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學苑 xyzych1988 本文選自學苑出版社《本草圖經(jīng)》,欲知詳情,點擊文末左下方“閱讀原文”查看更多。 菟絲子《本草圖經(jīng)輯校本》 菟絲子,生朝鮮川澤田野,今近京亦有之,以冤句者為勝。夏生苗,如絲綜蔓延草木之上,或云無根,假氣而生;六七月結(jié)實,極細如蠶子,土黃色。九月收采,曝干。得酒良。其實有二種:色黃而細者,名赤網(wǎng);色淺而大者,名菟累,其功用并同。謹按①《爾雅》云:唐、蒙,女蘿。女蘿,菟絲。釋曰②:唐也,蒙也女蘿也,菟絲也,一物四名。而《本經(jīng)》并以唐蒙為一名。又《詩》云:蔦與女蘿?!睹珎鳌发茉疲号},菟絲也。陸機云:今合藥菟絲也。而《本經(jīng)》③菟絲,無女蘿之名。別有松蘿條,一名女蘿,自是木類寄生松上者,亦如菟絲寄生草上,豈二物同名,《本經(jīng)》脫漏乎?又書傳多云:菟絲無根,其根不屬地。今觀其苗,初生才若絲,遍地不能自起,得他草梗,則纏繞隨而上生。其根漸絕于地而寄空中,信書傳之說不謬矣。然云:上有菟絲,下有茯苓。茯苓抽,則菟絲死。又云:菟絲初生之根,其形似菟,掘取剖其血,以和丹服之。今人未見其如此者,豈自一類乎?仙方多單服者,取實酒浸,曝干,再浸又暴,令酒盡,篩末,酒服。久而彌佳,兼名目。其苗生研汁,涂面斑,神效。(《大觀》卷六頁33,《政和》頁151,《綱目》頁1002) ①謹按:《綱目》作“抱樸子所說今未見,豈別一類乎”。 菟絲子原植物 《本草經(jīng)疏》:“五味之中,惟辛通四氣,復兼四味,《經(jīng)》曰腎苦燥,急食辛以潤之,菟絲子之屬是也。與辛香燥熱之辛,迥乎不同矣,學者不以辭害義可也。為補脾、腎、肝三經(jīng)要藥,主續(xù)絕傷、補不足、益氣力、肥健者,三經(jīng)俱實,則絕傷續(xù)而不足補矣。脾統(tǒng)血,合肌肉而主四肢,足陽明、太陰之氣盛,則力長而肥健。補脾故養(yǎng)肌,益肝腎故強陰,堅筋骨,暖而能補腎中陽氣,故主莖中寒精自出,溺有余瀝??诳嘣锟收撸⒛I虛而生內(nèi)熱,津液因之不足也,二臟得補,則二病自愈。寒血為積者,勞傷則血瘀,陽氣乏絕則內(nèi)寒,血隨氣行,氣弱不能統(tǒng)血以行,久而為積矣。凡勞傷,皆脾、腎、肝三臟主之,肝脾氣旺,則瘀血自行也。” 《本草匯言》:“菟絲子,補腎養(yǎng)肝,溫脾助胃之藥也。但補而不峻,溫而不燥,故入腎經(jīng)。虛可以補,實可以利,寒可以溫,熱可以涼,濕可以燥,燥可以潤。非若黃柏、知母,苦寒而不溫,有瀉腎經(jīng)之氣;非若肉桂、益智,辛熱而不涼,有動腎經(jīng)之燥;非若蓯蓉、瑣陽,甘咸而滯氣,有生腎經(jīng)之濕者比也。如漢人集《神農(nóng)本草》稱為續(xù)絕傷,益氣力,明目精,皆由補腎養(yǎng)肝,溫理脾胃之征驗也?!?/p> 《本經(jīng)逢原》:“菟絲子,祛風明目,肝腎氣分也。其性味辛溫質(zhì)粘,與杜仲之壯筋暖腰膝無異。