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境主旨與體裁形式的完美統(tǒng)一唐詩絕句中《下江陵(早發(fā)白帝城)》、《靜夜思》都是詩仙李白經(jīng)典絕句,膾炙人口,流傳千古。 然而,絕句,有古絕和律絕之別。王力先生在《詩詞格律》中,有相關論述,截圖佐證如下: 古絕無須嚴格遵守平仄押韻規(guī)則,如《靜夜思》。律絕必須嚴格遵守平仄“替對粘韻”,如《下江陵》。 古人律絕是依據(jù)“欽定”古韻平仄押韻標準來創(chuàng)作的,今人必須以古韻標準來審美。古韻中,上聲、去聲、入聲及相應方言為“仄”,上平、下平為“平”。標示分析如下,供評論區(qū)探討交流。 朝辭白帝彩云間, 平平仄仄仄平平① 千里江陵一日還。 平仄平平仄仄平② 兩岸猿聲啼不住, 仄仄平平平仄仄③ 輕舟已過萬重山。 平平仄仄仄平平④ “白”、“一”在古韻中,屬于入聲字為“仄”。 ①④雙數(shù)位置為“平仄平”交替,②③為“仄平仄”交替。請看上述黑體字標示的平仄。 ①②,③④雙數(shù)位置上下平仄相反。請看上述黑體字標示的平仄。 ②③雙數(shù)位置平仄相同。請看上述黑體字標示的平仄。 ②④末字平聲,且在平水韻“十五刪”同一韻部,一韻到底。平水韻檢驗結(jié)果截圖佐證如下。 平仄“替對粘韻”的體裁形式,流放夜郎遇赦免的“大喜過望”的輕松愉快的心態(tài),二者完美統(tǒng)一,達到了格律詩藝術(shù)的最高境界,令人拍案叫絕,怎么能不“驚風雨泣鬼神”呢?經(jīng)典律絕,當之無愧!值得“格律是泥潭,是鐐銬,是沒有靈魂的文字”,“平仄是驅(qū)殼,味同嚼蠟”,“意境第一,不拘平仄”,“不能因平仄害意”等以犧牲平仄格律為代價求“意境發(fā)揮”論者的反思! 真情實感與時代背景唐肅宗乾元二年(759年),李白因受永王李璘事件牽連獲罪,流放夜郎(今貴州桐梓夜郎鎮(zhèn),貞觀十六年,即642年置縣),到夔州(重慶奉節(jié))白帝城(位于距奉節(jié)4公里的白帝山上,西漢末年公孫述所筑)遇大赦釋放。 白帝山險峻高聳,白帝城彩云繚繞,只有赦免后的愉快心態(tài)下,詩人眼中的自然景色才顯得這樣壯麗多彩,仿佛山和城都專為詩人換上了迷人的艷妝,令人心曠神怡,流連忘返! (朝辭白帝彩云間) 景語為作者心態(tài)主旨服務,一旦離開了作者當時的真情實感這一主旨,堆砌的景語再多,詞藻再華麗,“意境”再優(yōu)美,也只能是無病呻吟,嘩眾取寵,怎能談得上“驚風雨泣鬼神”呢?恐怕是風雨不起,鬼都不信,不能感動讀者,是么! (兩岸猿聲啼不住)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zhuǎn)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酈道元《水經(jīng)注·江水注》) “猿聲”,歷來是文人墨客筆下寄托哀愁的常用景語。沿江而下的詩人,聽到聲聲猿鳴,怎能不勾起牢獄之中和流放期間的心酸苦楚呢?好在輕舟快速而過,消遁了這兩岸不停的猿聲,拋卻了不愉快的過往,僥幸遇赦免后的輕快心態(tài)又占據(jù)了上風。這里,巧妙的悲喜對比,不漏痕跡,天衣無縫的藝術(shù)造詣,又怎能不“驚風雨泣鬼神”呢? 下江陵即是回荊州,白帝城距江陵一千二百里地?!拜p舟已過萬重山”,使用夸張,歷來是詩仙慣用修辭手法,暗示:這下好了,一切云煙,已成過去,讓我從此以酒為伴,以山水相依,去那“雞犬不聞”的世外桃源隱居吧!這樣無比的超脫、豁達的精神境界,又何不“驚風雨泣鬼神”呢? 惟其如此,出監(jiān)牢流放夜郎,再遇赦免的輕快愜意悲喜精神境界,通過夸張修辭手法結(jié)尾,才得以突出。例如: “白發(fā)三千丈,緣愁似個長。不知明鏡里,何處得秋霜。”(見《秋浦歌》十七首)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保ㄒ姟锻麖]山瀑布》) 只有豪放不羈的品性和人格魅力,才有如此飄逸神俊的仙風道骨,才能下筆驚風雨,成詩泣鬼神!正如杜甫《飲中八仙歌》詩云: 太白斗酒詩百篇, 長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來不上船, 自稱臣是酒中仙。 (輕舟已過萬重山) 起承轉(zhuǎn)合,構(gòu)思嚴謹;起句“朝”字,點明時間;“白帝”交代地點;“辭”字高度精煉,概寫事件;“彩云”為全詩定下基調(diào)。短短七字,各盡其用,無一閑筆!特別是用“辭”字而不用“離”、“別”,既是動態(tài)描寫,又是擬人修辭手法,同時嚴格遵守了平仄格律,盡得其妙,體現(xiàn)了詩人酌詞煉句的非凡功力。各位說說看,為什么不能用“離”、“別”、“發(fā)”、“出”、“行”等字替換“辭”字,理由是什么? 承句利用夸張修辭手法,寫事件過程和結(jié)果。 轉(zhuǎn)句寫悲,以悲反襯喜,利用對比,形成強烈反差,突出喜之不易,喜之強烈! 結(jié)句一個“輕”字,呼應開頭“彩云”基調(diào),再次利用夸張修辭手法,結(jié)束全詩,突出輕快喜悅之情,突出一切皆過往云煙,豁達超脫,面向?qū)?,隱居山水,擁抱自然的桃源理想和愿望。言盡而意無窮,耐人回味咀嚼,給人以人生的啟迪! 這樣的謀篇布局和酌詞煉句功力,怎能不“驚風雨泣鬼神”呢? 結(jié)束語李白的《早發(fā)白帝城》,是意境與平仄“替對粘韻”的完美統(tǒng)一,是格律詩的最高藝術(shù)境界,無愧于“驚風雨泣鬼神”的經(jīng)典律絕。在起承轉(zhuǎn)合,酌詞煉句,等方面給今人格律詩愛好者提供了典范。 “吟安一個字,捻斷數(shù)根須?!?/p> ——《苦吟》·盧延讓(唐代) “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p> ——《題詩后》·賈島(唐代) “鳥宿池邊樹,僧敲(推)月下門。” ——《題李凝幽居》 賈島(唐代) “春風又綠(吹)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p> ——《泊船瓜洲》·王安石(宋代) …… 古圣名篇名句,給我們留下了酌詞煉句的千古佳話。歡迎關注參與專題(頭條搜索“敬請酌詞煉句”可進入)探討交流。這里是格律愛好者的園地,有您的一席之地!可點擊進入專題,分享各位詩詞、對聯(lián)創(chuàng)作,有問必答,平等探討交流,取長補短,攜手共進! 如果覺得對您或后代有所幫助,別忘了動動手指,給個好評或轉(zhuǎn)發(fā)、收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