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亥年深秋,一個雨后朗潤的上午,我同多年好友走近天津盤山景區(qū),在一組仿古牌樓下佇立凝思、感慨良多。 這組牌樓,是盤山進入游人視野后第一座標志性建筑,也是京津冀最富代表性佛教名山的經(jīng)典門戶。在牌樓下環(huán)顧,悠悠白云,自起伏連綿的峰巒飄逸而來,淡化、清潤、空靈、舒緩態(tài)勢……在東西長37米、高14米、雙排16柱、上懸11座彩樓,以皇家專用金瓦歇山頂為蓋的牌樓上下呈依戀感。由此,《詩經(jīng)》中描述牌樓的美句浮上心頭:“衡門之下,可以棲遲”。一些名家認為,“衡門”,即春秋時代最初面市的簡陋牌樓。試想,與摯友或情侶同行相挽。在游玩之余,在牌樓下欣然小憩、交流心得,任由輕云、清風、花香、泉韻環(huán)繞于斯,多富詩意! 思古之幽情,深沉且深遠。我忽然想起曾經(jīng)隨處可見、曾經(jīng)輝煌壯觀、曾為帝都標志性景觀,而今,卻零落少見的北京牌樓…… 記得那年,也是一個雨后清晨,我與幾位外省來京的“文玩藏友”乘坐674公交車,趕往潘家園文玩市場閑逛、淘寶。 路過東四十條站,售票員語速超快報站。一位“資深藏友”問我:“北京的‘條’好多??!‘東40條’,要穿行多少時間?” 我心頭一寒。既為“東四十條”語句,因少了標點、吐字不清引人誤會而竊笑,也為北京牌樓文化早已淡出人們印象而遺憾。 由此,原計劃去潘家園舊貨市場“吃仙丹”,被我忽然改變行程,引領(lǐng)幾位藏友直奔與天安門相對的正陽門。在重建再現(xiàn)、裝飾一新的五牌樓下,努力搜尋記憶中北京牌樓史料,向幾位外地朋友詳解一番…… “五牌樓”,因五間“六柱五樓式”造型而得名。明代建成時,為木結(jié)構(gòu)。6 根立柱均為通天柱,每根立柱各有一對“戧柱”,每間,上有兩道“額仿”,“仿”間有鏤空花板,“仿”上,以斗拱承接樓頂,五樓均為四坡頂,正間的“額仿”,鑲有“正陽橋”匾額,夾桿石上有石雕小獸。這座工藝精湛的木牌樓,與歷史人物趨同——有輝煌也有暗淡,有歡欣也有悲涼。因其木制,在明萬歷,清乾隆,道光,同治年間,多次遭遇大火。幾經(jīng)翻修,幾經(jīng)損毀。1955 年,五牌樓因"妨礙交通"被拆除。2008年5月,前門大街改造工程中,五牌樓重獲新生。 我仰觀涂飾鮮亮、高大偉麗的正陽門牌樓,思憶數(shù)十年到處采寫、所見所感的牌樓與牌坊。 嚴格而論,牌樓與牌坊有別。南方城鄉(xiāng)之間多牌坊,北方都市之中多牌樓。牌坊,為形似牌樓的構(gòu)筑物,絕大部分無“屋頂”,多用于表彰忠孝節(jié)義的人物,如功德牌坊、貞節(jié)牌坊等。牌樓,講究富麗堂皇的裝飾,多建于都市繁華處,有兩個或多個立柱支撐,上設(shè)彩檐,大多是一處名勝或一片地段記載歷史事件、歷史人物的紀念性、標志性建筑物。令我一直遺憾的是——南方很多牌坊,都成為中外旅游者圍觀、品賞的重要文化景觀,在睹物思人的同時,深化歷史沿革和與之相關(guān)的名人軼事。而北方,特別是北京的很多牌樓,一直未能像胡同那樣,成為八方游客感知京城文化的重要部分。 我們在前門景區(qū)徘徊,一處處親情感淡化的老字號門店、一處處被濃妝艷抹的老街舊巷,絲毫沒引起我的關(guān)注。“北京牌樓文化”的多維度畫面,一直閃耀在我腦際…… 北京是我國牌樓數(shù)量、類別最多的都市。知名景區(qū),現(xiàn)存明清時期的牌樓,包括琉璃磚牌樓、木牌樓、石牌樓。