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老同學聊起往事,聽到一個令人詫異的消息。 當年同一個班的同學,到了今天,還在復讀。 上學那會,他特別拼。論努力,全班誰比都感到汗顏,但考出的成績,連我都替他著急。 可他不相信這個事實,選擇了一塊不應該死磕的地方,繼續(xù)死磕,不斷重復著決絕和失望。 這精神,或值得崇敬。 但這行為,并不值得推崇。 當一件事,你已經(jīng)付出了100分的努力,卻只能收獲50分的回報時,你必須要坦然接受一個事實:你缺少做這事的天賦。 可惜,勵志雞血滿天飛的時代,很多人都不愿意承認——有時,天賦具有決定性作用。 100米田徑賽事上,加特林一直被稱為“千年老二”。08年奧運會,飛人博爾特橫空出世,斬獲金牌,并刷新百米世界紀錄。 往后數(shù)年間,凡大型比賽,加特林就屢屢被博爾特壓在第二。 博爾特的紀錄是9.52秒,他的紀錄是9.74秒。 就差這0.22秒,兩人名氣卻不知差了多少個級別。想想他得有多窩火。 為了擺脫“千年老二”的局面,加特林每天承受著外人難以想象的高強度訓練。甚至不惜鋌而走險,服用違禁藥。 可即便如此,16年倫敦奧運會,博爾特還是輕而易舉地碾壓他。 是博爾特更努力,訓練設備更先進嗎? 當然不是。能走進奧運會賽場的人,哪個不努力,不玩命? 在高手和高手之間,在死磕和死磕之間,誰輸誰贏,有時拼的就是天賦。 比如達芬奇在18歲時,就畫出巨著《基督受洗》,超越了他當時的老師。 達芬奇很努力,這眾所周知。但其實達芬奇的老師比他更努力,為何作品無法和徒弟媲美呢?所以有人說,只有真正努力過的人,才知道天賦究竟有多少重要。 《萬萬沒想到》一書里講過一個實驗。 科學家找到好幾對,一出生,就被父母拋棄的同卵雙胞胎。隨后,這些雙胞胎,分別被背景完全不同的家庭領養(yǎng)。 這些雙胞胎聲音、長相幾乎一模一樣。那么科學家大致的認為,他們的基因是相同的。 往后,每隔十年,科學家就給孩子們做一次調(diào)查。 幾十年后,得出驚人結(jié)論:任何一種能測量到的心理特征,智商、愛好、幽默感,以及對某一個事物表現(xiàn)出的天賦。其絕大部分,都靠基因來決定。 又一個殘酷的現(xiàn)實,在某一個領域上你能走多高,你的基因,就早給你定下了上限。 美國經(jīng)濟史學家克拉克,研究了多年的階層固化。后來出了一本書,叫《The Son Also Rises》。 什么意思? 子孫照常崛起。 顧名思義,講在一個家族中,代際影響比我們想的更嚴重。 這種傳承,當然不只是物質(zhì),不只是體力,最重要的是精神的饋贈,對人產(chǎn)生更持續(xù)、更深遠的影響,從而從內(nèi)部塑造一個人。 他調(diào)查了多國的家族史,如英、美、中、日等,發(fā)現(xiàn)社會的流動性并不高。 真正的名門望族,哪怕社會變革之后,其子孫再度逆襲,成為人上人的概率,也要遠大于其他家族。 講到這,必然有人會問:那怎么辦?反正基因都決定一切了,那混吃等死嗎? 當然不! 首先明確兩個概念。 一,天賦是決定了你的上限,但你的努力,決定了你的下限。 比如你是IT行業(yè)。雖然你不能成為吳翰清那樣的傳奇人物,但只要你肯努力,起碼也不會太差。 比如你雖然成不了比爾蓋茨,但只要你肯努力,起碼不會讓生活陷入窘境。 你的基因,雖然讓你成不了馬云,但你的汗水,可以讓你避免淪為泛泛之輩。 二、你在某一個領域沒有天賦,不代表你在所有領域都沒有天賦。 連岳說過,最可惜的事是,有天分,卻浪費了,收獲懊悔;最痛苦的事是,沒有天分,卻硬要,收獲焦慮。 