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菜根譚》里有說:人生太閑,則別念竊生。 深以為然。 人,閑一點是福氣,太閑卻是一場災難。 機械長期閑置便容易生銹損壞,人生也是如此,荒廢久了,人也就廢了。 正如網(wǎng)上所說:廢掉一個人最快的方法,就是讓他一直閑著。 閑著閑著,人就失去了動力,容易滋生惡習、懶惰成性,足以毀掉一個正常的人。 01 俗話說:人閑是非多,百忙解千愁。 忙碌讓我們感覺自己是真正的活著,而太閑則容易讓我們陷入無邊的焦慮和恐慌。 這個世界上最痛苦的不是忙不完的事,而是閑太久的那種茫然、惶恐與無助的感覺。 正如羅曼·羅蘭所說:“生活中最沉重的負擔不是工作,而是無聊?!?/span> 人一旦太閑,無所事事,便容易胡思亂想、自怨自艾、患得患失,閑出了壞情緒,丟掉了好脾氣。 人一旦太閑,渾渾噩噩,便容易安于現(xiàn)狀、不思進取、憊懶成性,閑出了壞毛病,丟掉了好習慣。 俗話說“無事則生非”,人生的很多煩惱和痛苦,都是因為太閑! 就像楊絳先生所說:“你當下最大的問題,就是想的太多而做的太少?!?/span> 人越閑,便越多愁;人越閑,便越懶散。 一旦懶惰成性,更會嚴重傷害我們的身體與生活。 02 如果說,閑是對心靈的折磨,那么懶,則是對身體的損耗。 人一旦變得懶惰,很多疾病便會找上門來。 生活中不難發(fā)現(xiàn),那些懶惰成性的人,往往都是一副無精打采、萎靡不振的模樣,因為他們已經(jīng)習慣了安逸的生活,身體與精神都已頹廢太久。 就像溫室里的花朵,再燦爛也經(jīng)不起半點風雨;而田間地頭的小草,風雨越大反而長得越旺盛。 人一旦太懶,就離廢掉不遠了。 曾經(jīng)看過一篇新聞,23歲的年輕人楊鎖,因為從小被嬌生慣養(yǎng)而懶惰成性,父母去世后,基本生活都不能自理,最后活活餓死在家中。 村里人說,楊鎖的父母對他十分疼愛,從不讓他干活。 “楊鎖8歲時,父母出門時還把他用擔子挑著,不讓他走路?!?/span> “楊鎖有時也試著干活,他父母看見后就說,你到一邊玩兒吧,別累著了。” 從小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長大,楊鎖早已經(jīng)沉溺于舒適安逸的生活,寧愿餓死家中也不愿干半點活。 所以說,人不能閑,不能懶,一閑一懶人生就廢了。 正所謂“物極必反”,長時間不做事的人,不僅得不到自認為的那種輕松,反而會陷入深深的恐懼和迷茫之中。 活著,就應該給自己一點事做,將時間花在有價值的地方,給生活加加油,給人生充充電,生活才會更有意義。 真正快活的人,大多都是那些“忙人”。 03 美國著名人際關系學大師卡耐基說: “要保持忙碌,它是世界上最便宜的藥?!?/span> 誠然如此。 忙,是治愈一切的良藥。 我國著名漫畫家方成先生89歲時,身體還十分硬朗。 有人向他討教養(yǎng)生之道,方老只說了一個字:“忙”。 后來,他又為自己作了一幅自畫像,題字就是: “生活一向很平常,騎車畫畫寫文章。養(yǎng)生就靠一個字:忙。” 忙碌,是人生最好的保養(yǎng)劑。 每天有事可做,生活才有滋味,無所事事只會催生煩惱。 齊白石大師一生筆耕不輟,在70歲時仍然堅持每天作畫。 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90歲仍然忙碌在田間,他說雜交水稻讓他沒時間變老。 在今年疫情中挺身而出的鐘南山院士,84歲仍然堅持運動,總是精神矍鑠、邏輯思維清晰,說話鏗鏘有力...... 人只有忙起來,才不會給煩惱留下縫隙;學會在忙碌中豐富自己,人生才有意義。 無論生活還是生命,對于每個人而言,都是轉(zhuǎn)瞬即逝。 雖然我們無法延長人生的長度,但卻可以用忙碌來拓寬它的寬度。 就像作家北野武所說:“雖然辛苦,我還是會選擇那種滾燙的人生。” 閑下來的時間里,給自己找點事做,讓自己忙起來吧:讀書、寫字、種花、養(yǎng)鳥、運動、釣魚...... 所有讓你忙起來的,都終將治愈你的人生。 沈從文先生說:“我的人生最怕的就是閑,閑會失去生活的意義?!?/span> 人越閑,則越懶;人越懶,則越容易頹廢。 讓自己忙起來,人生才有目標和方向,日子才能過得有滋有味。 余生不長,安排好自己的時間,把每一天都過得精彩紛呈,才算得上不負此生。 點個在看,愿你能把握生命的節(jié)奏,活出氣象萬千的一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