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在炕上被接生婆迎接到這個世界上的,我的第一聲啼哭和第一面微笑都是在炕上發(fā)出的,展油活水的火炕使我的哭笑都那么洪亮而甜美。在土默川農(nóng)村和我年齡相仿的那一代都出生在炕上,炕是我們成長的襁褓和搖籃,我們沒有那么多故事和繪畫書,鋪在炕上的油布畫和腰墻上的炕圍畫就是我們那一代人的絵本,從那里知道炕外的世界很大很精彩。 我們小的時候,土默川農(nóng)村的人家住得幾乎都是土坯房,都有一盤用土坯壘砌的炕。土炕靠著窗臺的一側(cè)連著灶臺,燒水做飯時柴煙從曲折的炕洞里緩緩流過,煙囪上升起了裊裊炊煙,土炕變得溫暖無比。人間煙火本來就是這煙囪上流云般的炊煙和炕洞里流淌過的灶火。過了火的炕溫暖而體貼,人們在上面寢食休閑、生育繁衍,受苦人盼望著好光景,這好光景就是——三十畝地一頭牛,老婆孩子熱炕頭。在地里掙命一天男人在炕上熨平了疲累和勞乏;女人們在炕上裁衣服納鞋底操持著家務;孩子們在炕上嬉鬧成長。樸實的土炕是鄉(xiāng)村生活的支撐點和落腳點,是生命的產(chǎn)床也是好多農(nóng)村老人生命的歸宿點,農(nóng)村的老人在炕上去世后,親人們燒完下炕紙再入殮入土為安。 土炕一面緊鄰窗臺另外兩面依墻,或者是三面依墻。土坯墻的墻壁和屋頂是用白泥粉刷的,我小的時候每隔半年就和父親從供銷社買來這種刷墻的“粉土”或“白泥”,據(jù)說產(chǎn)自黃河對岸的達拉特旗。這種白泥其實是一種高嶺土,容易脫落起皮,為了避免墻灰弄臟衣服被褥,人們便圍繞墻面刷上二尺多高的炕圍子,也叫“腰墻子”。 為了炕圍子既整潔又美觀,為了鋪炕的油布耐用耐臟,人們就要請來畫匠畫油布畫和炕圍畫。再土氣的房子有了一盤大炕,鋪上繪有花卉鳥獸的油布,畫上美觀耐看的炕圍畫,屋子里變得有山有水有詩意、有滋有味有幸福。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人們都不富裕,請畫匠到家畫油布和炕圍畫是一件大事情,請來畫匠好吃好喝好招待,希望把自家的腰墻子畫得漂漂亮亮的。當時在土默川農(nóng)村,在土默特右旗的定襄營和繁峙營等村莊的畫匠特別多,這些畫匠都是心靈手巧的走西口人的后代。人們時興在炕上鋪油布時,定襄營周圍的村莊幾乎家家戶戶都會畫油布、油紅躺柜,木頭湖一個小村就出了二三十個畫匠。 請來畫匠畫炕圍一并就把油布畫了,先說說畫油布的事情。在土默川農(nóng)村人們最早在炕上鋪炕席,后來才鋪大氈,再到了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人們有了錢才織一塊地毯來鋪炕。最早鋪炕的席子是用高粱秸稈的篾條編制而成,篾條斷了就有好多刺,我小的時候腿上屁股上沒少被這種刺扎,聽說家里要在炕上鋪油布高興壞了。家里請來二畫匠畫油布,二畫匠本名李成良,是我們村李萬良的二哥,老家是雙龍鎮(zhèn)張寬營村的。他戴個眼鏡挺文雅的,為人謙和擅長畫老虎、孔雀等鳥獸,我們村好多人家的油布和腰墻都是他畫的,托克托縣老云中集貿(mào)市場里仿古建筑的畫不少也是他畫的。 