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蒙古帝國到底有多大,恐怕沒人知道,大概三四千萬平方公里吧,包括四大汗國,每一個都是世界級的,元朝只是其中一個,元朝入主中原后,在與漢族融合的過程中,充分尊重了大部分漢族人的農(nóng)耕文明,使之成為蒙古帝國中最發(fā)達的地區(qū)。 元朝只存在了97年,最后被朱元璋給打跑了。元順帝在出關后,跑到了草原上,史稱為北元,朱元璋在建立明朝后,在北方開始設重兵、修長城,一直修到了明朝中葉,就是為了防蒙古,如今北京的居庸關和八達嶺長城都是明朝中葉才修完的。 元朝回到草原上后,很習慣草原的生活,后來又分裂成兩部分,一部分叫韃靼,一部分叫瓦剌。瓦剌率先崛起,曾經(jīng)攻破明朝的北部邊防,直抵北京城下。也就是史上著名的土木堡之變。 面對瓦剌氣勢洶洶的兵臨城下,明英宗熱血沸騰,從未帶兵打仗的他,決定要御駕親征,感受一下打仗的樂趣。在決定出征的第二天,明英宗就讓將士們收拾行裝,準備出征。 將士們收到消息后,感覺非常突然,為何呢?因為留給他們準備的時間不足半月,糧草、軍備、補給根本沒時間準備。遙想當年,明成祖朱棣曾點兵三十萬,出征越南,單單準備糧草就用了半年時間。 明英宗竟然打了一場無準備之仗,但即便是這樣,明英宗照樣是信心滿滿。因為明英宗手下有幾十萬大軍,對付只有區(qū)區(qū)幾萬人的蠻夷瓦剌,明英宗內(nèi)心當然胸有成竹。一人一口唾沫就能淹死他們。 但是,很多人會有這樣的疑問,打仗是個經(jīng)驗活,這明英宗啥都不準備,能贏嗎? 滿朝文武也是這樣想的,很多大臣直言進諫,派大將出征即可,皇帝沒必要御駕親征,當時正值暑期,天氣干旱炎熱,飲水和糧草都很緊缺,補給可能會跟不上,況且皇帝本人的生死決定著整個大明王朝的命運,一旦有危險,可能會使天下大亂。 對于這些忠言,明英宗聽著很逆耳,回復道:爾等忠心,溢于言表,朕記在心里了。然這些蠻夷在邊境燒殺掠奪,朕甚為震怒,是可忍孰不可忍,朕必須御駕親征,以此來鼓舞士氣。 常言道:不打無準備之仗,明英宗很快為其草率出征付出了代價,在退至土木堡時,明軍多為步兵,因為沒有充足的水源,導致很多將士饑渴難耐,冒險轉移營地,因為沒有經(jīng)驗,明朝的軍隊在轉移過程中,沒有騎兵的掩護,也沒有神機營設防,導致軍隊被驍勇善戰(zhàn)的瓦剌騎兵突襲,被打的潰不成軍,土木堡之一戰(zhàn),明軍慘敗,京師的精銳部隊全部毀于一旦。 明朝的火器是遠超蒙古的,但士兵在平日中訓練不足,能力低下,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火器的威力,并且還不懂得有效的利用,使得在火器上運用上一塌糊涂,遙想當年,明成祖朱棣之所以能夠戰(zhàn)勝蒙古,不僅是因為對于火器熟練地運用,更是朱棣英明神武的指揮,乳臭未干的明英宗無法復制朱棣當年的輝煌,這是根本原因。 另外,在明英宗時期,士兵的待遇很差,工部對士兵的勞役很重,戶部又克扣軍餉,導致軍隊中怨聲載道。 1437年,據(jù)管理京營的朱勇在奏折中寫道,軍隊中逃亡的士兵多達兩萬五千余人,京營是天子直屬的禁衛(wèi)軍,可見,當兵在當時并不是什么好差事,京城尚且如此,地方更加混亂了,到了1449年,各地方的兵營統(tǒng)計一共逃走士兵一百六十多萬,占全國士兵的一半左右。并且,士兵補充的速度遠遠低于逃亡的速度。 這樣軍心渙散的一支隊伍,讓他們?nèi)ジ哓萦财矗@簡直是天方夜譚。拿多少錢,干多少活,這是亙古不變的硬道理。但明英宗不以為然,他天真的認為,哪怕自己帶領的是一群蝦兵蟹將,也能將瓦剌擊退,因為明英宗出馬,一個頂倆。 結果,大家都知道了,明英宗自不量力,親自帶兵出征,結果被瓦剌生擒。究其原因,本質(zhì)上是明英宗自己沒有行軍打仗的能力,并且低估了對手,他將問題想得太過于簡單化,他沒有朱元璋和朱棣這樣行軍打仗的經(jīng)驗,既不知己,又不知彼,所以他每戰(zhàn)必敗。 當時瓦剌捆著明英宗,直接來到北京城下,這時候就出現(xiàn)一個巨大的問題,城下是你的皇帝,你該怎么辦? 當時朝中的大臣還是很鎮(zhèn)定的,啟奏太后,讓太后傳諭旨,立明英宗的弟弟明代宗為皇帝,明英宗成了太上皇,說白了,你瓦剌捆了皇帝,我們宣布他過期了作廢了。弟弟明代宗對哥哥搖搖手,你好好休息,在北方好好玩,草原上涼快,朝廷上有我呢,你放心吧。 雖然明英宗被抓,但是明朝又立了一位新帝,有了新的主心骨,明朝將瓦剌給打退了,瓦剌退的時候有點不地道,好不容易俘虜個皇帝作廢怎么辦?你拉出去斬了,或者掐死都行,這瓦剌居然給放了。 這長得老模磕磣眼的太上皇回來了,他還年富力強,他還身體倍棒,怎么安置呢?八年之后,明英宗發(fā)動奪門之變,將自己的弟弟給推翻了,推翻之后,倉促之間,明英宗還來不及罷黜弟弟,就在這幾日內(nèi),一個朝廷,竟然存在兩位的皇帝,這在中國的歷史上,還是絕無僅有的。 自己的弟弟就是在那次政變中,不幸病死,反正歷史上是說病死的,信不信由你,反正我信了,明英宗又當了皇帝。通過整個過程我們不難看出,明朝的統(tǒng)治是十分混亂的。 我們再說說蒙古這邊,瓦剌被打敗后,韃靼又興起了,韃靼興起后,出現(xiàn)了一個俺答汗,俺答汗為了與明朝開放貿(mào)易往來,宣布臣服,這個臣服絕對是名義上的,明朝時管不了人家的。 在西方歷史學家看來,明長城以北,根本不是明朝的,所以在明朝領土面積上,你如果看到很小,請不要驚訝,東北、蒙古、西藏全都不算,只有四五百萬平方公里。 |
|
來自: liuhuirong > 《明朝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