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公元前224年,秦將李信率秦軍二十萬主力猛攻楚國,楚國名將項燕力戰(zhàn)卻不能敵,只能夠勉強擊退李信的部隊,暫保楚國一時平安。不久,秦將王翦率六十萬大軍再次攻入楚國境內,此時的楚國已經完全喪失了抵抗能力。公元前223年,楚國滅亡,項燕自刎報國,項氏子孫流落各地。 秦兵馬俑 從楚國滅亡的那天起,項伯和項莊就帶著項燕的孫子項羽四處流浪,時刻尋找機會光復楚國。但隨著秦皇統(tǒng)治力的加強,復興楚國的希望越來越渺茫。直到陳勝吳廣起義爆發(fā),才讓項氏后人看到了機會。同年,項羽誅殺秦屬會稽太守殷通,正式加入到了起義運動中去。 在隨后的日子里,項羽憑借自己的勇武和戰(zhàn)無不勝的戰(zhàn)功,逐漸獲得了其他諸侯的認可,并被眾諸侯推舉成為義軍元帥,率領六國復辟勢力的軍隊繼續(xù)進行反秦大業(yè)。隨著秦帝國勢力的漸漸萎縮,項羽逐漸心生奪取天下,建立新帝國的心意。 但事與愿違,本來最有可能奪取天下并再次完成統(tǒng)一的項羽,卻在楚漢戰(zhàn)爭中一敗再敗,最終被迫在烏江邊自刎,徹底告別了他心中的那片江山。實際上,項羽兵敗、劉邦獲得楚漢戰(zhàn)爭的勝利并非是一個奇跡。在秦帝國逐漸崩潰的同時,項羽的敗象就已經初露端倪,最終亡命于烏江也是必然的結果。 西楚霸王項羽畫像 頻繁屠城導致人心離散項羽最令后人所詬病的便是他每每攻下一座秦屬城池,都要對城中軍民大開殺戒。縱觀項羽的戎馬生涯,他一共進行過六次屠城活動。在攻打襄城時,因城中軍民誓死抵抗,造成楚軍進軍速度緩慢,并出現(xiàn)了大量傷亡,項羽便在戰(zhàn)后屠盡城中軍民,襄城一時間血流成河,堪稱人間地獄。 僅僅過了半年,項羽又在城陽屠盡了城中軍民。隨后的新安之戰(zhàn),項羽也采取了相同的方法泄憤。最令人發(fā)指的便是在進入咸陽后進行了一場慘絕人寰的大屠殺,并放火焚毀了咸陽城。 不僅如此,項羽還曾經對秦朝降軍大行屠殺,二十萬手無寸鐵的秦軍就這樣被戕害,使項羽永遠背上了殘暴不仁的惡名?!妒酚洝ろ椨鸨炯o》中曾記載:
秦將章邯 在筆者看來,項羽之所以選擇頻繁屠城和屠殺秦朝降軍,主要是對秦室憎恨的體現(xiàn)。對于那些輕而易舉就奪取的秦屬城池,項羽則很少進行屠城。而對于那些抵抗頑強,造成楚軍嚴重傷亡的守軍,項羽常常通過屠城泄憤。這樣做的"好處"在于可以緩解軍中的怨氣與憤怒,給了將士們泄憤的機會。但這樣做的壞處卻遠遠大于所謂的"好處",一次又一次的屠殺事件讓項羽失盡了人心,他暴虐的形象深深印在了處于那個時代的每一個百姓的心中,更別提會受到百姓的愛戴了。 反觀劉邦,雖然在起兵前期也曾經與項羽聯(lián)手屠城,但劉邦很快就再也沒有進行過屠城活動,而是選擇與項羽劃清界限。尤其是在劉邦進入咸陽后與當?shù)匕傩斩ㄏ?約法三章",并封存了秦皇宮,更是受到了咸陽百姓的一致好評。在想到項羽暴虐的行徑后,這就使人心盡數(shù)倒向了劉邦一邊,劉邦自然會獲得百姓的一致?lián)碜o。 漢高祖劉邦畫像 過分自負,棄陽謀陰謀不用項羽的自負是與生俱來的,這與他的貴族身份有著分不開的聯(lián)系。作為楚國貴族名將項燕的后代,項羽從一開始就認為自己并非常人,而是"天選之子",自己的出現(xiàn)正是為了結束暴秦的統(tǒng)治,恢復楚國往日的榮光。 項羽的這種性格并不能夠稱得上是自傲,而應該稱之為自負。當然,自負這一詞用在項羽身上還是有些不太合適,畢竟項羽確實有著傲視天下的資本。漢將韓信與項羽存在著一定的相似之處,但二人卻有著本質的不同。韓信雖然自命不凡,但卻從不輕視對手,與項羽交戰(zhàn)時更是細細揣摩項羽的薄弱之處。而項羽則恥于分析對手,一味地認為兩軍對戰(zhàn),關鍵在于正面拼殺,而忽略了計謀也會影響戰(zhàn)局走向這一因素。 楚國名將項燕 在項羽歷經的各大戰(zhàn)役中,他很少采用陽謀或陰謀,而是只憑借自己的勇武和優(yōu)秀的御兵能力在戰(zhàn)場正面給予敵人嚴重殺傷。項羽一生中最值得驕傲且最為后世津津樂道的想來應當是彭城之戰(zhàn)了,僅僅以三萬精騎就大破劉邦的五十六萬大軍。對此,《史記·項羽本紀》中有著詳細記載:
