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至于杜子美,文至于韓退之,畫至于吳道子,書至于顏魯公,而古今之變,天下之能事盡矣?!?/strong>顏體書對后世書法藝術的發(fā)展產(chǎn)生了深遠影響,唐以后很多名家,都從顏真卿變法成功中汲取經(jīng)驗。尤其是行草,唐以后一些名家在學習二王的基礎之上再學習顏真卿而建樹起自己的風格。《顏真卿三表帖》作于至德二載(公元757年)四月。其中《讓憲部尚書表》為唐肅宗授顏真卿為憲部(即刑部)尚書時,顏真卿自薄自謙、表示辭讓的奏章。時間早于《祭侄文稿》(758年)一年,為安史之亂爆發(fā)后17個月后。顏真卿在此表中對自己因固守平原而被擢升,表示謙讓,以為此乃人臣本分。而對棄郡卻抱著戴罪的心理,要求朝廷“重貶臣一官,以示天憲,使天下知有必行之法,則有必賞之令”。全文共 615字。因現(xiàn)存刻石多種,分居各地,未能得到書法史學界重視,原因之一就是版本大同小異,以拓傳拓,以訛傳訛,頗失顏書風貌,未能顯現(xiàn)顏書風韻。不論筆法與刻工與《爭座位稿》大相徑庭。應列為顏真卿行書不可多得的代表作品。雖為殘卷,不失為一件難得的對顏真卿書法藝術研究文獻的重要補充。 本帖用筆因勢生發(fā),錯落有致,暗含天機;行筆酣暢自如,有如庖丁解牛,又合桑林之舞。單字結構常出人意表,讓人拍案叫絕。學書者若能識其三昧,定將受益匪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