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原來如此??!” 老婆大人在視頻的那一頭說:“難怪機器人自己動起來了……” 她說的是我們在溫哥華家里的掃地機器人。 2020年,從加拿大回國的跨洋飛行,不再是一件那么隨意而輕松的事情。經過兩周入境隔離,我行走于中國的各個城市,為我的新書《人生算法》簽售,為春藤在全國的快速發(fā)展耕耘。 奔波之余,分外想家,想家人,想小狗。 于是我打開手機,啟動了遠在萬里之外的那個能夠自己倒垃圾的掃地機器人。 這個“惡作劇”,嚇了家人們一大跳,也給他們以小小的“好玩兒”。 這一舉動超越空間,傳遞了我對家人的愛。 比起聊天,掃地機器人更能超越空間限制,“實在地”表達我的情感。 孩子們看著勤勞工作的機器人,看它聰明地繞開餐桌,會開心地說: “看,那是爸爸在掃地!” 二 我曾經想過:當一個機器人長得不那么像人,也許意味著更實用。 就好像長相平常的歌手可能唱歌更好聽。 當我們滿心期待著真人模樣機器人的到來,殊不知機器人早已以各種形態(tài)走進了人類的生活。 和電影里描述的不一樣,真正實用的智能機器人,可以是個音箱,可以是無人機,可以是會做手術的機械臂,可以是外骨骼,可以是進入人體的膠囊,也可以如阿里最新推出的“小蠻驢”:像一輛太空車,又格外憨厚可愛。 什么是機器人?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先要知道,一個現代機器人由什么構成,要完成什么任務。 以“小蠻驢”為例,它是阿里巴巴第一款物流機器人,包括以下組件: 1、本體結構:用于容納組件,所以需要足夠牢靠,還要足夠靈活; 2、移動模塊:小蠻驢不僅會跑,能裝,還要聰明,更要適應復雜道路和糟糕天氣; 3、感知系統:作為走入現實社會的機器人,小蠻驢必須能眼觀六路,耳聽八方,判斷形勢。 4、能源系統:小蠻驢機器人,充4度電,能跑100公里; 5、末端執(zhí)行器:就像是機器人的便攜工具; 6、機器人大腦:作為機器人的指揮中心,大腦是否足夠聰明,是一個機器人的關鍵。 每個機器人都肩負著一個使命。對“小蠻驢”而言,作為物流機器人,它的使命,就是把億萬快遞包裹安全快速地送到你我的手上。 焦慮的現代人一天中最快樂的時刻,也許就是收到快遞。然而,快樂背后是驚人的復雜和繁重。 據統計,現在每天快遞數量高達兩億件,不久的將來,這個數量將增加到每天十億件。 “小蠻驢”的誕生,是為了守護那份來之不易的快樂。 為了實現這一點,“小蠻驢”不僅需要先進的技術,聰明的大腦,還需要一股不畏艱險、使命必達的蠻勁兒。 三 當我們談及一個智能機器人,不止是它能幫人類工作,更是指它能像人一樣思考和學習。 與普通機器人對比,AI機器人最大的特點是: 能像人一樣去應對不確定的世界。 普通機器人對于同一組輸入,總是產生同樣的輸出。這就是我們經常調侃的“像個機器人”。 而AI機器人則擁有高等智能,能像人一樣從經驗中學習。它們可以隨機應變,解決從未遇到過的新問題,并不斷自我完善, 概括而言,AI機器人有兩種獨特能力: 1、自己做決策; 2、從經驗中學習。 讓我們想象一下: 一個小蠻驢物流機器人穿行于校園,準備把近百件快遞送往女生宿舍,其中大部分是情人節(jié)禮物。它快速而靈活地行走著,這時突然有個冒失的男生騎著自行車斜穿過來…… 小蠻驢的傳感器早早捕捉到了信號,它迅速觀察周圍環(huán)境,通過“大腦”立即作出決策,像梅西一樣從容地避開那個冒失鬼,繼續(xù)前行。 阿里巴巴達摩院院長張建鋒說,這頭機器驢“蠻聰明、蠻能干、蠻安全”。 “小蠻驢”集成了達摩院最前沿的人工智能和自動駕駛技術,具有類人認知智能,大腦應急反應速度達到人類7倍。 正因為它能夠適應環(huán)境,自我學習,在工作時幾乎不用人的干預,所以“小蠻驢”可以應用于現實,并且直接參與到與人親密無間的生活場景中。 與以往看到的各種智能機器人的最大差異之一是:“小蠻驢很快將大規(guī)模量產,實現‘千’級別的出貨量,全球沒有任何一家公司可以做到這個規(guī)模。” 這意味著,一個擁有領先科技水平的智能機器人,將在社區(qū)、學校、辦公園區(qū)大規(guī)模使用。 智能機器人的技術突破,會讓生活變得更加美好。 四 “地球上最后一個拿到駕照的人已經存在了?!焙崭駹柌┦咳缡钦f。 這句俏皮話說出了樂觀者的預期: 自動駕駛在不久的未來,即將全面實現。 也就是說:我們將在有生之年見證人類駕照的消失。 到2030年,全球將有60%的人口居住在城市,交通將面臨巨大壓力。 人們一方面依賴于汽車交通,一方面成為汽車的受害者。每年全球有50萬人不幸死于車禍。 自動駕駛通過人工智能技術,不僅解放了司機,還能大幅提升交通效率,最大限度地降低交通事故率。 多少生命將被拯救,多少美好的時光將被創(chuàng)造。自動駕駛,將會徹底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 作為特斯拉的車主,我偶爾會試一下自動駕駛。 特斯拉當前的自動駕駛是L2級水平,駕駛者會被要求將雙手放在方向盤上,并保持一定壓力,否則就會通過聲音和閃爍來警告司機。 這種水平處于什么位置? 讓我們來看看。自動駕駛從L1到L5,分別是: L1:駕駛支持 L2:部分自動化 L3:有條件自動化 L4:高度自動化 L5:完全自動化 各級水平的自動駕駛技術,有一個非常本質的區(qū)別,那就是:責任的主體是誰。
