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可玩的地方太多,風格差別又特別大。一圈走過,龍門石窟、關林、白馬寺等,過足了眼癮。洛陽牡丹的國色天香不說了,還有一種獨產(chǎn)于洛陽的牡丹石,看了印象很深。 刻石文化、牡丹文化是洛陽古都文化的代表。在洛陽諸多的文化中,飲食文化也是洛陽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種,其間,洛陽“水席”最有特色。它與龍門石窟、牡丹花會一起并稱為“洛陽三絕”,或“三大異風”,是洛陽人的驕傲。 洛陽水席,有兩種解釋。第一,每道上桌的菜都有湯有水,沒有炒菜與燒菜。第二,每道新菜上桌,要同時撤掉一道剩菜。上菜與撤菜的過程,如同行云流水一般。 我們找到老街一個百年老店,據(jù)說是洛陽水席最有名的飯店,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老一代領袖有來吃過,還有題詞證明。店里裝潢古色古香。服務員全部身著古裝。這家店的雞蛋灌餅很好吃,恨不得別的都不吃只吃它了。但是來這家飯店,為的是水席。 正宗的洛陽水席,由二十四道菜組成。開始八個涼菜是佐酒菜,四個葷四個素菜構成。后面十六道菜全部有湯有水。個人吃了以后以為,類似于不同地方的雜燴或全家福。只是,入口的菜肴以酸辣甜味道為主。這十六道菜又分為四個大件、八個中件和四個壓桌菜。 第一個大件叫“牡丹燕菜”。一個大湯盤里,幾種細細的絲碼放得整整齊齊,中間是雞蛋黃攤熟做成的牡丹造型。顏色的配置,特別賞心悅目。這道菜,當年周總理吃了非常喜歡。他贊譽“牡丹燕菜”時說:洛陽牡丹甲天下,菜中也開牡丹花。 這道菜因此出了大名。游客們但凡到洛陽,只要去吃水席,必點“牡丹燕菜”。這是水席的第一道菜。吃了便知道,細絲以蘿卜絲為主。湯水為酸辣口?!鞍酥屑庇纸小扒拔搴笕薄G拔逵址Q快三,有魚片、雞肉和鴿肉等。后三主要是八寶飯、拔絲蘋果、糖醋排骨等甜品為主。 十六道湯湯水水的菜,有酸有辣,有紅湯有白湯。上菜的時候,身著唐裝的服務員,對每一道菜會詳細介紹。上菜中間,有人在桌子的中間放了一只很大的碗,里面什么都沒有。我非常奇怪地追問服務員,干么放個空碗在那里。服務員的回答讓我驚掉了下巴。 原來,這只碗是給吃不慣的人準備的。換言之,吃客將菜舀進碗里,嘗了吃不下去,就倒進這個碗里,重新選擇下一道菜。第一次看到飯桌上有這樣的準備,一方面非常有趣,另一方面也說明,水席的口味對很多外地游客來說,并不習慣。 我這人到什么地方都愿意吃一些當?shù)刈钣刑攸c的大吃小吃,不管什么口味口感都能吃進去。在水席所有的二十四道菜里,最有“味道”的一道菜叫“漿面”。漿面的關鍵是在于漿。介紹說,漿的制作工藝與做豆瓣醬差不多。但是,不是將原材料發(fā)酵到醬的鮮香,而是處理成類似于餿了的程度。 漿做好了。在這個漿里下進的面條,叫漿面,洛陽風味小吃的代表??上Я宋覀冏郎线@碗漿面。一桌人,看著這碗“味道”濃郁的面條,一個沒有動手動口的意思。我忍不住了,用調羹舀了一點放進嘴里。一股酸漿味頓時充滿我的所有感官。所有的人都看著我。本來很簡單的品嘗,被他們看得有點不自在了。 估計我的表情不美,再沒有人去嘗一口。我又吃了一點,感覺還行,但絕對說不上好吃。各地各鄉(xiāng)風,無論怎樣的做法,都是歷史沉淀的結果,是特定時期老百姓為了生存采取的辦法。我沒有看到更多有關漿面的介紹。猜測應該是艱苦年代為了不浪費糧食吧。流傳到現(xiàn)在,反而成了吃稀罕。貴陽的酸湯菜是這樣。我們小時候吃的酥頭令也是這個原因。 水席的上菜過程很講究,四大件每次一件,同時帶兩只中件上桌,這種上菜方式有個好聽的名字:“帶子上朝”。四個壓桌菜依次是“魚翅插花”、“金猴探海”、“開魷爭春”、“碧波傘丸”。其中有個菜必須提一下。這道菜是“碧波傘丸”,食材主要是雞蛋。酸酸的蛋衣湯上桌,全部的二十四道菜齊全了。食客們到了離席時間,“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提前告知。 走進洛陽,到處都是水席的廣告,旅游景點更是,可是,為什么除了洛陽,其它城市沒有水席呢?我有點想不明白。全國各地,天南海北的菜,各個城市都有,唯獨水席,沒有見過。水席的食材無所不包含。按照高中低檔,無論什么食材,沒有什么不可進入水席。難道只有洛陽的水,洛陽的食材才能做出好吃的水席嗎? 或許是。因為與水席相關的種種,都與女皇武則天有關。從第一道菜到最后一個湯,高水平的服務員,每個介紹都是有趣的故事。飲食,從來就不單純是果腹的東西。尤其在中國。所有的美食,都是文化。 我們一邊品嘗水席,一邊感嘆廚師們的高超手藝,真的不一樣!如果在牡丹花開的時節(jié),還有用牡丹花做的水席。希望有機會能吃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