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步武夷山 總覺得武夷山離我蝸居的縣城很遠,誰知旅游大巴約摸四小時車程,那直入云霄、氣宇軒昂的武夷山就進入了我們雙眸。雖然是陰霾的天氣,站在武夷山大門前,遙看遠山薄霧繚繞,那恍惚迷離的心境,開始變得明朗而燦爛。 上午的大雨,整個景區(qū)空氣清新。坐在景區(qū)的小火車上,看著河道里的渾濁,曾經(jīng)期待九曲漂流賞景的快樂導游說隨那湍急水流到來做不成“漂客”了。下車后,沿著赭色麻石鋪就的石板路前行,透過樹梢看到遠處的山峰。路邊出現(xiàn)了一個巨大的石刻“茶魂”,字跡鮮紅醒目,后面逶迤著一片碧綠的茶園。走在前面的同時迫不及待地開始拍照合影,時值春末,自然界中一切植物都煥發(fā)著生機,何況是這風景名勝處? 站在通天橋,遠眺聳立的懸崖絕壁群峰巍峨,那峰頂?shù)氖[郁的植被,點綴著山體的盎然生機。橋下只是“春潮帶雨晚來急”,與平常稍大的水勢,沒有“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的壯闊場景。山水相依的美景,置身其中的韻味,值得留戀駐足慢慢欣賞的。 眼前出現(xiàn)了岔路口,沿著溪流山腳而上,或穿過似乎窈然幽深的“老虎洞”。此前不知可有華南虎安居過,倒是山風席卷著從洞中呼嘯而過,類似老虎咆哮,游客觀景攀登的氣勢也是虎虎生風。進了洞,先是一片幽暗,然后有光,長滿青苔的石級沿著山體,極陡峭的石壁出現(xiàn)眼前。兩邊是長滿青苔高大的樹木,給人一種返璞歸真回到遠古的感覺。 貼著巖石順著地勢修葺的小路極為險峻,在叢林間穿行登高不遠,出現(xiàn)了空曠的地勢。碩大的絕壁下,布滿了歷史的塵埃。數(shù)百年前,古人在山中定居修身養(yǎng)性,那曾經(jīng)的草棚茅屋已消失殆盡,空余著石凳石桌,遙想他們在此看書做學問,青山綠水相伴時,那份恬淡隱逸之情,逍遙山水間當是快樂無邊。 很快到了“茶洞”,是一極為平坦的地方,眼前是陡峭的絕壁,狹窄的谷中,有清流瀑布自天而降,有一仄仄的潮濕的石門,邊上“仙浴潭”三字,想必能在此瀑布下沐浴的,只能是古代的仙女了。大家擁進去看飛瀑,聽水聲。在懸崖下端,有著一處教室大小的茶園,用竹籬笆圍著,綠意悠然。在這高山密林處,在游客擁擠處,有著這小小的茶園,真是難得。這汲取山間靈氣的茶,采擷之后制成的茶葉,肯定充滿了芳香四溢的春天氣息。 稍作休息,導游簡要的說了登頂天游峰的注意事項,大家也就結伴登山。天游峰高400多米,還是在山腳下時,便看到沿著山巒開鑿修建的小路,兩邊懸崖極為危險。既來之,則登之。來到武夷山,不登高遠望哪行啊?絕壁上開鑿的路,極為狹窄,你上我下,兩個人還需側側身謙讓著。兩邊雖有欄桿,可以扶可以依,可有誰敢肆無忌憚的靠著休息,路外百丈深淵,頭昏目眩。登高而呼,聲非加疾也,也引起上下游客的關注。先是一個小臺子,可以憑欄遠眺;再到是一個小亭,坐著歇息,揉揉雙腳,繼續(xù)出發(fā),無限風光在險峰。 看著游客從近似頭頂?shù)奈恢靡徊揭徊降呐蚕聛硐聛?,真怕被一腳踩到頭。登臨天游峰的道路極為險峻,兩側都是深淵,或一側絕壁一側深淵,偶有的轉彎處,稍大一點的平旦,擠著幾個駐足歇息拍照的。仰望,路在頭頂;俯瞰,懸崖絕壁。那臺階雖與山石渾然一體,眾多的游人的踐踏卻破損了,補上一層薄薄的水泥,真怕一腳踩塌,而更加小心。遠看似乎從巖石縫里噴薄而出的瀑布,水花飛濺直落千丈,作為照片的背景來襯托,卻是氣勢磅礴。 路窮水盡處,居然一大片的樹林,繞過石級是一平臺,聽聞一陣陣的喧嘩聲,天游峰到了。一個古樸滄桑的兩層寺廟出現(xiàn)在眼前,兩側是賣香火和紀念品的小攤。早到的同事從二樓窗口探出身來,興奮地招呼著遲到的我們。山頂絕頂我為峰,憑欄遠眺,該是驟雨初歇的緣故,山為碧玉簪,水做黃羅帶。層巒疊嶂綿延而去的青山,九曲十八彎的美景。人在高處,才能感受到塵世間的佳境,看著那高處的巖石縫,隱約可見古代的懸棺,那份古人的葬禮,是崇尚自然的追求,更是置身山林的寧靜。 挺直腰桿繃緊小腿肚,扶著欄桿,一失足定成千古恨,謹慎避讓著游客下山。雖然陡峭險象橫生,卻勝似閑庭信步到了溪邊的竹林畔,聽到陣陣的蛙鳴,從澗流中傳過來,清晰在耳邊。那叢生的灌木,我沒法下到溪水邊去看它們,“雀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蛙鳴聲聲,是一種心曠神怡的愉悅。河邊是大片的草場,背靠著絕壁。“壁立萬仞”的懸崖摹刻,那紅艷的顏色,武夷山當年的熱鬧和喧囂似乎就在眼前。眼前的“叔圭精舍”的殘存石門,卻是實在的告訴北宋歷史陳跡的湮沒。林間四處可見的門樓殘留和山洞里的石凳,都在靜靜的訴說曾經(jīng)迎來送往隱居者的那份灑脫情懷。 返回路上,鐫刻“朱熹園”三個字的巨石出現(xiàn)眼前。朱熹的紫陽書院,在歙縣有著一定的名氣和文化遺存。他鄉(xiāng)遇故知,得前去拜訪。武夷精舍是在宋淳熙十年(1183年),南宋大理學家朱熹親自擘劃、營建的書院。登上幾個臺階,“武夷精舍”的牌坊出現(xiàn)在眼前。進門一塊高大的青石巨碑撲面而來,仔細看遍全碑前后都沒一個字。兩側的回廊上,用機玻璃封了起來,貼著玻璃使勁往里瞅,里面是殘存數(shù)百年前的泥筑的斷壁。后一進高懸 “理學正宗”匾額,堂內居中是朱熹的塑像,站在案桌后神態(tài)端正的在上課,兩邊各是三排桌凳,兩人一排,穿宋代服飾的弟子在聽課,或凝神諦聽,或頷首贊嘆。第一排留著空位,游客坐上面和古人合影拍照。想象夫子上課的情況,如果是黎明或黃昏,獨坐在學堂里,耳畔飄蕩朱老夫子的聲音,在山林的寂靜中,不知不覺時光流逝近千年。 ……雨淅瀝纏綿起來時,我們已經(jīng)坐在了返程的小火車上,看著著迷蒙的雨天,武夷山逐漸消失是茫茫的雨中,但是她優(yōu)美的風景、登山的記憶,卻永遠的留在我的文字里,銘記在我心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