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男孩‘自慰网亚洲一区二区,亚洲一级在线播放毛片,亚洲中文字幕av每天更新,黄aⅴ永久免费无码,91成人午夜在线精品,色网站免费在线观看,亚洲欧洲wwwww在线观看

分享

前有張仲景,后有張錫純:全面了解近代中西匯通第一人

 大成教育圖書館 2020-10-06


I導讀:張錫純(1860年-1933年),字壽甫,籍山東諸城,河北省鹽山縣人,中西醫(yī)匯通學派的代表人物之一,醫(yī)名顯赫,為近現代中國中醫(yī)學界的醫(yī)學泰斗。本文系統地介紹了張錫純的行醫(yī)特點和臨床貢獻,以管窺豹,可作為我們學習《醫(yī)學衷中參西錄》的預習讀物。(編輯/王超)

前有張仲景,后有張錫純:全面了解近代中西匯通第一人

作者/毛毛

一、衷中參西  匯通中西醫(yī)學倡導者

東漢張仲景,后人尊為“醫(yī)圣”,從小嗜好醫(yī)學,“博通群書,潛樂道術”,10歲時就已讀了許多書,特別是有關醫(yī)學的書。后來結合臨床實踐,寫出了經典醫(yī)著《傷寒雜病論》。

張錫純出身儒家,少年時習“四書五經”,先是攻舉業(yè),求功名,后矢志岐黃,潛心醫(yī)學,尤其沉醉在西學新知識之中。對中西醫(yī)進行比較研究,使他更加“用思精”,匯通中西醫(yī)學,寫出了中國近代中醫(yī)“第一可法之書”,即《醫(yī)學衷中參西錄》。

故此,在中醫(yī)界有“前有張仲景,后有張錫純”的說法。

張錫純在《醫(yī)學衷中參西錄》這部醫(yī)學巨著中,提出了“衷中參西”的醫(yī)學思想,為中西醫(yī)匯通指出了一條新路,并因此成為中西醫(yī)匯通學派的杰出代表人物,奠定了他在中國近代醫(yī)學史上的地位。

二、行道救人  實驗派大師杰出代表

張錫純歷來反對空談,崇尚實驗方法,勉盡人力,行道救人,從而成為名揚四海的實驗派大師,堪稱近代醫(yī)學第一人。

社會在發(fā)展,醫(yī)學在進步,理論永遠是有局限性的。當時,張錫純從浩如煙海的古典醫(yī)籍出發(fā),借鑒西醫(yī),雖然提出了中西醫(yī)匯通理論,但并不足以解決眾多的臨床問題。于是,張錫純充分利用了自己長期臨床實踐的經驗,盡一切可能通過切身體會去尋求知識,表現出大膽求是的實驗精神。張錫純這種可貴的實驗精神,可以從四個方面去考察和認識。

  • 第一,藥物試驗,驗之于己,后施之于人。

他認為,學醫(yī)的第一層功夫在識藥性。正如他自己所說“仆學醫(yī)時,凡藥皆自嘗試”。限于當時的醫(yī)療條件,一些藥方不能在動物身上取得試驗效果,為了取得第一手資料,張錫純就“驗之于己,后施之于人”,用自己的身體做試驗。

為了考察甘遂的用途,《醫(yī)學衷中參西錄》中記載:“猶記曾嚼服甘遂一錢,連瀉10余次,后所下皆系痰水,由此悟為開頑痰之主藥,唯后惡心欲吐 ,遂與赭石并用,以開心下熱痰,而癲狂可立愈?!辈⑶矣H身體驗到方書中未曾記載的眩瞑等異?,F象。由此,他得出甘遂的通利作用遠大于大黃、芒硝的結論。這些用自身健康換來的精確感受在其所著的書中比比皆是,對后人大有裨益。

張錫純對許多所用之藥,都曾親自品嘗,以體驗其性能,確知其藥力和性味,明其用途。由于他總是從臨床出發(fā)來熟悉藥性,所以臨證遣方用藥總能得心應手。凡自擬之方,皆經過千百次驗證,屢用屢效,使新方漸成經典驗方。更可貴的是,他將得出的獨特見解詳細記錄,留給后人。

若自我嘗試仍不得要領,張錫純就虛心求教他人。如為了研究小茴香是否有毒,他不恥下問于廚師。為了驗證市面販賣之藥的真?zhèn)?,他多方咨訪,從不輕信。凡將自己的藥方炮制成藥,他總是親自監(jiān)制,務得其真而后已,不達目的不罷休。

