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學習平臺2020-08-06作者: 李向紅 張萍 范天曉 商於古道路線圖。 記者 李向紅 攝 “六百商於路,崎嶇古共聞。蜂房春欲暮,虎阱日初曛。路向泉間辨,人從樹杪分。更誰開捷徑,速擬上青云。”大詩人李商隱一定不會想到,在他故去的1000多年后,我們走在這條商於古道上,實地感受他當年寫下《商於新開路》時的心境。 商於古道,是中華文化史上的一條詩歌之路,元稹、韓愈、李白、白居易、杜牧、李商隱、溫庭筠、柳宗元等人都在這條路上留下了不朽的詩篇。 可以肯定地說,如果沒有這條路,將會有不可勝數(shù)的優(yōu)秀詩歌缺席中國詩歌史。 李白詩篇。 詩和遠方一路行 千古絕唱留后人 商於為古代地名。商於古道,秦漢時稱武關(guān)道,唐時又稱商山道或商州道,全長300余公里,從秦嶺南麓陜西商洛的商州出發(fā),沿丹江向東南方向行進,穿過丹鳳縣、商南縣的蜿蜒河谷,最終延伸到河南內(nèi)鄉(xiāng)的柒於,其歷史可追溯到春秋戰(zhàn)國時期。 據(jù)史料記載,當時,秦國和楚國為爭奪商於這塊地盤,曾展開多次拉鋸戰(zhàn),大多以秦勝楚敗而告終。戰(zhàn)國時代,張儀為了破壞齊楚聯(lián)盟,欺騙楚王說,如果楚王不與齊國聯(lián)盟,就將商於肥沃的土地給楚國。楚王信以為真,同齊國解盟,向張儀索要土地。但是,張儀不承認有過此番承諾。于是,楚王大怒,發(fā)兵攻打秦國,結(jié)果大敗而歸。從此,楚國一蹶不振。后來,狡詐的張儀又以與楚王談判為名,誘使楚王來到商於,并趁機將其扣押。楚王無奈,客死他鄉(xiāng)。后人對楚王客死他鄉(xiāng)多有感慨。李商隱就寫過一首詩《商於》,詩曰:“商於朝雨霽,歸路有秋光。背塢猿收果,投巖麝退香。建瓴真得勢,橫戟豈能當。割地張儀詐,謀身綺季長。清渠州外月,黃葉廟前霜。今日看云意,依依入帝鄉(xiāng)?!倍拍恋摹额}武關(guān)》,寫得更令人深思:“碧溪留我武關(guān)東,一笑懷王跡自窮。鄭袖嬌嬈酣似醉,屈原憔悴去如蓬。山檣谷塹依然在,弱吐強吞盡已空。今日圣神家四海,戍旗長卷夕陽中。” 商於古道研究學者姚懷亮在其文章《商於道:唐詩之路》中有這樣的描述:盛唐時期,經(jīng)濟繁榮,國家統(tǒng)一,很少用兵,商於古道的經(jīng)濟、文化溝通作用凸顯。商旅馱騾多利用商於古道的便捷條件,往返于長安、東川、嶺南、交廣,絡(luò)繹如織。難怪詩人王貞白說:“商山名利路,夜亦有人行。”那個時候的商州“郵傳之盛,甲于它州”,所以唐代詩人、文士、官員或上京趕考,或職務調(diào)遷,或去各地視察,或赴京拜謁,或貶謫南方,憧憧往來皆出是郡。 姚懷亮寫到,唐代往來奔波于商於古道上的詩人,約200余人。其中,有的人往返多次,如白居易“七年三往復”,元稹“七度武關(guān)”,張九齡“四過商州”。李白曾在商州盤桓過七八個月。賈島辭去藍田縣令落拓為僧時,曾以“無本上人”的法名入住鎮(zhèn)安云蓋寺。王維雖半隱輞川,對商州山水仍無限神往,寫過數(shù)首贊頌商州山水的詩歌。這些詩人于此間行吟,一路踏歌為伴,為后世留下了大量詩作,名篇佳句甚多。如韓愈的“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州路八千。