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適應(yīng)證:外感涼燥證 頭痛,身熱不甚,口渴咽干鼻燥,或痰少而黏,苔薄白而干,脈浮數(shù)。 咳是有聲無痰,嗽是有痰無聲,一個強(qiáng)調(diào)的是聲音、一個強(qiáng)調(diào)的是分泌物。 只有痰可以叫做“嗽痰”,只有咳或者少痰可以稱為“干咳”。 痰是一種分泌物,再怎么說也是液體,沒痰很容易就能反應(yīng)過來,身體缺水即津液不足。 正常人沒痰,或者晨起一口痰,吐了就沒了。 因為痰是代謝病理產(chǎn)物,歸根結(jié)底就是垃圾。但有病的時候就不一樣了,可以當(dāng)做一種“載毒外出”的工具。 比如說吃壞了東西拉肚子,需要止瀉么?不用,拉完了、排干凈,就消停了。比如感冒了,出一身汗,要管么?不用,大家都有常識,喝點熱水、蓋上被子,汗出熱退、脈靜身涼就好了。 又比如流鼻涕、傷口化膿,這也是機(jī)體在抗邪生成的,打仗哪有不死人的,這就是“尸體”。 所以對正常人而言痰濕垃圾,但有病了還是有痰為妙。如果沒痰,就是剛才說的,“邪氣”怎么出來啊。 再有一點,如果痰少而黏,粘在氣管壁上,是不是相當(dāng)難受?我們會非??桃獾南胍瘸鰜?,通常是啥結(jié)果呢?用力過猛,咳完胸痛,甚至咳出血來。 因為氣管是有小的動靜脈,以前氣道濕潤,相當(dāng)于減震?,F(xiàn)在好比沙漠,本來就脆弱,還要劇烈運(yùn)動,那不是自作自受么。 西醫(yī)有一項治療,叫做霧化,其實就是這個意思。 口渴咽干鼻燥、干咳無痰、痰少而黏、舌紅苔干,就是表達(dá)體內(nèi)津液不足;身熱不甚,是說熱造成的,不甚是程度,表明現(xiàn)在病情輕;頭痛、脈浮,說這是個感冒。 秋天的時候用這個方子合適,相信大家有過這樣的經(jīng)歷,不是每次感冒都是流鼻涕的,或者流的不多。這其實就是“燥邪感冒”。 大家也不用簡單的理解為,這是個治療感冒的方子。正確的理解方式是,能夠治燥,然后用于感冒更貼切。 隨便舉個例子,北方冬天冷,是不是很干燥?屋里還有暖氣,是不是更燥?那就可以用了??!方子是死的,人是活的。 桑葉3g、杏仁5g、沙參6g、象貝3g、香豉3g、梔子皮3g、梨皮3g。 沙參甘寒質(zhì)潤,入肺養(yǎng)陰清肺,入胃益胃生津。肺通鼻、胃通咽,正是咽干鼻燥之意。 杏仁宣肺止咳平喘,這不需要介紹了。我們常說“種仁”,種子就是仁,一般都富含油脂,用中醫(yī)的話說就是“潤”。 加點水是濕潤,加點油是潤滑,兩種不同的“潤”。 杏仁是向下走的,在肺就是降逆止咳,在腸就是潤腸通便。 熱會使水液蒸發(fā),皮膚變得干燥粗糙,氣管也是同理,因此清熱是不能忽略的環(huán)節(jié)。 桑葉甘苦寒,甘能潤燥、苦能降逆、寒能清熱。 入肺經(jīng)潤肺燥、止咳喘;入肝經(jīng)清肝熱、平肝陽。 咳多了是不是頭暈?zāi)X脹、面目通紅、順帶還有血絲,有沒有想過為什么突然就一陣劇烈咳嗽?這其實是肝火太旺,木(肝)火刑金(肺)。 桑葉另一個作用,居然是涼血止血,治療血熱妄行的咳血、吐血、衄血。 潤肺燥、清肝熱、涼止血,太強(qiáng)大了。 是不是忘了,這很可能是秋季感冒?桑葉走表疏散風(fēng)熱! 太強(qiáng)大了,理所應(yīng)該就是君藥。 梔子清三焦之熱、梨皮潤肺止咳、貝母化痰散結(jié)、豆豉解郁除煩,是對桑葉不同作用方向的增強(qiáng)。 有的人一看梨皮就笑了,這玩意有啥用。 了解更多中醫(yī)養(yǎng)生中藥基礎(chǔ)知識 梨本身有“百果之王”之稱?!侗静萃ㄐ防镎f:“生者清六腑之熱,熟者滋五臟之陰”。 梨色白入肺,本來就可以治療咳嗽?!侗静菥V目》評價到:“今人痰病火病,十居六七,梨之有益,蓋不為少?!?/p> 本來用皮入藥的有很多,比如陳皮是橘子皮、大腹皮是檳榔皮、地骨皮源于枸杞、桂皮則是肉桂,都是有顯著作用的,不是在方子里打醬油的。 如果你覺得梨皮太低端,可以用梨汁來代替。 而“肺主皮毛”,外感病是不是從皮毛而入,“以皮治皮”。比如這個梔子其實就是梔子皮,只不過我覺得現(xiàn)在買不到,所以就不說了。 