因此,張錫純用藥之專、用量之輕重,都成了行業(yè)的標尺。特別是他反復嘗試總結出的參芪利尿,白礬化痰熱,赭石通腸結,三七消瘡腫,水蛭散癥瘕,硫黃治虛寒下利,蜈蚣、蝎子定風消毒等治療方法,充分發(fā)揚了古人學說,擴大了中藥效用。

張錫純對諸家本草有爭議之處,也以臨床為準。如人參,《神農本草經》謂其微寒,《名醫(yī)別錄》謂其能療腸中冷。而張錫純證之于臨床,黨參與玄參等份并用,可使藥性無寒熱,所以他得出結論:“因此疑年湮代遠,古經字句或有差訛?!?/p>

張錫純曾指出,石榴皮須用味極酸的石榴的皮,這樣的石榴皮在當時已經較難找到。山萸肉須用很酸的,微酸的不能用。赭石性甚平和,降痰涎,止嘔吐,鎮(zhèn)逆氣,通燥結等,只有其形層層為薄片,且每片之兩面,一面點點作凸形,一面點點作凹形者,方可入藥。張錫純所用的半夏都是他親自加工的,他認為藥材作坊加工半夏的方法不合理,有礬味,或治法太過,藥力大減,難以發(fā)揮降逆止嘔之功。若為醫(yī)者用中藥卻不識中藥材,只能算是半個走方郎中。

張錫純治傷寒學,絕不“依照原論,逐節(jié)發(fā)揮”,而是“于古人著作精心研究”,其未備者,“即其所載病狀以研究其病情,再印證以生平所治之驗案”以補充之。這種引申觸長、印證補充的方法,成為張錫純傷寒學術研究的最大特點。正如他自己所說:“醫(yī)學雖貴自悟,亦必啟發(fā)之有自也。”

張錫純也很重視中藥煎制與療效的關系。他認為“險急之癥,安危只爭此藥一劑”。煎藥如不注意火候,將藥煎沸出容器,則多僨事;凡湯劑,藥汁不可煎少,否則藥汁多含于渣中;若誤將藥汁煎干,復添水重煎,則藥失其本性,服之病情反加劇,應棄之勿服?!肮使胖t(yī)者,藥餌必經己手修制,即煎湯液,亦必親自監(jiān)視也。”這些細微的觀察、分析和提示,在當下仍有重要指導意義。

  • 第二,臨證施治,取西醫(yī)之長,補中醫(yī)之短。

張錫純在臨床實踐中,倡導中西藥并用,認為以西藥治標,以中藥治本,奏效必然快捷。

張錫純認為:“人之元神在腦,識神在心,心腦息息相通,其神明自湛然長醒?!蹦X不但與心直接相關,且與其他五臟亦密切相聯,腦中氣血生成與運行依賴于肺脾二臟,腦為髓之海,腦髓又為肝腎精血轉化而成,從而創(chuàng)立五臟論腦學說。

張錫純不但善于將先賢治五臟病證的方劑化裁用于腦病,還創(chuàng)制了不少行之有效的方劑,如鎮(zhèn)肝熄風湯、調氣養(yǎng)神湯、蕩痰湯等,均由此而來。從五臟角度論治腦病,突破了《黃帝內經》“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的傳統認識,是將中醫(yī)整體觀與西醫(yī)解剖有機結合在一起的進一步發(fā)揮。

張錫純將中醫(yī)之義理與西醫(yī)之實驗融會貫通,常出新意。他把內中風與腦充血聯系起來討論。腦充血病之說倡自西人,實際中醫(yī)早就有所認識,如《素問·調經論》所說“血之與氣并走于上,則為大厥,厥則暴死,氣復反則生,不反則死”,說的就是腦充血病。其不同點在于,西人但言充血,《黃帝內經》則謂血之與氣并走于上,其氣升而愈升,血亦隨之充而愈充,最終腦中血管破裂,致人死亡。

張錫純在論治腦充血證過程中多采集前人論治內風之精華,突出人體氣機升降對氣血運行的影響,認為腦充血證系臟腑之氣化皆上升太過,而血之上注于腦,充塞血管而累及神經,甚至神經失其所司至昏厥不省人事。對腦充血所致脈弦長有力,即西醫(yī)所謂血壓過高者,宜用鎮(zhèn)肝熄風湯治療,如此才與病理吻合。