有些人,如《傷仲永》所言,幼有神童之志,然長而無聞,終與草木同朽。 這是浪費天分。 但還有一部分人,他們根本就沒發(fā)現(xiàn)自己擅長什么。而錯誤地把精力和信念,投注在一個自己短板的地方,最后只能收獲焦慮。 這時,你需要摒棄偏執(zhí)的念頭,往前走,往更寬闊的視角走。 然后專注于自己擅長的一塊。即使只是略有天賦,你的上限,也會比原先高處一大截。 就拿我自己做例子吧。 因為喜歡健身,畢業(yè)后,我做了健身教練。 看起來興趣職業(yè)對口,是個好事。其實非也。“自己練”和“教別人練”,完全兩碼事。 天天趕業(yè)績,開發(fā)新客戶,跟同事勾心斗角,對領導附炎趨勢。簡而言之,想在這個行業(yè)走得更高,靠的不是專業(yè),而是情商。 一番拼死掙扎。我當過管理,創(chuàng)過業(yè),但全以失敗告終。 因為情商根本就是我的短板! 我喜歡獨處,喜歡和自己博弈。而趨炎附勢,八面玲瓏,巧舌如簧,這對我而言,簡直像剝我的皮一樣難受。 有幸的是,我接觸到了寫作。 我多愁善感的情緒,可以用寫作來傾訴;我孤僻、內(nèi)向的性格,不再是缺點,反而成了寫作者的一大優(yōu)勢——更能專注的思考。 一個門外漢,用較短的時間成了一個職業(yè)寫作者。事實證明,這就是我的“天賦”。 當然,我不知道這“天賦”,究竟多有天賦。 我只知道,我已經(jīng)找到了適合自己的位置。努力下去,即使成不了名家,起碼不會泯然眾人。 世間之大,工種繁多,能走出平庸的道路,也是不計其數(shù)。 那怎樣去判斷,一件事,你是否具有天賦呢? 給你兩個建議。 1)愛好,就是天賦最顯著的特征。 有相關(guān)人員針對IT、金融、銷售、科學家······等等行業(yè)的杰出人物,做過一份詳細的調(diào)查。 結(jié)果顯示,絕大部分頂尖人才,第一驅(qū)動力,都是源于——愛好。 達爾文起初是醫(yī)學專業(yè),因為這時父親的愿望。 但他根本不喜歡醫(yī)學,只喜歡研究些花花草草,飛禽走獸。后來遇上一次遠航的機會,不顧父親反對,毅然踏上了征途。 憑著“愛好”這股強大驅(qū)動力,他成了后來的達爾文。 包括愛迪生、愛因斯坦、巴菲特等,這些天賦開掛的人物,哪個不是以愛好作核心驅(qū)動力? 可惜,大部分人都是被迫謀生。從來沒想過自己真正熱愛什么,喜歡什么。 2)當你用50%的精力,能做出80%成績的事,就是你的天賦。 當年張愛玲7歲寫作,在10歲時,寫出《我的天才夢》;20歲之前,名震中國文壇。 她所投入的時間,并沒有老作家多,但是,卻達到了老作家不能及的成就。 這就是天賦。 在我們的天賦上,我們會不由自主地靠近,會對之投注熱情,傾注時間,一生摯愛,因此,收獲的成績也喜人。 有一點,值得提醒下。不管你是天賦秉然,還是沒有找到天賦之處,永遠不要懷疑努力的意義。 在茫茫未知的人生旅途里,我們要一直往前走,往上走。 《山月記》里有句話,我不敢下苦功琢磨自己,怕終于知道自己并非珠玉;然而心中又存著一絲希冀,便又不肯甘心與瓦礫為伍。 其實,即使知道自己并非珠玉又何妨呢? 只要你一直琢磨,也總會在瓦礫和珠玉之間,找到適合你的位置。 也許你還想看: 這五種教育老師給不了,只能靠父母 “生了孩子,男人就定心了”:把孩子當賭注,不值得! 微信半年停封2000萬個招嫖賬號:男人為什么喜歡前往花柳之地? 殺妻凍尸案兇手被判死刑:人渣從不內(nèi)疚,魔鬼從不后悔 |
|
來自: 昵稱zWojhGnh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