其功專于益精髓,堅筋骨,止遺泄,主莖寒精出,溺有余瀝,去膝脛酸軟,老人肝腎氣虛,腰痛膝冷,合補骨脂、杜仲用之,諸筋膜皆屬之肝也。氣虛瞳子無神者,以麥門冬佐之,蜜丸服,效。凡陽強不痿,大便燥結(jié),小水赤澀者勿用,以其性偏助陽也。” 《本草新編》:"菟絲子,可以重用,亦可一味專用。遇心虛之人,日夜夢,精頻泄者,用菟絲子三兩,水十碗,煮汁三碗,分三服,早、午、晚各一服即止。且永不再遺。此乃心、肝、腎三經(jīng)齊病,水火兩虛所致。菟絲子正補心、肝、腎之圣藥,況又不雜之別味,則力尤專,所以能直入三經(jīng)以收全效也。他如夜夢不安,兩目昏暗,雙足乏力,皆可用之一、二兩,同人參、熟地、白術、山荑之類,用之多建奇功。" 《本草正義》:"菟絲為養(yǎng)陰通絡上品。其味微辛,則陰中有陽,守而能走,與其他滋陰諸藥之偏于膩滯者絕異。繆仲醇謂五味之中,辛通四氣,《經(jīng)》言辛以潤之,菟絲子之屬是也,與辛香燥熱之辛,迥乎不同,所解極為剴切?!侗窘?jīng)》續(xù)絕傷,補不足,益氣力,肥健人,于滋補之中,皆有宣通百脈,溫運陽和之意。汁去面皯,亦柔潤肌膚之功用。久服則陰液足而目自明。《別錄》所謂養(yǎng)陰強肌,堅筋骨,亦陰陽兩調(diào)之義。莖寒精滑,則元陽不適而至陰不攝也,溺有余瀝,則腎陽不布而大氣不舉也。若夫口苦燥渴,明為陰液之枯涸,寒血成積,亦為陽氣之不宣,惟此善滋陰液而又敷布陽和,流通百脈,所以治之。以視地黃輩之專于補陰,守而不走者,固有間矣。" 菟絲子飲片 炮制: 菟絲子:除去雜質(zhì),洗凈,曬干。 鹽菟絲子:取凈菟絲子,照鹽水炙法炒至微鼓起。本品表面棕黃色,裂開,略有香氣。加沸水浸泡后,表面有黏性,煎煮后可露出黃色至棕褐色卷旋狀的胚。 性味:辛、甘、平。 歸經(jīng):歸腎、肝、脾經(jīng)。 功能主治:補腎益精,養(yǎng)肝明目,止瀉,安胎。 ①《本經(jīng)》:"主續(xù)絕傷,補不足,益氣力,肥健人,久服明目。" ②《雷公炮炙論》:"補人衛(wèi)氣,助人筋脈。" ③《別錄》:"養(yǎng)肌強陰,堅筋骨,主莖中寒,精自出,溺有余瀝,口苦燥渴,寒血為積。" ④《藥性論》:"治男子女人虛冷,添精益髓,去腰疼膝冷,又主消渴熱中。" ⑤《日華子本草》:"補五勞七傷,治泄精,尿血,潤心肺。" ⑥王好占:"補肝臟風虛。" ⑦《山東中藥》:"治婦人常習流產(chǎn)。" 用法用量:煎服,10-20g。 藥用宜忌:本品為平補之藥,但偏補陽,陰虛火旺、大便燥結(jié)、小便短赤者不宜服。 單藥外用小妙方 單味外用可治白癜風。 本品新鮮全草入白酒或酒精浸泡5~7天后,過濾去渣,取濾液外涂。 祛斑方 其苗生研汁,涂面斑,神效。(可配合蛋清或蜂蜜涂抹使用) 特別提醒:中藥應在中醫(yī)理論指導下應用,如需使用請在中醫(yī)生指導下應用。 編輯 | 宋錚 校對 | 劉曉蕾 審稿 | 黃小龍 森林中的小書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