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寧作家原創(chuàng)作品 文學愛好者交流園地 」 孔孟之鄉(xiāng) | 禮義之邦 | 物華天寶 | 人杰地靈 那棵小說的樹 作者:王海青 在上高中之前,我是沒有小說概念的。文體模糊,朦朦朧朧的,知道詩、散文、戲劇。文體在我的腦海里并沒有那么鮮明、清晰。其實無意中也接觸過一些小說。如在初中自讀課本上讀過的汪曾祺先生的《陳小手》。當時也不知道這是小說,只是無端地覺得它好,寫的有味道。多少年來,也沒有忘記。 到高中,對小說的印象加深了。一九九八年左右,記得茅盾第五屆文學獎評選,引發(fā)了幾個同學間的議論,我因此讀了回族女作家霍達的《穆斯林的葬禮》。此后,又因為這股風,讀過陳忠實的《白鹿原》,王安憶的《長恨歌》,路遙的《平凡的世界》。我讀的長篇不多,體會不出其中的精妙。我的腦子裝點簡單的東西還行。一旦裝進宏篇巨制,繁雜的人物與事件,我很快亂了陣腳。尤其人物數(shù)量多的小說。我對外國小說也不鐘情。一個是名字長,記不住,一個是好奇心小,對異域風情不“感冒”。 這種種的因由,讓我多年來很少俯下身子,閱讀長篇小說。倒是羨慕那些能深入長篇小說深處的人們。如我曾經(jīng)的一個女同事,學的動漫專業(yè),精于書法,愛讀長篇小說。有一回,我們談起讀書,說到小說,她掩飾不住對小說濃烈的喜愛。我就想,她何以那么輕易走進小說腹地,對其中的花草蟲魚、飛禽走獸、人物了如指掌。這就是閱讀的天賦吧。有些東西,不是誰想明白,就能明白的。閱讀也講緣分。 最初引我入文學之門的是詩。而且我一直以來,行在詩的道路上。對文學其他領域,沒有涉及。多數(shù)情況下讀詩、寫詩,雖然寫的不怎么樣。在讀上,以詩為主,兼及散文等。但我的一個朋友對小說的興味比較濃,書信間有時就多少牽扯到關于小說的成分。這些成分就增加我對小說的關注,包括興趣。沒有進行過小說創(chuàng)作,讀的小說也不多,他說的有些話,我卻很認同。他說,小說可以容納人生或生活的全部經(jīng)驗。(大致如此)他的興趣濃,想開手小說的寫作,碰到一些挫折吧,《青春的逃走》寫了數(shù)百字,沒有了下文。想寫一篇關于魯西南匪事的,又缺乏相應的材料與儲備。我看他寫的《孤獨的愛》貌似散文,與精短的小說沒有差別。因為有興趣,再讀些小說,再實踐一下。這個朋友將來總能寫出好的小說吧。 給我小說激發(fā)的,還有近年結識的文友們。他們中的一些,主要從事小說寫作。這都有形無形的影響著我小說之樹的成長。時間愈久,我的小說之樹長得愈壯。現(xiàn)在當然其貌不揚,普通平凡,只有精心照料,或許有一天,就能引起人們的注意。 任何與小說有關的人事,都在給這棵小說之樹以營養(yǎng),以向往,以吸引,促進它的成長。至今它還記得那些飄過它心上的云,棲在它身上的鳥,吹過它耳旁的風…… 這兩年,與汪曾祺、孫犁兩位先生的文章打交道打的多。特別是研讀了兩位的散文與小說。孫犁、汪曾祺的文學觀,汪曾祺的語言論,都給了我一定的影響。汪曾祺的小說又是我最欣賞的。故里三陳且不說,《詹大胖子》、《曇花、鶴、鬼火》等真讓人百讀不厭。品之,可以讓人再三回味,而不覺得膩歪。深深影響到了我的散文、小說的寫作。 小說是什么?寫人啊。直接對著寫人過去即可。一時半會不需要想的太多。寫出人生的一種況味。知道了嗅到了小說的味,就用鼻子聞一聞,看看生活中有沒有特別有意味的人物或事情。如有,寫出來,就是一篇小說。至于環(huán)境的描寫,只不過為襯托人物而已。還有小說的其他的要素、成分,可以一點點探索。 生活中總有些文友在豐富、完善我對小說的認識。如在一個微信群中,一個小說作者說,小說是一個民族的秘史。后有一個朋友肯定了這種說法。小說較之其他文體,更能展現(xiàn)一個時代的風貌,更能刻畫社會與生活的形態(tài),立體式呈現(xiàn)人類的活動。這個朋友為強調自己對小說這一文體的欣賞,甚至說寫不出小說,等同于沒有文學創(chuàng)作。他還針對我的小說發(fā)展建言,再研習一些趙樹理的短篇小說,在短篇上用功、突破,以此占據(jù)一席之地。我為小說語言中對話的短少而困惑,不知所措。他都談了自己的看法。讓我又一次明確了小說寫作中出現(xiàn)的問題。 我前文中提及的朋友,在看了我最近寫的小說《云事》、《張梅花》后,認為我的作品架構、語言很圓熟了,建議我以后尋找大一點的題材,積累一下,寫個中篇。(小說界,一般認為三萬字到十萬字的小說稱為中篇小說。) 當然要謝謝朋友的期待,指出未來發(fā)展的方向。還得從現(xiàn)實出發(fā),根據(jù)生活的積累而寫。自我感覺,一時之間,只能寫短的作品。至于長的,心里沒底,無把握。只是滿心希望自己那棵小說的樹上能多結幾枚鮮肥可口的果子。 作者簡介: 王海青,1981年生,山東省濟寧市人。小學教師。濟寧散文學會理事。濟寧作家協(xié)會會員。作品見于《山東教育》、《快樂寫作》、《山東文學》、《崛起》、《大運河文學》等刊物。作品受到多個公眾號推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