張錫純所創(chuàng)鎮(zhèn)肝熄風湯治中風證,首辨為“脈弦長有力”,或“上盛下虛”;若“尺脈重按虛者”,加入熟地黃、山萸肉。鎮(zhèn)肝熄風湯,由其名可知治肝之理,而“脈弦長有力”主肝火上盛,“尺脈重按虛者”為下焦空虛。

曾有一病人腦中常覺發(fā)熱,時或眩暈,心中煩躁不寧,“脈象弦長有力,左右皆然”,張錫純診為腦充血證,投以鎮(zhèn)肝熄風湯,加地黃一兩。病人連服數劑,腦中不覺熱,后減地黃用量,服藥旬日,脈象和平。

用西醫(yī)病理知識來解釋中醫(yī)病證,并以此指導選方用藥,是張錫純的一大貢獻。他認為高血壓引起的腦充血證為西醫(yī)之病名,屬于中醫(yī)學中“眩暈”、“肝風”、“厥證”等范疇,因其病機與西醫(yī)的腦充血病因機理如出一轍。

張錫純根據《黃帝內經》理論,并總結歷代醫(yī)家治療中風偏癱之經驗,創(chuàng)制了建瓴湯、鎮(zhèn)肝熄風湯等新方劑。從建瓴湯的組方遣藥來看,與肝陽上亢、肝風內動之病機絲絲入扣。方中重用赭石等潛陽降逆,用懷牛膝引血下行,生地黃等養(yǎng)陰熄風。服用此方,可使腦中上逆之血如建瓴之水下行,使肝風內息,血壓下降,心神得寧。

從張錫純臨證驗案中可看出,鎮(zhèn)肝熄風湯由建瓴湯加減變化而成,兩方同中有異,臨證運用,屢用屢效,治愈了大量腦充血患者。另外,他認為西人所謂腦貧血病,即屬中醫(yī)內中風證之偏虛寒者。腦貧血者,其腦中之血過少,無以養(yǎng)其腦髓神經。是以究其終極,皆可使神經失之其所。所以,加味補血湯以黃芪為君,并配養(yǎng)血活血之品,使氣旺得升,血虛得養(yǎng),諸證自除。

又如,張錫純論陽明發(fā)黃諸證,認為“黃疸為膽汁妄行血中”所致;寒濕黃疸是“因肝膽陽分不振,其中氣化不能宣通膽汁達于小腸化食,以致膽管閉塞,膽汁遂蓄極妄行,溢于血分,而透黃色”。他用西醫(yī)學膽汁排泄不暢、逆入血中的理論來印證中醫(yī)黃疸的病機。同時認為茵陳具有“升發(fā)之性,實能開啟膽管之閉塞”,具有利膽退黃的作用。

再如,張錫純談到霍亂時說:“用顯微鏡審查此病之菌,系彎曲桿菌(指霍亂弧菌)……即為霍亂無疑也,至于細審此病之涼熱百不失一,當參霍亂方及霍亂治法篇,自能臨證無誤?!睆亩_立了西醫(yī)辨病、中醫(yī)辨證的臨床模式。

張錫純認為,中西藥各有所長,西藥治在局部,是重在病之標,中醫(yī)治病求因,是重在病之本。究之,標本原應相兼顧,若遇難治之證,以西藥治其標,中藥治其本,則奏效必速。因此,他所創(chuàng)制的許多驗方在實際運用中作用都發(fā)揮得淋漓盡致,使傳統中醫(yī)藥有了顯著的進步。張錫純的臨床之法,是中西醫(yī)結合的必然走向。他總是將中西醫(yī)巧妙結合以深究其病機,其識見之高,無可比擬。

  • 第三,不避風險,敢于救患者于危重之時。

因為行醫(yī)事關人命,所以凡有名望的醫(yī)生,都是病家有請才去。張錫純一生行醫(yī),不避風險,力破“醫(yī)不叩門”之說,每遇疑難重癥,則輾轉籌思,查考書籍,一有定見,雖昏夜亦親赴病家調治。即或明知病在不治,亦勉盡人力,每救療至殮服已備,不肯稍有懈怠。許多危急重癥,經他治后,往往妙手回春。

