然不能像智能手機那樣點擊上網,這會被認為有利于讀者專注閱讀本身??墒?,能夠點擊上網的智能手機常常就放在讀者身邊,如果一個人偏偏不能被書中內容吸引,他總是會時不時放下圖書拿起手機的,這并不能說明紙質書一定吸引閱讀。 而且相對來說,電子書可隨時上網也不完全是壞事。在閱讀過程中你可以隨時查陌生字詞,這比你放下圖書再拿起工具書或手機查閱效率更高,更有利于集中精力。 因此專注不專注的關鍵點不在閱讀的物,而在閱讀的人。 四 現在來看,紙質書依然擁有電子書不可比擬的閱讀體驗。這種體驗在有些人看來非常重要,或者至少要顯得重要,而在另一些人看來可有可無,他們可以絲毫不痛苦地選擇電子書,自認為犧牲部分體驗也不足惜。 前幾天和一位出版界朋友聊起這件事,他認為紙質書至少還能比較正常地存活五十年,這五十年還是有很多機會。 我無法判斷這個時間的長短,但我認為這可能是一種理性的態(tài)度:既不悲觀,也不樂觀,先把手頭的事情做好。 紙質書之前,人類的祖先通過竹簡和羊皮卷看書。當造紙術和印刷術盛行之后紙質書開始嶄露頭角,看了幾百上千年竹簡和羊皮卷的讀者一定有人不適應:你們這紙質書可不如竹簡厚重啊,也不如羊皮卷柔軟可親,這也配叫書嗎?后來的發(fā)展史,做出了回答。 五 其實,閱讀這件事沒有那么神圣,閱讀介質也沒有那么重要。開卷有益,自然而然地閱讀就是好的,不管是通過紙質書還是電子書,甚至是電子書之后另一種閱讀介質。 我的閱讀體會是,如果一本書好或者經典,可以購買紙質書版本用來收藏,否則就可以閱讀電子書。 當然童書是一個特殊品類,一定要買紙質書。那種色彩的還原和閱讀的感受,以及閱讀品質感的培養(yǎng),不是目前技術水平下的電子書能給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