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效通竅活血湯 來源:《醫(yī)林改錯》 作者:王清任 朝代:清 年份:公元1644-1911年 序文摘要: 張序 醫(yī),仁術也。乃或術而無仁,則貪醫(yī)足以誤世;或仁而無術,則庸醫(yī)足以殺人。(吾在)粵數(shù)年,目擊此輩甚眾,輒有慨乎其中。每遇救急良方,不惜捐資購送。今于癸丑四月,適聞佛山友人有幼子患癥,醫(yī)以風藥投之,竟至四肢抽搐,口眼歪斜,命垂旦夕,忽得一良方,一劑稍愈,三服霍然。又有人患半身不遂者十余年,得一良方,行走如故。余甚奇之,再四訪求,始知二方皆出《醫(yī)林改錯》一書,遍求得之,歷試多驗,因于公余沉潛反復,頗悟其旨,竊嘆此書之作,直翻千百年舊案,正其謬誤,決其瑕疵,為希世之寶也,豈非術之精而仁之至哉!余不忍秘藏,立刊布以公于世,使今人得悉臟腑經絡之實,而免受庸醫(yī)之誤, 亦不負王勛臣先生數(shù)十年濟世之苦心矣。愿同志君子勿視為尋常善書,幸甚!幸甚! --咸豐癸丑仲夏順天張潤坡識 一、通竅活血湯方: 赤芍(一錢) 川芎(一錢) 桃仁(三錢,研泥) 紅花(三錢) 老蔥(三根,切碎) 鮮姜(三錢,切碎) 紅棗(七個,去核) 麝香(五厘,絹包)用黃酒半斤,將前七味煎一盅,去渣,將麝香入酒內,再煎二沸,臨臥服。 各處麝香,市井易于作假,一錢真,可合一兩假,人又不能辨。此方麝香最要緊,多費數(shù)文,必買好的方妥,若買當門子更佳。大人一連三晚,吃三副,隔一日再吃三副。若七八歲小兒,兩晚吃一副;三兩歲小兒,三晚吃一副。麝香可煎三次,再換新的。 二、方歌 通竅全憑好麝香,桃紅大棗老蔥姜, 川芎黃酒赤芍藥,表里通經第一方。 三、方敘: 余不論三焦者,無其事也。在外分頭面四肢,周身血管;在內分膈膜上、下兩段,膈膜以上瘀之癥;立血府逐瘀湯,治胸中血府血瘀之癥;立膈下逐瘀湯,治肚腹血瘀之癥。病有千狀萬態(tài),不可以余為全書。查證有王肯堂《證治準繩》,查方有周定王朱 《普濟方》,查藥有李時珍《本草綱目》,三書可謂醫(yī)學之淵源??勺x可記,有國朝之《醫(yī)宗金鑒》,理足方效,有吳又可《瘟疫論》。其余名家,雖未見臟腑,而攻發(fā)補瀉之方,效者不少。余何敢云著書,不過因著《醫(yī)林改錯·臟腑圖記》后,將平素所治氣虛、血瘀之癥,記數(shù)條示人以規(guī)矩,并非全書。不善讀者,以余之書為全書,非余誤人,是誤余也。 四、通竅活血湯所治之病,開列于后。 1、頭發(fā)脫落 屬性:傷寒、瘟病后頭發(fā)脫落,名醫(yī)書皆言傷血,不知皮里肉外血瘀,阻塞血路,新血不能養(yǎng)發(fā),故發(fā)脫落。無病脫發(fā),亦是血瘀。用藥三副,發(fā)不脫,十副必長新發(fā)。 2、眼疼白珠紅 眼疼白珠紅,俗名暴發(fā)火眼。血為火燒,凝于目珠,故白珠紅色。無論有云翳,無云翳,先將此藥吃一副,后吃加味止痛沒藥散,一日二副,三兩日必痊愈。 3、糟鼻子 色紅是瘀血,無論三二十年,此方服三副可見效,二三十副可痊愈。舍此之外,并無驗方。 4、耳聾年久 耳孔內小管通腦,管外有瘀血靠擠,管閉,故耳聾。晚服此方,早服通氣散,一日兩副,三二十年耳聾可愈。 5、白癜風 血瘀于皮里,服三五副可不散漫,再服三十副可痊。 