鄰村一個5歲男孩,于仲夏得溫病,其叔父與其表叔毛某,皆邑中之名醫(yī),且善治溫病。而兩人共治旬日無效,托故外出。請張錫純診治,時患者已兩目清白,無所見,兩手循衣摸床,動亂不休,譫語無倫,不省人事。張錫純四診合參,沉思片刻,斷為“腎陰將竭,肝風內動,危險至極之候”,遂用大滋真陰之品,濟陰以應其陽,期能自汗。隨后開出一藥方,重用熟地、玄參、阿膠、枸杞之類,約重六七兩,煎湯一大碗,徐徐溫飲下。2劑后,患者遍身透汗,其病豁然而愈。如此危重至極之癥,經其治療,得起沉疴,由此,張錫純在邑中頗負盛名。

張錫純的友人黃文卿,幼子出生6個月,頭身胎毒始終未愈,體質很弱。忽肝風內動,抽搐不休;囟門微凸,按之甚軟,微有赤色;指色紫為爪形;目睛昏而無神,或歪;脈浮小無根。黃文卿問曰:“此證西醫(yī)已諉為不治,不知還有救否?”張錫純仔細診斷后,認為是因虛氣化不固,致肝陽上沖腦部擾及神經,答曰:“還可竭力治愈。”于是親調湯劑,頻頻灌服,2劑后肝風止,加減其方,4劑痊愈。張錫純臨證救人,風雨無阻,活人無數。趙伯驤曾寫詩贊道:“同胞沉疴憑公挽,確是名醫(yī)第一人?!?/p>

從這些病案來看,張錫純診治重癥,不是主觀臆斷,空泛之談,而是得之于“臨床數十年屢次實踐中”,“因屢次重用之,以挽回人命于頃刻之間也”。特別是他每臨疑難急癥,不避醫(yī)忌,不計得失,敢于挽救患者性命,這種懸壺濟人的精神是值得今人推崇和效仿的。

  • 第四,臨床貢獻,其創(chuàng)造性彪炳千古。

張錫純不僅有先進的醫(yī)學思想,而且在臨床醫(yī)學上也頗有成就。他除了不擅針灸和正骨外,內、外、婦、兒、五官各科無不治效超群,其中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臨床貢獻主要表現在七個方面。

貢獻之一,發(fā)揚生石膏治熱病的功效。

20世紀40年代前,熱病是威脅人類生命的主要疾病之一。張錫純鑒于前人對石膏及相關方劑的應用不夠透徹,遂結合個人臨床經驗總結了石膏在熱病辨證治療中的作用,極具可重復性。

張錫純認為,石膏不僅清外感實熱,亦能清臟腑之熱,還可解砒毒、火柴毒,治腸痛,具有解毒消瘡之功。石膏又涼而辛散,有發(fā)汗透熱之功,對外感發(fā)熱無汗者可清熱透汗,力辨白虎湯無汗之禁。

他用生石膏與人參相伍,因人參扶正氣、溫升、生津,可助石膏退熱,使下陷之邪熱得以升散,用于邪熱熾盛和熱病后期之證可使真陰立復,勝于單純滋陰,清熱沉降,可代承氣。對邪熱郁結、腑氣不通者,張錫純不用承氣攻下,而以石膏配代赭石。以石膏清熱,代赭石通降,每可獲效,且無傷正邪陷之虞。故外感病有實熱者,放膽用之直勝金丹。

石膏不但可清外感實熱,亦可清解臟腑實熱。且石膏質重墜,能降胃止嘔,善治熱病嘔吐,還能清陽明之熱,逐熱下行,善通實熱便結。然而,過去醫(yī)家多誤認為其性大寒而煅用,是變金丹為鴆毒。古方用生石膏者以大青龍湯、白虎湯為主方。此雖為重癥而設,但禁忌頗多。若適當變通,則生石膏治熱病有實熱者無往不利。白虎湯變通適當尤能廣泛應用于危重癥。其原則為熱盛脈實者原方加重石膏,以勝病為準;熱實正虛者原方加人參,間需以山藥代粳米或玄參代知母;病危急,患者又不耐服藥,竟可單煎石膏或用鮮梨片和石膏末嚼服。

