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家專欄 藝術家 李悉銘 精品佛教系列作品共賞 我國佛象畫,在人物畫中極具地位。六朝以來,代有名手。佛象畫創(chuàng)始於三國曹不興。畫史記載他寫西國佛象,盛傳天下。能在連接五十尺長的絹上畫一象,心敏手運,須臾立成,頭面手足胸臆,不失尺度。東晉時曹不興的學生衛(wèi)協(xié),畫七佛圖,是新題材,新創(chuàng)作,當時人稱他為畫圣。衛(wèi)協(xié)的學生顧愷之,在瓦官寺壁,畫維摩詁象,時人捐十萬錢爭取一觀。劉宋時有陸探微在甘露寺畫實檀菩薩象。梁時張僧繇天皇寺畫舍那象。舊時畫法多系平涂,而無陰陽明暗之分,張僧釣創(chuàng)為沒骨法,不先以筆墨鉤研,而以色渲染。齊時著名佛像畫家有曹仲達,隋時有展予虔佇立觀音象。鄭法士永泰寺畫阿育王象,史道碩畫五天羅漢。唐初有尉遲,跋質那婆羅門畫實林菩薩泉。到了唐代開元中,吳道予畫毗盧遮那象,集諸家之大成,可說是古代畫佛第一人。中唐德宗時,周防創(chuàng)作水月觀音主體。五代貫休以畫羅漠知名,其他如王齊翰等皆畫佛名家。惜年代久逮,作品不可得見,只有在著錄中想慕而己。 精品佛教系列作品共賞 繪畫佛像,除了相好和手印外,還應注意度量。就立像而言,以全身之長為一百二十分。其肉髻高四分,就是佛頂上有肉塊高起如髻,狀如積粟覆甌,名為無見頂相;由肉髻之根下至發(fā)際也長四分;面長十二分;頸長四分;頸下列心窩與兩乳平,為十二分;由心窩到臍為十二分;由臍至胯為十二分。以上是上身量,共為六十分,當全身之半??韫情L四分;股長二十四分;膝骨長四分;脛長二十四分;足踵長四分。以上是下身量,也是六十分,亦當全身之半。形象寬廣的量度,由心窩向上六分處橫量至腋為十二分;由此向下量至肘為二十分;由肘向下量至于腕為十六分;由腕向下量至中指尖為十二分。共為六十分,當全身之半。左右合計,等于全身之量。坐像的量度,上身與立像相同。由胯下更加四分結跏雙趺交會處。由此向下再加四分是寶座的上邊。由趺會向上量至眉間白毫,即以其長為兩膝外邊的寬度。兩踵相距是四分。這是畫佛像的量度。 精品佛教系列作品共賞 畫佛象要表現(xiàn)佛的智慧與功能。佛的意思是自覺,覺他,覺行圓滿無缺。所以畫佛要面容飽滿,眼簾低垂,嘴角眉宇間透露出莊嚴、慈悲、與靜穆。 菩薩象的神情婆態(tài)均類似佛象,無論坐姿立姿,圓滿端莊的面貌,垂簾雙目,頂上的光輪等幾與佛無異,而不同於佛,最顯著的是頭栽花冠,胸前飾瓔珞,臂間著環(huán)釧,手上有持物,呈現(xiàn)古代貴族的華美。 觀音造象多變化,莊嚴花冠,立於阿彌陀佛身旁的是凈土系觀音,有貴族華麗之美?;砣f千,循聲救苦的是法華系觀音,有平民化的樸實美。另有華嚴系,密宗教系的觀音,造形各有千秋。宋以后的觀音,脫俗、靈巧、自在、出塵,流露丈人氣質的飄逸美。 羅漠是聲聞乘四果中的極果,佛弟子中修證最高的階段。羅漢象圓頂無發(fā),身披僧袍,樸實無華,兩耳較長,與現(xiàn)實中的出家人無二致。羅漢入畫,最早見於畫史者為南朝張僧繇,初稱圣僧,后稱羅漢,羅漢在佛畫中,雖非主草地位,但因具人間相,世俗相,造形飄逸,法力無邊,介於人佛之間,受人天供養(yǎng),能滿足藝術家靈活創(chuàng)造的空間,羅漠象之美,自有別於佛、菩薩。五代兩宋以后,羅漢象的創(chuàng)作趨於極盛,十六羅漢,十八羅漢乃至五百羅漢等多體羅漢象題材應運而生。傳說五代貫休禪師所作十六羅漢乃得自夢中所見,可以每個羅漢都是龐眉大目,朵頤隆鼻,胡貌梵相,能曲盡其態(tài),西湖尚有刻石留存。他的畫法多為後代畫家所宗。筆墨古拙,形狀詭怪,最得羅漢情趣。而飛天象,衣帶飄舉,華麗壯觀,調(diào)和沈靜佛的說法氣氛,呈現(xiàn)出一種裝飾之美。 精品系列作品共賞 李悉銘老師的佛畫藝術,可以說圓融地體現(xiàn)了佛菩薩的智慧與慈悲。他將自己對佛教深切真實的體悟融入每一件作品之中,用中國畫的寫意、工筆畫的細膩和西洋畫的透視、寫實融為一體的技法,虔敬地去繪制每一幅清凈莊嚴、慈悲無我的佛畫。其佛像繪畫既如法如律,形神兼?zhèn)洌值缊銮鍍?,法相莊嚴,不僅贏得了佛教信眾的歡喜贊嘆,也受到諸多海內(nèi)外藝術大師的贊譽嘉勉。 注:以上作品均為水色坊書畫合作畫家李悉銘師真跡,我們一直在路上前行——水色坊書畫老師作品 溫馨提示:推廣的內(nèi)容如有侵權請您告知,我們會在第一時間核實處理或撤銷;互聯(lián)網(wǎng)是一個資源共享的生態(tài)圈,我們崇尚分享。 品質書畫平臺推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