根據(jù)炕的大小買好一塊粗白棉布,二畫匠給白布上漿刷好底色,然后畫上飛禽走獸、花草魚蟲,我家的油布畫的是一只開屏的大孔雀,四角是梅蘭竹菊等花卉。油布畫好刷上膠礬水保護畫面,再上幾遍清漆就好了,晾干之后就是經(jīng)久耐用的油布。也有賣現(xiàn)成畫好的油布,但總不如請來畫匠畫個自己喜歡的花鳥魚蟲。油布的好處是防水,家里的小孩屙上去尿上去,用尿布一擦就行了,更不用說倒上水灑上飯菜了。油布也耐臟,有了浮塵用雞翎撣子撣一下就行了。改革開放后人們改鋪羊毛氈和地毯,上面再鋪一塊人造革塑料布,油布畫淡出了人們的視野。 繪制炕圍畫之前要把墻面處理平整,適合于作畫。年逾古稀的張三鐵是炕圍畫藝術(shù)的自治區(qū)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傳承人,他說好的炕圍畫保存四五十年都光彩照人不會褪色,這就要求把墻面處理好。有的墻面是用紅膠泥和紙筋來處理,還有的用牛糞來和泥,這樣和好的泥不開裂紋。處理好墻面可以有兩種方法來作畫,一種是在墻面上直接刷白底色作畫,白底色就是“白泥”或“石粉”;另一種就是在用膠礬水處理好的墻面上貼一層薄光紙作畫。這兩種方法都可以保證炕圍畫既鮮艷醒目,又堅固耐久。 炕圍畫的工藝繁簡和題材內(nèi)容要根據(jù)主人家的要求來確定。家境不好的人家畫個簡單的“二道眉”,也稱包黃土,底子上成黃色,邊上鑲上兩道黑邊,在炕正中央的墻壁上畫上一幅山水鳥獸或人物,一個屋子用“包黃土”手法畫下來那個年頭只需五元到九元錢;家境富裕一些的人家則要畫繁復精美的“二細”炕圍畫,要畫出邊道和“池子”,在“池子”里畫上花鳥魚蟲和山水人物,當時一個屋子畫下來少則十五元,多則要收二十元。 炕圍畫由各種花邊和池子組成。花邊有點綴、裝飾和襯托的作用,主要以“萬”字邊為主,萬字邊寓意萬事如意,連珠邊寓意珍珠滾滾。此外,還有褪色邊、混色邊、折帶邊等,花邊是否工整勻稱可以衡量一名畫匠的功底深淺。襯托池子的邊飾稱作“開池子”,好比畫框一樣,最典型的是“卷云池”,就像翻卷的云朵鑲在畫的邊上?!俺刈印笔强粐嫷闹饕獌?nèi)容,分為“主池子”和“副池子”,好比主畫卷和副畫卷。畫匠們一般在“主池子”里畫山水人物和傳說故事,在“副池子”里畫花卉草木和鳥獸魚蟲??粐嫯嫼煤笥媚z礬水和清漆“封面”晾干,日常臟污后用濕布揩擦光亮如新。 池子里的畫是衡量畫匠手藝優(yōu)劣的標準,也是炕圍畫的靈魂,我們小的時候每去一戶人家都要從頭至尾欣賞個遍。先說副池子里那些花花草草,寄寓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畫兩只錦雞在花邊站立,這是“錦上添花”;畫一只喜鵲棲于梅枝,這叫“喜上眉梢”……我家的第一遍炕圍畫是樣板戲《紅燈記》里的鐵梅,旁邊一句臺詞:“強忍仇恨咬碎牙”,仇呀恨呀的母親不喜歡,鏟掉畫第二遍時就畫了母親喜歡的花開富貴、喜鵲登梅等。鴛鴦比翼、松鶴延年、花開富貴、竹擁熊貓……這些美好的東西哪里能畫得完,好的畫匠還根據(jù)自己的擅長靈活發(fā)揮。有了這些美好的寓意,再貧瘠的土房土炕也亮堂如宮殿,再黯淡的流年歲月也光彩如錦繡。 浩如煙海的中華文化賦予了畫匠們源源不絕的創(chuàng)作靈感,使得炕圍畫題材包羅萬象。