張錫純對石膏情有獨鐘,人稱“張石膏”?!夺t(yī)學衷中參西錄》“石膏解”后所附醫(yī)案達38例,諄諄而述,不厭其煩。其中多系危重癥,按西醫(yī)診斷可知的病種有痢疾、瘧疾、重癥頜下膿腫、肺炎、產褥熱、產后大出血、風濕熱、猩紅熱等,同時伴昏迷、休克或全身衰竭者近半數。時過近一個世紀,今日單用西法處理這些病例仍感棘手。而張錫純當年每得心應手,云:“愚臨證40余年,重用生石膏治愈之證當以數千計。有治一證用數斤者,有一證用至十余斤者?!?/p>

貢獻之二,創(chuàng)升陷湯治大氣下陷證。

胸中大氣下陷證是張錫純發(fā)明的病證名。他認為“人之一身,自飛門至魄門一氣主之”,“大氣者,原以元氣為根本,以水谷為養(yǎng)料,以胸中之地為宅窟也”。此氣包舉肺外,司呼吸之樞機。

大氣下陷最典型的癥狀即患者自覺氣短不足以息,似喘非喘,診關脈不實。其他見癥變化多端。經西醫(yī)診斷,此證多屬官能證,無可靠療法。而升陷湯則有較好的療效。升陷湯主方:生黃芪六錢,知母三錢,柴胡一錢五分,桔梗一錢五分,升麻一錢。方中黃芪為君藥,補大氣之不足,以知母制之防變生內熱。氣以升為順,故以柴胡、升麻兩藥升提大氣,桔梗輕清,以之引藥上行中焦。綜而觀之,其組方簡約,構思巧妙。原方主治胸中大氣下陷諸癥,或見氣短不足以息,或滿悶怔忡,或氣息將停等,其癥難以悉數。

他認為生黃芪功專補氣,善治大氣下陷,重用生黃芪扶宗氣,創(chuàng)制升陷諸方,包括升陷湯、回陽升陷湯、理郁升陷湯、醒脾升陷湯,專治大氣下陷,屢起重癥,為后人所稱道。

案載:有一位24歲青年,胸中滿悶,晝夜咳嗽,脈象重按微弦無力,診為大氣下陷,投升陷湯,4劑而愈。在治法上,張錫純此方屬李東垣補中益氣法之變方。

貢獻之三,衷中參西,防治霍亂、鼠疫。

當時,西醫(yī)對霍亂病長于預防而短于治療。為此,張錫純發(fā)明了治療霍亂的“急救回生丹”,用藥有朱砂、冰片、薄荷冰、粉甘草,他認為此方治霍亂無論寒熱,均可應用。隨后,張錫純又制有防治兼用的“衛(wèi)生防疫寶丹”,“治霍亂吐瀉轉筋,下痢腹疼,及一切痧證,平素口含化服,能防一切癘疫傳染”。此方流傳一時,如沈陽某煤礦發(fā)生霍亂:“有工人病者按原數服藥40丸,病愈強半,又急續(xù)服40丸,遂脫然痊愈。后有病者數人,皆服藥80丸。中有至劇者一人,一次服藥120丸,均完全治愈?!?/p>

這兩種方藥的藥味及制法均系衷中參西的成果,經濟簡便,效果又在單獨用中藥或西藥之上。1919?1920年,曾在東北及河北、山東、河南大面積試用,據較可靠的報告,治愈數萬人。

近代西醫(yī)對鼠疫無可靠療法,死亡率在90%以上。1921年,黑龍江哈爾濱一帶鼠疫盛行,沈陽防范甚嚴,使之未能傳染入境。唯銀行之間業(yè)務往來不能斷絕,鼠疫之毒菌因之有所傳染。銀行職員施某,30多歲,患重鼠疫,其舌上無苔,干亮如鏡,喉中亦干甚,且微覺疼,時作干咳,此乃因燥生熱,腎氣不能上達,陰陽不相接續(xù),故證象、脈象如此,閉目昏睡,呼之眼微開。張錫純診斷為肺炎型鼠疫。

于是,張錫純疏方于下:生石膏三兩,知母八錢,玄參八錢,生懷山藥六錢,野臺參五錢,甘草三錢,共煎湯三茶盅,分三次溫飲下。將藥三次服完,患者身熱,脈起,舌上微潤,精神亦明了,唯大便猶未通下,內蘊之熱猶未盡清。將原方再服一劑后,其大便遂通下,余熱亦盡消。

