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邊塞詩派的開創(chuàng)者和奠基者,三年西北塞,長征萬里,金甲磨穿,少年的豪情與熱血匯成一首首蒼涼豪邁的邊塞贊歌。同時,他又寫盡閨閣情事,無論是戍婦還是宮婦,嬌俏的采蓮少女還是失寵的深宮后妃,她們心思形態(tài)在他綺麗細膩的筆觸之下栩栩如生。 他到底是誰,為什么可以一面拿著長刀策馬取功名,又可以一面體會像細膩如針的女兒閨情? 他是家喻戶曉的王昌齡,《全唐詩》對昌齡詩的評價是“緒密而思清”,他的七絕詩尤為出色,甚至可與李白媲美,故被冠之以“七絕圣手”的名號。尤其是他的邊塞詩,流暢通脫,高昂向上,深受后人推崇。 王昌齡京兆長安(今陜西西安)人。盛唐著名邊塞詩人,后人譽為“七絕圣手”。早年貧賤,困于農耕,年近不惑,始中進士,這首詩是王昌齡早年赴西域時所作。 《出塞二首》七絕 其一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譯文:依舊是秦漢時的明月和邊關,征戰(zhàn)長久延續(xù)萬里征夫不回還。倘若攻襲龍城的衛(wèi)青和飛將軍李廣而今健在,絕不許匈奴南下牧馬度過陰山。 賞析:王昌齡的這首詩是感慨國家戰(zhàn)亂,百姓民不聊生,但是國無良將的詩。開篇以“秦時明月漢時關”,用如櫞大筆勾勒蒼涼月色下的雄渾邊關,又賦以“秦時”、“漢時”,在空間上的廣闊之外又疊加以時間維度上的廣闊,又體現(xiàn)著作者對長期作戰(zhàn)歷史的思考。 第二句“萬里長征人未還”是觸景生情聯(lián)想到的戍兵命運,作者不僅僅是在表達同情更是借此又點出了朝廷的問題在:邊防還不夠鞏固,從而自然地引出下面的抒情和議論。如果龍城飛將李廣還在,絕不會讓匈奴度過邊關。此句除了表達保家衛(wèi)國的壯志之外,還暗含對朝廷選將的不滿,弦外之音意味深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