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詩歌的璀璨星河當中,一直閃爍著一顆最亮的星辰,那就是哲理詩。哲理詩和其他詩歌體裁不同,以其中蘊含的理趣取勝,讀哲理詩的時候,不僅能夠帶來美的情感體驗,還能從中領略到積極有趣的人生哲學。 哲理詩總是與參禪悟道的僧人們有關,比如李商隱尋僧訪道之后參透人生,寫下的名句:“世界微塵里,吾寧愛與憎?!?/p> 人活在世上,總是免不了沉迷在愛與憎的感情深海中,但是從造物主的角度來看,世界萬物都處在微塵之中,人也不過是一粒微塵而已,又何必在喜愛與憎恨的感情中糾纏呢? 古代文人們雖然積極入世,但內(nèi)心深處都藏著一個歸隱世外的理想,僧人隱居深山的參禪生活,正好符合了文人們對另一種生活的理想,因此歷朝歷代的文人們向來都喜歡和僧人們打交道。 通過訪僧問道悟出人生智慧的,不止是李商隱一人,中唐詩人李翱也寫過一首《贈藥山高僧惟儼》,同樣備受后世推崇: 贈藥山高僧惟儼 唐 李翱 練得身形似鶴形,千株松下兩函經(jīng)。我來問道無馀說,云在青天水在瓶。 藥山位于湖南,這座山很有靈氣,惟儼禪師在這里修行了四十多年,外號就是藥山,他是禪宗歷史上的著名人物,其再傳弟子良價禪師開創(chuàng)了禪宗五葉之一的曹洞宗。 李翱是韓愈的門人,也是韓愈的侄女婿,他在湖南朗州擔任刺史時,聽說了惟儼禪師的大名,多次邀請惟儼禪師下山交流,惟儼禪師都沒有理睬。于是李翱就屈尊親自登上藥山,前去拜訪。 好不容易爬上了山,惟儼禪師正在松樹下閱讀經(jīng)書,好像沒看到李翱一樣,李翱畢竟是個官員,面子上過不去,于是就抱怨了一句說:“見面不如聞名。”平時聽到別人說禪師你多么多么厲害,沒想到見了面也不過如此啊。 惟儼禪師聽后答到:“何得貴耳賤目?”你為何要看重你的耳朵,卻要輕賤你的眼睛呢?難道耳朵和眼睛不應該被同等對待嗎?李翱一聽,禪師說的這句話果然很有境界,當即心服口服,虛心地向惟儼禪師問道。 然而禪師卻什么也沒有說,只是指了一下天上漂浮的白云,又指了一下地上一個裝滿了水的瓶子,李翱不明白是什么意思,禪師又說到:“云在青天水在瓶?!?/p> 李翱聽說后,才恍然大悟,仿佛暗室中突然進來了光亮,原本閉塞的思路瞬間被打開了,于是就寫下了這首《贈藥山高僧惟儼》。 “練得身體似鶴形”,第一句寫的是高僧的外貌形態(tài),惟儼大師是一位得到高僧,他的身形清矍,清瘦但有精神,目光炯炯,精神健旺。這樣的形象,讓詩人想起了一種動物,那就是鶴,詩人用鶴來形容禪師非常地形象,既凸顯了禪師的身形之瘦,又體現(xiàn)了他的仙風道骨。 “千株松下兩函經(jīng)” ,禪師的生活日常是怎樣的,詩人就選取了“千株送”和“兩函經(jīng)”兩個典型事物來體現(xiàn),千株松樹體現(xiàn)了禪師居住環(huán)境的幽靜,松樹也代表著禪師如松樹一般的品格和風骨。禪師平時的生活就是讀經(jīng)書和參禪,他不需要任何華貴的家具,富麗的裝飾,只用兩盒經(jīng)書為伴,短短七個字,言簡意賅,傳神地寫出了禪師的生活常態(tài)。 “我來問道無馀說,云在青霄水在瓶?!弊詈髢删涿枋隽俗约簛韱柕赖慕?jīng)歷,禪師什么也沒有說,只是說了一句“云在青霄水在瓶”,詩歌就此戛然而止。然而詩雖然結束了,意境卻如寺廟的鐘聲一般,余音裊裊,禪音還一直在人們的耳邊漂浮。 “云在青霄水在瓶”一句歷來為后世所稱道,那么這一句到底是什么意思,禪師究竟想表達什么呢? 天上的云和瓶中的水,都是大自然界存在的事物,云飛天邊是自然的,水在瓶中也是自然的。道法自然,真正的道就在這一云一水、一草一木中,要想明白什么是真正的道,就應該在這尋常的自然萬物中去體驗、去感受。 萬物都要遵循自然,人也不例外,禪師說這句話,也是因為李翱前面說了一句“聞名不如見面”,為了表達感情憎惡,就沒有將耳和口放在平等的位置。實際不管是天上的云,還是瓶中的水,世間萬物都是對等的。 人的本性就像水,感情就像沙,沙子會將水攪渾,感情會讓人迷失本性,人要消除情感,才能回歸本心,獲得真正的智慧光明。 就像黃庭堅《澄心亭頌 》中所寫的:“菩薩清涼月,游於畢究空。眾生心水凈,菩提影現(xiàn)中?!敝灰銉?nèi)心如水一般清凈了,道就會像空中的月亮一樣映照到你的心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