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到《我的音樂生活》最后一句“11月6日清晨。柴可夫斯基呼吸了他最后一口氣”,那是1893年,他死于霍亂。時隔126年,那深深的悲愴仍然這么迫近地勒住我,使我久久不能言語,腦際仿佛回蕩他最后的《第六交響曲》。 柴可夫斯基的一生過著近乎苦行的生活,除了家人之外,他厭惡交際與社會事務,生命中大部分時間都在創(chuàng)作,而且產量豐富,他無法忍受婚姻生活,因此大部分的時候孑然一身,梅克夫人是他的密友和筆友,卻最終和他斷交。 這本傳記叫《我的音樂生活》是恰當的,音樂是柴可夫斯基的生命主題,即使和他最重要的朋友和資助人梅克夫人長達十三年的通信中,他們談論最多的也是音樂。他創(chuàng)作力最旺盛的一天可以寫十首鋼琴曲,他戲稱“音樂煎餅”。 他仿佛為音樂而生,能夠真正給他帶來快樂的只有創(chuàng)作的時候,梅克夫人也作為他的音樂知己而成為他精神生活的一部分,他在給梅克夫人的信件中毫無保留地敘述他的創(chuàng)作思路,作曲時音樂已經先于他的曲譜在他的腦海展現。 他們倆從未面對面說過話,但曾經有兩次坐在馬車上擦肩而過,也曾經同時在同一家劇院里聽過音樂會,但他們都保持著一種不見面的默契,只在通信中把內心世界和盤托出。梅克夫人最后中斷二人關系是出于忽略家人的愧疚。 柴可夫斯基曾經對此很難過,但他的音樂生命并沒有因此而終止。那時他的知名度已經很高了,經濟狀況也有了很大好轉。他難過的一個原因是梅克夫人竟然以破產為由中止他們的友誼,而他對梅克夫人的依賴卻不僅僅是金錢。 (作者:秋水無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