欲為圣明除弊事,肯將衰朽惜殘年!云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guān)馬不前。知汝遠來應有意,好收吾骨瘴江邊”;溫庭筠的“晨起動征鐸,客行悲故鄉(xiāng)。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槲葉落山路,枳花明驛墻。因思杜陵夢,鳧雁滿回塘”。這些作品,都已成為千古絕唱。 讀詩篇里的故事 追歲月里的鄉(xiāng)愁 隨著朝代更迭,商於古道也幾經(jīng)改建和修繕。唐貞觀元年,商州刺史李西華將商於古道重新修繕,從陜西藍田到河南內(nèi)鄉(xiāng)300余公里的路上,增設(shè)了仙峨、商於、棣花、四皓、桃花、武關(guān)、青云、層峰、富水等驛站。這些重要的驛站,成為當時“北通秦晉,南接吳楚”的物資集散重地。直至今日,秦嶺山脈中的古道山壁上,還遺留著一些孔穴的痕跡。 唐時商山路驛站眾多,從當時的地理位置和驛站設(shè)置的密度看,商於古道是當時聯(lián)系關(guān)中與中原、東南各地的交通要道,同時又是商客交易、文人往來、官宦履職的必經(jīng)之道,客觀上促進了文化的傳播、融合和繁榮??梢哉f,“六百里商於路”既是一條中國文學史上的詩歌之路,也是一條連通中國西北與東南的交通要道。 有這樣一個故事:貞元年間,有一位福建籍詩人歐陽詹,赴京參加科舉考試,回程途經(jīng)藍關(guān),看見秦嶺,觸景生情,寫下《題秦嶺》一詩。詩曰:“南下斯須隔帝鄉(xiāng),北行一步掩南方。悠悠煙景兩邊意,蜀客秦人各斷腸。”其中,“北行一步掩南方”,絕妙地將秦嶺作為中國地理南北分界線的重要地位寫得一清二楚。這種實地感受絕不是關(guān)在小房子里能寫出來的。姚懷亮感慨:文學創(chuàng)作講究靈感,若是把自己關(guān)在小房子里苦思冥想,那是無濟于事的。南北通達的商於古道正好是南北交流融合的重要紐帶。按時下流行的話講就是,商於古道為南北詩風融合搭建起了一個相互交流的平臺,所以才會出現(xiàn)那么多、那么好的文學作品和優(yōu)秀詩人。另外,還有許多流傳下來的纖夫號子、商山民歌等。 有研究者發(fā)現(xiàn),眾多有關(guān)商於古道的文學作品,從內(nèi)容看,有感慨路途險阻的,有吟詠民風民俗、生態(tài)環(huán)境、風物人情的,有評價商山四皓及武關(guān)的,有爭論驛站名稱的,其中,以感嘆自然風光的詩句尤為眾多。 李白“我行至商洛,幽獨訪神仙”的感嘆;王維“商山包楚鄧,積翠靄沉沉”和“丹泉通虢略,白羽抵荊岑”的描繪,將商於古道的地理位置、地理風貌用寥寥數(shù)筆盡數(shù)概括;王禹偁貶官商州期間創(chuàng)作的詩歌,將商州的山水名勝、風俗人情、生產(chǎn)生活都寫了進去。 商於古道雖只有300余公里,但它連接著都城長安,因此,它又被稱為“商山名利路”,一方面是因為這條路是南方學子赴京趕考求取功名的必經(jīng)之路,另一方面這條路上還行走著像元稹、韓愈、白居易等,被趕出權(quán)力中心的官場失意者。一去一來,因方向不同而展現(xiàn)出心境各異。白居易在棣花驛站留下了《初貶官過望秦嶺》。