除此例之外,張錫純在奉天還治愈了一例鼠疫病人。他后來撰文《論鼠疫治法》,博采中西理論及防治法,深人探討,對治療此病很有啟迪意義。

貢獻之四,創(chuàng)中醫(yī)為主治腸結法。

張錫純所治患者,多為機械性或動力性腸梗阻。古人有大承氣湯等方,但多禁忌,療效亦不甚滿意。張錫純所創(chuàng)之法,一為赭遂攻結湯,另一為蔥白熨法。前者集古方之長又有新意,后者為外治法,適于動力性腸梗阻。

《醫(yī)學衷中參西錄》中記載:“乙卯之歲,客居廣平,忽有車載病患,造寓求診者。其人年過五旬,呻吟不止,言自覺食物結于下脘,甚是痛楚,數次延醫(yī)調治,一劑中大黃用至兩半不下。且凡所服之藥,覺行至所結之處,即上逆吐出,飲食亦然。此時上焦甚覺煩躁,大便不通者已旬日矣。診其脈雖微弱,至數不數,重按有根。知猶可任攻下,因謂之曰:此病易治,特所服藥中,有猛悍之品,服藥時,必吾親自監(jiān)視方妥。然亦無須久淹,能住此四點鐘,結處即通下矣。遂用赭遂攻結湯去干姜,方中赭石改用三兩,樸硝改用八錢。服后須臾,腹中作響,遲兩點半鐘,大便通下而愈。后月余,又患結證如前,仍用前方而愈?!?/p>

近年中西醫(yī)結合治療腸梗阻,仍不出張錫純所用之法。

貢獻之五,搶救危急大證的發(fā)明。

張錫純長于治危急大證,尤其重用萸肉救脫,效果顯著。脫證西醫(yī)稱為休克,至今常見且難治。中醫(yī)古方救脫以人參為主,但有禁忌。張錫純以萸肉為主,基本無禁忌。他認為,萸肉味酸性溫,大能收斂元氣,且斂正氣,不斂邪氣。張錫純所附醫(yī)案中幾乎包括各種休克,尤以大汗致脫最為有效。其法為緊急時急煎萸肉一味二兩左右急服,病稍緩或以下脫為主則伍以人參、山藥等。

曾有邑北境劉氏婦,年近四旬,受妊五六個月,時當壬寅秋令,霍亂盛行,因受傳染,吐瀉一晝夜,病似稍愈,而胎忽滑下,精神頓散,心搖搖似不能支持,危在旦夕。至張錫純趕去診視時,病勢大革,殮服已備,著于身將舁諸床。病家辭以不必入視。張錫純并不見怪,說:“此系暴脫之證,一息尚存,即可挽回?!彼烊胍曋?,氣息若無,大聲呼之亦不知應,脈象模糊如水上浮麻,莫辨至數。張錫純認為,此證若系陳病狀況,至此定難挽回,只因霍亂吐瀉已極,則氣血暴脫,所以仍可用藥挽救。暴脫之證,所脫者為元氣。凡元氣之上脫者,乃由于肝風所動,當用酸斂之品直趨肝臟以收斂之。所以,杜塞元氣上脫之路,再用補助氣分之藥輔之,雖病勢垂危至極點,亦可挽回性命于呼吸之間。

于是,張錫純開了一個處方:凈杭萸肉二兩,野黨參一兩,生懷山藥一兩,共煎湯一大盅。但藥方雖開,而藥局相隔數里,取藥迫不及待,幸虧比鄰有張錫純的一個表兄,存留張錫純所開藥方,取藥二劑未服,中有萸肉共六錢,遂急取來暴火煎湯灌之。當藥徐徐灌下,須臾氣息稍大,呼之能應,又急煎渣灌下,較前尤明了。問其心中何如,言甚難受,其音只在喉間,細聽可辨。不多久,所開方藥已取到,急煎湯兩茶杯,此時已能自服其藥。分3次溫服下后,精神頓復,可自行動轉。繼用生山藥細末八錢許,煮作茶湯,調以白糖,令其適口當點心服之,一日2次,如此將養(yǎng)五六日以善其后。

張錫純重用萸肉,以酸斂防其疏泄,借以杜塞元氣上脫之路,而元氣即可不脫矣。所最足明證者,若初次即服所開之方以治愈此證,鮮不謂人參之功居多,乃因取藥不及,遂單服萸肉,且所服者只六錢即能建此奇功。由此知萸肉救脫之力,實遠勝人參。所以,張錫純說:“救脫之藥,當以萸肉為第一?!辈⒎Q之為“救脫之圣藥”。