豆豉其實也是走表的,感冒常用的“蔥豉湯”不就是這個嘛! 關(guān)鍵人家還除煩,這不就是熱的狀態(tài)么,這里正好有身熱。 貝母清熱化痰散結(jié)就是針對干咳無痰、痰少而黏來說的。為什么會黏?為什么要化?因為熱呀! 順帶一說,貝母分川貝、浙貝,川貝偏潤,浙貝偏散。川貝挺貴的,可以用川貝代替,沒問題。 不知道你有沒有發(fā)現(xiàn)三個細(xì)節(jié): ①用的藥都是花葉、種子、果皮,亂七八糟的,感覺像是一堆別人不用的做個大雜燴。 “治上焦如羽,非輕不舉”。治上面的病用量要少,羽毛沒重量,所以能飄著。用量少不代表藥性弱,組方恰當(dāng),從不同層次同時下手,一樣效如桴鼓。 ②沒有一個藥超過6g,是偷工減料么。 “輕藥不得重用,重用必過病所”,我們是治療肺的,病位偏上,所以藥量要少,為啥前面用梔子皮、梨皮?為什么用桑葉、豆豉? 為什么煎藥有的先煎、有的后下,就是起作用的層次不同。好比車速太快剎不住,你喝進(jìn)去了在肺打一轉(zhuǎn)就出去了。有的人吸煙吸了很多年,肺都沒事,你會發(fā)現(xiàn),這人吸煙不入肺,直接就吐出來,過過嘴癮,一樣的道理。 ③桑葉作為君藥,居然沒有一個藥用量比它少的。 君藥的定義是,對主要癥狀起主要治療作用,劑量只是粗淺的表象。 不是長的壯就力氣大,也不是長得胖就很能吃,看的是能力而不是外貌。 再有花、葉這種入藥,因為密度輕,所以同等重量體積是偏大的。這就好像棉花糖那么大,和指甲蓋大小的鋼鐵,哪個重? 2、使用注意 ①因為用量輕,所以兒童直接按上方劑量服用,不用加減。 也是因為用量輕,所以煮出來沒多少湯藥,一次性可以直接喝完。 依然是因為用量輕,如果癥狀重,可以接著再服一劑 ②梔子皮估計是買不到的,可以用梔子代替。 梨皮不想用,可以在煎完藥之后沖入梨汁(一個梨的量)。 豆豉最好用香豆豉,就是聞著氣味濃烈的,因為用藥目的是走表。 ③如果不是溫燥是涼燥,可以去掉梔子、梨皮,改蘇葉6g、橘皮6g、生姜2片。 1.藥理作用[1]:桑杏湯能促進(jìn)氣道黏液分泌。 這個意思不就是增加點“水”,促進(jìn)排痰,也就不干咳了。 2.燥咳 小兒燥咳60例[2]:治愈54例、好轉(zhuǎn)5例、1例服中藥困難放棄。 最長治療時間7天、最短3天。 桑葉、桑白皮、沙參、玄參、浙貝各6g;黃芩、梔子、桔梗、前胡、辛夷、射干、蒼耳子、甘草各4g;板藍(lán)根5g;杏仁3g。 有的人可能會說,這感覺好像跟桑杏湯差的很遠(yuǎn)啊。 從藥味上說,確實,因為每個人的癥狀不是完全一樣,所以有針對性的增減。 從藥性上說,一樣,首先我們看藥量少、其次我們看選藥輕清,所以組方原理沒有偏離。桑白皮、黃芩、玄參清肺熱潤燥,桔梗、前胡理肺氣止咳,辛夷、蒼耳子通鼻竅宣肺,射干、板藍(lán)根利咽喉散結(jié)。 這個方子有很好的療效,兒童都可以,那成人自然也不在話下。這里再強(qiáng)調(diào)一遍,用藥輕清,癥狀重可以喝完一付藥再喝一付,但不要兩付一起煎分成兩份。秋天咳嗽可以優(yōu)先考慮本方。 咳嗽日久,一般都是體虛的狀態(tài),痰早都沒了,口干也很明顯,其實久咳也挺合適。比如說有很多人感冒過后,早就不鼻塞流涕了,還咳嗽了2個禮拜,這就可以考慮使用。 至于什么支氣管炎、喉源性咳嗽,只要是咳嗽、痰少痰黏都可以,中醫(yī)方子治西醫(yī)的病,而是中醫(yī)的證。 參考文獻(xiàn): [1]桑杏湯對溫燥小鼠氣管纖毛運(yùn)動與呼吸道液及免疫功能的影響[J].丁建中,張六通,龔權(quán).中藥藥理與臨床.2006(05) [2]加減桑杏湯治療小兒燥咳嗽60例[J].張麗.內(nèi)蒙古中醫(yī)藥.2011(09) 今天給你推薦一款由岐黃中醫(yī)藥食同源,中藥代茶飲,岐黃護(hù)胃茶不含任何添加劑,沒有副作用。這是在【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古方基礎(chǔ)上升級的配方,經(jīng)過臨床試驗,功效和口感俱佳,更適合現(xiàn)代人日常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