6、紫癜風 血瘀于膚里,治法照白癜風,無不應手取效。 7、紫印臉 屬性:臉如打傷血印,色紫成片,或滿臉皆紫,皆血瘀所致。如三五年,十副可愈;若十余年,三二十副必愈。 8、青記臉如墨 血瘀癥,長于天庭者多,三十副可愈。白癜、紫癜、紫印、青記,自古無良方者,不知病源也。 9、牙疳 牙者,骨之余;養(yǎng)牙者,血也。傷寒、瘟疫、痘疹、痞塊,皆能燒血,血瘀牙床紫,血死牙床黑,血死牙脫,人豈能活?再用涼藥凝血,是促其死也。遇此癥,將此藥晚服一副,早服血府逐瘀湯一副,白日煎黃 八錢,徐徐服之,一日服完。一日三副,三日可見效,十日大見效,一月可痊愈??v然牙脫五七個,不穿腮者,皆可活。 10、出氣臭 血府血瘀,血管血必瘀,氣管與血管相連,出氣安得不臭?即風從花里過來香之義。晚服此方,早服血府逐瘀湯,三五日必效。無論何病,聞出臭氣,照此法治。 11、婦女干勞 經血三四月不見,或五六月不見,咳嗽急喘,飲食減少,四肢無力,午后發(fā)燒,至晚尤甚,將此方吃五副,或六副,至重者九副,未有不痊愈者。 12、男子勞病 初病四肢酸軟無力,漸漸肌肉消瘦,飲食減少,面色黃白,咳嗽吐沫,心煩躁急,午后潮熱,天亮汗多,延醫(yī)調治,始而滋陰,繼而補陽,補之不效,則云虛不受補,無可如何??尚χ鴷撸环謩e因弱致病,因病致弱。果系傷寒、瘟疫大病后,氣血虛弱,因虛弱而病,自當補弱而病可痊。本不弱而生病,因病久致身弱,自當去病,病去而元氣自復。查外無表癥,內無里癥,所見之癥,皆是血瘀之癥。常治此癥,輕者九副可愈,重者十八副可愈。吃三副后,如果氣弱,每日煎黃 八錢,徐徐服之,一日服完,此攻補兼施之法。若氣不甚弱,黃 不必用,以待病去,元氣自復。 13、交節(jié)病作 (散人注:中醫(yī)講究天人合一。這個“節(jié)”是指24節(jié)氣,“交節(jié)”就是兩個節(jié)氣交接的時候,交節(jié)病就是氣節(jié)變化引發(fā)的各種病。) 無論何病,交節(jié)病作,乃是瘀血。何以知其是瘀血?每見因血結吐血者,交節(jié)亦發(fā),故知之。服三副不發(fā)。 14、小兒疳證 疳病初起,尿如米泔,午后潮熱,日久青筋暴露,肚大堅硬,面色青黃,肌肉消瘦,皮毛憔,如脾疳、疳瀉、疳腫、疳痢、肝疳、心疳、疳渴、肺疳、腎疳、疳熱、腦疳、眼疳、鼻疳、牙疳、脊疳、蛔疳、無辜疳、丁奚疳、哺露疳,分病十九條,立五十方,方內多有梔子、黃連、羚羊、石膏大寒之品。因論病源系乳食過飽,肥甘無節(jié),停滯中脘,傳化遲滯,腸胃漸傷,則生積熱,熱盛成疳,則消耗氣血,煎灼津液,故用大寒以清積熱。余初時對癥用方,無一效者。后細閱其論,因飲食無節(jié),停滯中脘,此論是停食,不宜大寒之品。以傳化遲滯,腸胃漸傷,則生積熱之句而論,當是虛熱,又不宜用大寒之品。后遇此癥,細心審查,午后潮熱,至晚尤甚,乃瘀血也。青筋暴露,非筋也,現(xiàn)于皮膚者,血管也,血管青者,內有瘀血。至肚大堅硬成塊,皆血瘀凝結而成。用通竅活血湯,以通血管;用血府逐瘀湯,去午后潮熱;用膈下逐瘀湯,消化積塊。三方輪服,未有不愈者。
|
|
來自: 崔m95b7p4dpv0m > 《氣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