再如小青龍湯加減治外感痰喘。小青龍湯原適應證不以痰喘為主,后人有所發(fā)明用以治痰喘,但識見高超、效驗卓著者當推張錫純。外感痰喘即西醫(yī)之哮喘性支氣管炎或慢性支氣管炎急性發(fā)作,多伴有嚴重呼吸困難或心力衰竭。張錫純以為治此病重癥唯小青龍湯加減最有效,并屢試不爽。為鞏固療效,張錫純又擬從小青龍湯等以求根治,其治法至今仍值得借鑒。

此外,張錫純對各種大出血及先兆中風等急癥的搶救亦多有發(fā)明。

貢獻之六,治療慢性頑癥的重要發(fā)明。

張錫純對治虛勞方亦甚為看重,方中使用最多的藥物為生山藥。張錫純對此藥的發(fā)明價值僅次于生石膏。其他有價值的發(fā)明即重用三七、雞內金、水蛭等治癥瘕積聚等慢性病。張錫純認為,“女子癥瘕,多因產后惡露未凈凝結于沖任之中,而流走之新血又日凝滯其上以附益之,逐漸積而為癥瘕矣”。對此張錫純的用藥特點為:早期癥瘕,身體強壯患者宜采用破血逐瘀之法,予下瘀血湯,如病數年當攻補兼施。張錫純治療癥瘕的獨到之處是用藥攻病,明確病根結聚之處,用一二味對證的藥物專攻其處,再加以補藥為佐,使邪去而正氣不傷。另外,結核病在中醫(yī)亦歸入虛勞,張錫純治結核病除繼承前人活血化瘀法外,又多伍以生山藥、黃芪、人參等補氣藥,至于滋陰、寧嗽等法反居其次。如今結核病治療以西藥為主,若需中藥配合仍以張錫純之法最可取。

貢獻之七,倡導近現代中醫(yī)氣功養(yǎng)生學。

從中醫(yī)發(fā)展史看,中國歷代醫(yī)家對氣功都很重視。漢代名醫(yī)張仲景所說的“導引吐納”、華佗所創(chuàng)的“五禽戲”及明代著名醫(yī)學家李時珍所提倡的“內景隧道,唯返觀者能照察之”等,都是氣功的方法。作為近代名醫(yī),張錫純所著《醫(yī)學衷中參西錄》中對氣功養(yǎng)生也有專論,并指出學醫(yī)者應參以靜坐,注重氣功養(yǎng)生,其自身即是著名的氣功實踐家。

張錫純不僅奮力悍衛(wèi)傳統中醫(yī)的學術地位,而且獨樹一幟,認為當時未被列入中醫(yī)學術殿堂的氣功養(yǎng)生學是中醫(yī)的源起和基礎,倡導醫(yī)界身體力行并應用于臨床治療,從而成為近現代中醫(yī)氣功養(yǎng)生學的先驅者。

他所踐行的氣功養(yǎng)生學是中醫(yī)學實踐基礎之一,而這正是西方醫(yī)學所沒有的。他提倡醫(yī)家力行靜坐氣功,并學習長于養(yǎng)生氣功的道家《丹經》,認為醫(yī)家通曉氣功養(yǎng)生有以下裨益:通過練習靜坐氣功,對醫(yī)家理解心之君火、腎之相火及其相互關系,以及腦的作用、命門學說、奇經八脈循行路線及其功能,均大有裨益;同時,還能使醫(yī)家增智益神,即能開發(fā)人腦的潛在智能。

張錫純指出,研究醫(yī)學者不可不留心哲學,借以清我性靈,益我神智乎哉!這里所說的“哲學”指的就是氣功養(yǎng)生學,說它具有“可濟醫(yī)藥之窮”之功效,意即一些醫(yī)藥難愈之證,可借氣功而愈。

張錫純的氣功法,主要有靜坐功、吸升呼降溝通心腎法、意通督脈任脈法等。此外,張錫純還介紹了佛道修煉氣功之書,如魏伯陽的《周易參同契》,張紫陽的《悟真篇》,柳華陽的《金山證論》、《慧命經》等,可使人從中悟得壽身壽世之道。

由此可見,氣功養(yǎng)生學不僅對領悟醫(yī)理、開發(fā)智能、養(yǎng)生療疾大有裨益,而且于弘揚中醫(yī)學亦實為有益。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