詩曰:“草草辭家憂后事,遲遲去國問前途。望秦嶺上回頭立,無限秋風吹白須?!痹娙水敃r的心境全在字里行間。 李白曾多次往返商於古道,途經(jīng)商州并在此短暫停留,在此期間創(chuàng)作了《過四皓墓》等十余首詩,其詩中既有對商州景物的描寫,也有拜謁歷史遺跡的感悟,一方面吟詠秀美的自然風光,另一方面記述厚重的人文景觀。從這些作品可以看出他對商山洛水的喜愛。如《過四皓墓》:“我行至商洛,幽獨訪神仙。園綺復安在?云蘿尚宛然。荒涼千古跡,蕪沒四墳連。伊昔煉金鼎,何年閉玉泉?隴寒惟有月,松古漸無煙。木魅風號去,山精雨嘯旋。紫芝高詠罷,青史舊名傳。今日并如此,哀哉信可憐?!比娰濏灹松躺剿酿┑母唢L亮節(jié),同時抒發(fā)了對時世的感慨。王維的好友李靈赴上洛出任刺史,他贈詩《送李太史赴上洛》相送,詩中有這樣的描述:商山包楚鄧,積翠靄沉沉。驛路飛泉灑,關(guān)門落照深。 杜牧的《題商山四皓廟一絕》《題武關(guān)》《商山麻澗》,還有趙嘏的《商山道中》等詩篇,也同樣抒寫了商州的地域風情。 商州牧護關(guān)鎮(zhèn)掩映在綠樹群山環(huán)抱之中,幽靜安寧。在鎮(zhèn)子旁的山坡上,有一座文公祠,又稱韓愈祠。當?shù)氐拇迕裾f,這里有說不完的故事,這些故事見證著商於古道的過去和今天。如果知道自己被貶廣東潮州后,小女兒會客死他鄉(xiāng),不知韓愈還會不會留下千古詩篇《左遷至藍關(guān)示侄孫湘》,為我們講述他的傲骨與堅持、辛酸和憤慨。 詩歌是古代文人墨客感懷抒情的一種方式,它也從一個側(cè)面反映了歷史,記錄了社會。在那個內(nèi)務、外交都極為興盛的時代,商於古道擔負著唐王朝與東南各地政治、軍事、經(jīng)濟、文化交流的重任。往返的商旅馱騾在路上熙來攘往,滿程絡(luò)繹不絕,給沿途帶來豐富的物資和逸聞趣事。一批又一批詩人于此間邊行邊吟,一路踏歌來去,為后世留下千余首精美詩篇。 “勞將白叟比黃公,今古由來事不同。我有商山君未見,清泉白石在胸中?!蓖砟昃幼≡诼尻柕陌拙右祝煌樯畹貙懴铝诉@樣懷想贊美商州的詩句。商州山水激發(fā)了古代詩人的才智和靈氣,商於古道給他們的詩歌創(chuàng)作提供了養(yǎng)分,賦予了靈魂。這條浸潤了歷史與文學的古道,千百年來,就那樣默默地數(shù)著來來往往的腳步,聽著或悲或喜的辭賦……凡是過往,皆是序章。站在秦嶺之上商於路,敞開遐想,歷史在每個節(jié)點沉思,我們更應該憧憬這波瀾壯闊的大時代,讓商於古道鋪滿詩的鮮花,溢滿一路芳菲。 記者手記 一條詩路 7月24日,天上飄著零星的細雨,空氣中彌漫著泥土的味道。我們按照當?shù)乩相l(xiāng)指的路,在丹鳳縣城東南30多公里的312國道南側(cè),找到了有著“秦之四塞”之稱的武關(guān)。 站在舊時武關(guān)東城門烽火臺遺址上,眼前的殘垣斷壁,向我們訴說著那久遠年代的故事:武關(guān)要塞上,狼煙四起,戰(zhàn)馬嘶鳴,刀光劍影,兩軍交戰(zhàn),將士們視死如歸。 “余光返照寨源山、石橋古渡幾千年、龍?zhí)豆潘掠?、白崖仙跡入云端、筆山鹿鳴聲悠遠、玉泉串珠洞中天、硯水魚躍洞中天、莽嶺神芝享人間?!痹诖蹇诘囊粔K大青石上,石刻的文字介紹了曾經(jīng)的武關(guān)八景??