“小蠻驢”作為物流機器人,服務于末端物流,是因為:末端物流是整個物流體系中成本最高、效率最低的環(huán)節(jié)。 那么,在“社區(qū)、學校、園區(qū)”行走的“小蠻驢”,是什么無人駕駛水平呢? 阿里達摩院給出的定義是:L4、L5級別。 這是因為,即使是在校園等半封閉的末端場景,其復雜程度并不低于城市道路,包括人車混行,紅綠燈,以及各種突發(fā)交通事件。 與此同時,為了實現量產,智能機器人不僅需要表現穩(wěn)定,還要降低成本。 小蠻驢制造成本的大幅度降低,主要源自三個環(huán)節(jié)的技術創(chuàng)新:
正因為極具挑戰(zhàn),所以人們說,自動駕駛是民用人工智能領域的皇冠。 小蠻驢背后,是阿里智能機器人的戰(zhàn)略藍圖:
例如,將來向你提出“保安三問”哲學問題(你是誰?從哪兒來?要去哪兒?)的,也許是個智能機器人。 五 人類自己,就是智能機器人。 那么,誰是人類的主人? 基因。 人不過是基因的機器人。 斯坦諾維奇在《機器人叛亂》一書提出了如上驚人的隱喻。 在道金斯看來,生物的個體和群體只是基因的臨時承載體,只有基因才是永恒的,人類是“不朽的基因”復制自身的工具,也是骯臟的模因復制自身的平臺。 所以,人類不過是基因造出來的機器人,目的是為了使基因本身能更多、更快地復制。當主人和機器人的利益發(fā)生沖突時,基因會犧牲人類。 例如人類渴望長生不老,而基因帶來衰老、病痛、死亡。 幸而這只是一個隱喻,斯坦諾維奇借此表達: 人類可以憑借勇氣、智慧來戰(zhàn)勝基因與模因,不再甘于做基因與模因的機器人,通過理性實現“機器人叛亂”,拿回自身的控制權。 那么,會不會有一天,人類自己制造出來的智能機器人,也會“叛亂”? 正如《西部世界》里所描述的那樣:機器人“覺醒”,進而開始威脅人類。 關于這個話題,科技界的大佬們,也產生了驚人的分歧。霍金和馬斯克支持“AI”威脅論,而亞馬遜的貝佐斯和谷歌的施密特則認為這是杞人憂天。 然而,有趣的是,無論是哪一方,都積極地投身于AI的布局。 我對AI的未來充滿了期待,盡管當前AI所采用的神經網絡依然是個不能回答“為什么”的黑匣子。 如果科學家們能夠創(chuàng)造可解釋的AI,也許人類會離“通用人工智能”更近一些,我們的生活質量也有機會實現指數級的增長。 六 你的工作會被智能機器人奪走嗎? 簡單的類比是,當年工業(yè)生產線的出現,的確奪走了許多手工業(yè)者的工作機會,但是創(chuàng)造了更多的社會財富和新的工作崗位,大幅增進了人類福祉。 我們即將迎來老齡化社會。2049年中國老年人口將超過4.3億人,占總人口的三分之一。 老年人的照護,需要專業(yè),更需要體力。假如智能機器人可以幫上手,功德無量。 說回眼前的“小蠻驢”,作為末端物流智能機器人,它將和人類快遞員一起面對一個挑戰(zhàn): 不久的將來,中國每天將產生10億個配送訂單,約為現在的五倍。 劇增需求的另一面是,自2012年以來,中國勞動年齡人口規(guī)模連續(xù)8年下降,到2018年跌破了9億。 未來的工作場景是,人類將和智能機器人一起工作。也許人類快遞員能夠承載更多情感和溝通工作,小蠻驢則成為靠譜的搭檔。 七 就像狗可以讓主人更加寧靜,我想,智能機器人也許讓人類重新審視自我。 我不確認通用人工智能能否實現,以及何時實現。 但我確信:智能機器人將進化到現代人無法想像的程度; 我不確認人工智能是否會繞開人類的“可解釋性”,用某種人類無法理解的思考方式來實現超越人類的智能。 但我期待:機器人永遠不要“叛亂”,因為人類并非機器人的主人。但愿如此。 我不確認智能機器人是否會真的發(fā)展出人類真實的情感,又或者在探尋人類情感的底層機制中,沒準兒科學家們發(fā)現情感不過是個幻覺。 但我渴望:人類并不因為對自我的探索而失去自我。 我也不確認智能機器人帶給人的是溫暖,還是更徹底的孤獨。 但我知道:人類從來都是孤獨地球上的孤獨物種。 或許與AI一起,人類將在孤獨的最深處發(fā)現另一個不一樣的宇宙。 |
|
來自: 掃地僧一一 > 《4700、阿里巴巴小蠻驢無人物流機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