軍事史上的奇跡:彭城之戰(zhàn) 在筆者看來,項羽的這種想法也并沒有錯,這畢竟是他的長處,項羽也確實依靠發(fā)揮自己的長處獲得了許多場戰(zhàn)役的勝利。在韓信尚未加入漢軍陣營以前,劉邦不管施展多少陽謀陰謀都不能撼動項羽的地位,甚至不敢率兵出蜀地入中原,直到韓信的到來才有所改觀。項羽的勇武天下無敵,但想要奪取整個天下并建立起自己的統(tǒng)治,僅憑勇武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有合適的陽謀和陰謀相佐才能夠事倍功半。可惜的是,項羽并不屑于如此,這才會導致最終的失敗。 沒有做到選賢舉能,反而任人唯親項羽因其自身戰(zhàn)功和特殊的身份,在秦末起義中很快脫穎而出,并逐漸成為各路諸侯的領導者。楚國復辟后,項羽官拜上將軍。隨后率領部眾在與秦將章邯的交鋒中大獲全勝,得到了其他路諸侯的信服。不久,各路諸侯紛紛前來恭賀項羽立下曠世奇功,并自愿擁立項羽為反秦聯(lián)軍的總盟主。這一時期的項羽雖然名義上屈居于楚懷王之下,但實際上已經成為楚國,乃至天下義軍的總領袖了。 楚懷王熊心雕像 在這種大背景下,天下的有志之士自然都會將投奔項羽作為首要目標,而很少有人會選擇投奔劉邦這樣的小諸侯。一時間,項羽帳下門客的數(shù)量激增,許多能人志士紛紛來投,其中就包括韓信、鐘離眛、陳平等等。 項羽帳下人才雖多,但項羽在選拔人才時卻僅僅提拔那些和自己有著血緣關系的宗親,或者是自己曾經的好友。對于那些出身貧寒,且在自己聲望逐漸擴大后才趕來效力的人才則通常不予重用,最為突出的例子便是韓信。韓信在投奔項羽后曾經多次獻策,但都不被項羽采納,心灰意冷的韓信這才選擇棄項羽而投劉邦。 棄項羽而投劉邦的韓信 陳平在項羽帳下效力的些許時日里就已經發(fā)現(xiàn)了項羽這一缺點,對此,《史記·三十世家·陳丞相世家》中曾有記載:
漢高祖劉邦雕像 陳平所言可謂是一針見血,直接指出了項羽任人唯親,而并非唯才是舉的用人缺陷。如果說項羽僅僅是一名將軍,那么這樣的缺陷并不足以影響他的光輝和事業(yè)。但如果項羽想要爭奪天下,那么將會因此失去很多人才。 在劉邦漸漸崛起后,天下大多賢才都能夠看出只有劉邦和項羽二人有著逐鹿天下的資本,而天下最終也會落入二人中的一人手中。這些被項羽所冷落的能人志士在對項羽心灰意冷后,自然會選擇投奔劉邦。如此,項羽帳下的人才日益減少,而劉邦的團隊則日益壯大起來。所謂得一將才勝過千軍萬馬,劉邦幕僚團規(guī)模的擴大為其以后獲得楚漢戰(zhàn)爭的勝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西漢帝國開國元勛陳平 結語總的來說,項羽從一開始就注定無法坐擁天下,成為新的天下之主。導致其最終自刎于烏江的根本原因是他的性格所導致的。項羽既然想要建立屬于自己的封建王朝,就要做好向皇帝身份轉變的準備,而并不是還保持自己武將的身份。作為帝王,更多的是要掌握御人之術,而不是每逢戰(zhàn)事都要親自率軍沖鋒,以殺敵建功為唯一樂趣,而項羽恰恰不會這種御人之術。 隨著占領的城池數(shù)量越來越多,前來投奔的人才的數(shù)量也在與日俱增,項羽已經占據(jù)了天時地利人和。但他又親手敗光了屬于自己優(yōu)越的條件。項羽先是不斷屠城,致使人心離散,失去了百姓們的支持和愛戴;再加上任人唯親,對于那些非宗親和非舊友的人才一概罷之不用,導致許多人才紛紛其他而去,曾經屬于項羽的優(yōu)勢就這樣不復存在了。 項羽之所以會失敗,根本原因可以說是他的野心和自己的能力并不相襯。從軍事角度來說,項羽不僅是名將,更可以稱得上是"天賜神將"。但從政治角度來說,項羽毫無政治頭腦和政治遠見,這才是最終導致他最終兵敗身死的原因。 參考文獻: 1.《史記·項羽本紀》 2.《史記·三十世家·陳丞相世家》 3.《從性格弱點看項羽失敗的原因》,晉文 、韓麗紅著 4.《劉邦和項羽曾經聯(lián)手"屠城"》,王立群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