歷經(jīng)劫波僥幸存留的古牌樓,常吸引我駐足凝視。譬如,國子監(jiān)街4座牌樓、朝陽門外神路街東岳廟前琉璃磚牌樓、頤和園東宮門牌樓……那些飽含歷史文化內(nèi)涵、洋溢古代藝術(shù)智慧的建筑物,“時尚群體”對此不屑一顧。一如戲臺珍存的老戲骨,雖然絕藝超群,但觀眾,僅為零零星星、神態(tài)萎靡的皓首老人! 我以為,仰觀北京高樓大廈林立、豪華街區(qū)輝煌的觀覽者,真的不該忽略六朝古都的文化底色,不該忘卻曾以“骨感美”著稱的古牌樓。那日,與藏友們在老舍茶館品茶時,我對此直言不諱。 我深知,前門周邊不遠的鬧市,曾有東四牌樓、西四牌樓、東單牌樓、西單牌樓、前門大街五牌樓、東長安街牌樓、西長安街牌樓、東交民巷牌樓、西交民巷牌樓、帝王廟牌樓等。 君不見——有些做工精湛的牌樓,在上世紀50年代。被"堂而皇之"理由拆除。東四牌樓、西四牌樓、東單牌樓、西單牌樓,從實物變?yōu)榈孛ú簧偻獾厝烁械侥涿睿?/span>古來城建決策者從不擔責,豈不令人扼腕! 君不見——當下很多年輕人,經(jīng)過明代構(gòu)筑的東岳廟三券門七樓彩色琉璃牌坊、清代構(gòu)筑的國子監(jiān)黃色琉璃瓦牌樓、頤和園東宮門“三門四柱七樓式”木牌樓時,大多直視前行,直奔前面購物攤點,“低頭族,或在看手機前行,或在牌樓前匆匆留影發(fā)送……誰仰視觀賞?誰暫短停留?誰鉤沉史話? 我感覺到——被冷落無助的古牌樓,多想被觀者看重,與來者互動!多希望有一隊“北京牌樓品鑒團”,深入了解牌樓文化,深刻感知——國子監(jiān),是我國元、明、清三代國家教育管理最高機構(gòu)、國家最高學府,古街兩端的牌樓匾額為“成賢街”,國子監(jiān)內(nèi)黃色琉璃瓦牌樓,正面匾額為“圜橋教澤”,背面為“學海節(jié)觀”,飽含高教部門對學子的殷切期望。作為頤和園標志物的東宮門牌樓,正面刻有“涵虛”,背面刻有“罨秀”兩字。“涵虛”,意為山高水闊,“罨秀”,意為可以捕捉、欣賞到美麗的景色。牌樓無語,以神韻景貌告訴人們——走過這座牌樓,就要進入一個山清水秀的境界…… 君不見——北京,還有其名稱讓人四顧茫然的牌樓,譬如,北師大附近的小西天牌樓,自上世紀80年代亮相便矗立街邊,至今,很少有人知曉這座牌樓復建的意義。海運倉那座牌樓,也在鬧市街邊矗立多年,過往者,每每透過車窗瀏覽,不少外地人指著牌樓問:“那座牌樓,是怎么回事?” 我感覺到,小西天牌樓和海運倉牌樓都像有話要說,都想有一面提示文圖。或許有一天,小西天牌樓前側(cè)立一方解說碑刻,明確寫明——“小西天是佛寺的一個等級,供奉釋迦牟尼佛的古剎,一般稱大西天,供奉未來佛的寺院,一般稱小西天。如北海公園內(nèi),就有小西天佛殿。史料記載,這里曾有一座被稱為小西天的佛寺,故此立牌樓紀念。”海運倉矗立的那座牌樓前,寫有:“明英宗時興建海運倉,為漕運終點,也是一個大糧倉,為京城百官與百姓提供從南方運來的糧食。為此,今日在漕運遺址上,興建寫有‘皇家糧倉’的仿古牌樓。”果真如此,即便是仿古牌樓,也能與旁觀者“對話、溝通”…… 正沉思間。一位藏友悄悄拉我衣袖,讓我從深思中回到現(xiàn)實。但見老舍茶館的“茶藝表演者”提著龍嘴大茶壺,以平靜表情,耐心等我閃開。我歉意一笑躲在一旁,看“蘇秦背劍、李廣彎弓”等沏茶姿勢。對北京牌樓那一往情深,隨茶香縷縷而升華…… 展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