梢韵胂?,古時候的武關(guān),不僅僅是一座軍事要塞,更是極佳的旅游勝地。當?shù)氐拇迕裰钢h處的山說:“那座山就叫筆架山。在古代,人們?nèi)ツ亲缴嫌瓮鏁r,可以聽到呦呦鹿鳴。那座嶺叫莽嶺,在那里可以采到靈芝?!?br> 我們在村口遇到了74歲的趙改琴奶奶。她告訴我們,僅存的武關(guān)古城墻就挨著她家的院墻?!拔业睦习閮夯輵延?,還為這個文物寫了序并刻在了石碑上?!闭f著話,趙奶奶帶著我們走進了她家的院子,我們見到僅存的武關(guān)古城墻被一塊塊壘起來的磚保護著。趙奶奶說守護好這個文物是她一家人的大事,老伴兒雖然去世了,但是她還在,會一直守護好這段古城墻。出了院子,我們看到了刻著《陜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武關(guān)遺址維護重修序》的石碑,落款寫著惠懷玉,2013年5月1日。 武關(guān)城西南角的寺咀子,有佛寺一座,寺高三層,下臨龍?zhí)?,倒映水面,成“龍?zhí)豆潘隆眲倬啊3悄嫌形遄椒宀⑴?,形如筆架,故名筆架山。筆架山下狀如硯臺的潭水,城西南如玉帶串珠的清水溝等,都是村里人掛在嘴邊,講給訪客的故事。 路旁的墻壁上,寫滿了古代文人們留下的詩句。 “遠別秦城萬里游,亂山高下出商州。關(guān)門不鎖寒溪水,一夜潺湲送客愁?!边@首題為《再宿武關(guān)》的詩句,正是唐朝詩人李涉被貶,離開長安經(jīng)武關(guān)赴流放地途中而作?!斑h別秦城萬里游”開頭一句,詩人就點出他再宿武關(guān)非同尋常。秦城,就指的是當時的長安。詩人告訴讀者,他是從長安來,去往遙遠的地方,這里暗示了他被罷官流放南方。因此這次遠別意味著和長安的永別,和仕途的永別?!叭f里游”也并非去游山玩水,而是被迫去往遠方。 白居易的《武關(guān)南見元九題山石榴花見寄》,詩曰:往來同路不同時,前后相思兩不知。行過關(guān)門三四里,榴花不見見君詩。 寇準的《秋日武關(guān)道中》,詩曰:行塵漠漠起西風,來往征軒似轉(zhuǎn)蓬。駐馬幾多愁思苦,亂蟬衰柳武關(guān)中。 …… 站在烽火臺遺址上極目遠眺,巍巍秦嶺郁郁蔥蔥。一陣微風吹過,恍惚間,我們好似看到了那一批又一批的詩人,于此間行吟,一路踏歌而來,一路踏歌而去,為后世留下了一篇篇傳世佳作。 商於古道,一條由古楚先民開辟的道路,連接著關(guān)中地區(qū)與南襄盆地,歷史上不僅為兵家要地,同時也是轉(zhuǎn)運物資的命脈,成為長江流域與黃河流域商貿(mào)交流的一個紐帶。學者梁中效認為:古代文人用詩歌記錄了商於古道的開鑿及走向、沿途的關(guān)隘與驛站以及當?shù)氐娘L俗與民情,講述了商於古道的歷史典故、自然生態(tài),印證了詩人們或孤苦跋涉,或春風拂面的心路歷程,使此道成為一條文化之路。 歷史折回今天,商於古道漸漸重回人們的視野,它的文化積淀和影響力依然深厚。以賈平凹、京夫、方英文、孫建喜、王盛華、魚在洋、陳毓、王衛(wèi)民、姚家明等為代表的商洛作家群,深深扎根在這片熱土上,創(chuàng)作出了大量的優(yōu)秀文學作品,為陜西文學事業(yè)的發(fā)展壯大作出了積極貢獻。 來源:陜西日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