膾炙人口的戲曲故事和婦孺皆知的民間傳說刻畫在千家萬戶的炕圍子,成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啟蒙讀物,故事又刻畫在了孩子們的心里。這里有奔月的嫦娥、獻壽的麻姑、盜草的白蛇;這里有千里走單騎的關(guān)羽、大戰(zhàn)長坂坡的趙云、倒拔垂楊柳的魯智深;這里有十八相送的梁祝、七十二變的悟空、瀟灑過海的八仙……神話傳說、四大名著、民間文藝里的傳說故事都可以在炕圍畫中找到,炕圍畫一下讓你走到了歷史之中和現(xiàn)實之外。 坐在炕上就可以欣賞頤和園、北海白塔、杭州西湖、蘇州園林、桂林山水……青山綠水皆可入畫。國畫、油畫、水粉畫、版畫……炕圍畫里都有。炕圍畫還烙著深深的時代印跡:鐵梅、李玉和等樣板戲人物,南京長江大橋、紅旗渠、農(nóng)業(yè)學大寨都是繪畫題材,冒著黑煙的火車、煙囪林立的工廠、馬路上奔馳的汽車也是入畫的題材,因為那時沒有人夢想汽車會進入尋常百姓家。 畫匠們知道,人物畫難度最大,走獸、山水次之,花鳥、草蟲又次之。畫完油布再畫一組炕圍畫,一般怎么也得5天左右的時間,這幾天畫匠雖說辛苦,但為了不辜負主人們的好吃好喝和工錢,得全身心投入創(chuàng)作。沒有哪個畫匠會偷工減料敷衍了事,畫在布上墻上看在人的眼里,一個畫匠手藝的好賴就在十里八村甚至一鄉(xiāng)一縣的農(nóng)村傳了開來,農(nóng)村就是那么小又那么大。 嶄新的油布一鋪,繞墻的炕圍畫一畫,家就像穿了新衣新鞋的人一樣精神。屋子一下子亮堂了起來,貧窮被藏掖到了那盛開的牡丹花和金菊花里,恓惶被束縛到了那美麗的卷云邊和萬字邊下。站著看炕上的油布畫,坐著看墻上的炕圍畫,怎么看心里怎么舒坦,心里充滿了對幸福的憧憬。 生活真的一天比一天好起來,可油布和炕圍畫卻淡出了人們的生活。上世紀八十年代之后,磚瓦房和樓房替代了土坯房逐漸被,土房和土炕越來越少,油布畫和炕圍畫逐漸成了讓人懷念的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走到幾近消亡的地步。 人窮志不窮,這是先輩們留給我們最寶貴的遺產(chǎn)。我們的先輩們物質(zhì)生活很窮,但逢年過節(jié)就要把紅燈掛著大門外,點燃了生活的詩意和遠方;再窮也要鋪一塊油布,畫一圈炕圍畫,打扮出生活的精氣神。我們的物質(zhì)生活遠比先輩們富裕了,但精神世界卻似乎變窮變懶了。想一想,就是鄉(xiāng)村里的泥腿子畫匠,能把土坯墻畫得那么美,那時的鄉(xiāng)村有的是皮匠畫匠毛毛匠,是不缺工匠的鮮活而飽滿的農(nóng)村。 有些話題百思不解。前兩天回村發(fā)小利利和我說,我們父母那一代人用力氣和汗水把賴地種成了產(chǎn)糧的好地,我們這一代人用化肥和殺草劑把好地種成了長草的荒地,想一想不感到慚愧和不安嗎?聽著利利的話,我突然想起了哺育我們成長的熟悉的土炕和油布畫和炕圍畫,勤快的人再配上精致的畫,生活的美才是攝魂奪魄的。(完) |
|
來自: wuai8 > 《書法美術(sh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