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是明代著名的心學大師,其創(chuàng)立的心學有明一代,風行大江南北,而王陽明本人則以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成為了整個大明王朝萬人景仰的重量級精神核心導師。明末清初的大學問家張岱評價“陽明先生創(chuàng)良知之說,為暗室一炬”,晚清名臣曾國藩對王陽明也是佩服得五體投地,他說“王陽明矯正舊風氣,開出新風氣,功不在禹下”。眾所周知,曾國藩被后世譽為百年難遇的大圣賢,甚至就連偉人毛、蔣也都分別祭出了:“予于近人,獨服曾文正”、“曾公乃國人精神之典范”的高度評價。而有著大圣賢之稱的曾國藩卻將王陽明與大禹相提并論,足見曾國藩也拜倒在王陽明的神壇之下。然而,就是這樣的一位被萬世景仰大圣賢王陽明,他的個人資質(zhì)打小卻很平庸,他5歲才開始說話、13歲喪母、2次“高考”落第,但就是這樣的一個人,卻能從34歲開始逐漸走向人生的巔峰。 他靠著什么樣的法寶,在年紀輕輕就能夠一鳴驚人?助力王陽明走向人生巔峰的其實就“克己”兩個字。明憲宗成化八年,王守仁出身于浙江余姚一個顯赫的家庭,父親王華是成化十七年當年的“高考”狀元,官至南京吏部尚書。王陽明的出生充滿著傳奇色彩。據(jù)史料記載,王陽明出生前,他的祖母夢見天神抱著赤子,托著金光閃閃的祥云,從天而降,不久,王華的夫人王氏身懷六甲,直到懷孕十四個月王陽明才從娘胎里爬出來。王陽明出生后,祖父很高興,于是就根據(jù)夢境給他取名“王云”,還將居住的地方更名為“瑞云樓”。可以看出王氏一族對小“王云”充滿無盡的期待。然而,讓王氏家族著急的是,小“王云”快到5歲了還能開口說話,王家人急得抓耳撓腮地團團轉(zhuǎn)。某次,小“王云”在家門口玩耍,一名得道高僧恰巧路過,于是高僧就摸著小“王云”的頭意味深長地說了句“好個孩兒,可惜道破。”,然后飄然而去。 祖父聽到了高僧的話后,經(jīng)過一番琢磨,便根據(jù)《論語·衛(wèi)靈公》所云“知及之,仁不能守之,雖得之,必失之”,為他改名為“守仁”,自此,小“王云”,有了個新名字叫王守仁,別號陽明。而更神奇的是,小“王云”更名為王守仁后,王陽明就從此開始能夠說話了。不能不說每個偉人出身的背后都有一段不同凡響的傳奇故事,王陽明也是偉人,自然也會有著這段大BUG。與現(xiàn)階段所有家長“望子成龍”的急切心理相同,父親王華希望將來王陽明能龍門登科、高中狀元,好為王家光宗耀祖、光大門楣。但小王陽明的秉性卻讓身為“帝師”的狀元父親王華大跌眼鏡。王陽明打小喜歡做的事情,不是四書五經(jīng),也不是先生的說教,而是終日里斗雞走狗、下水摸魚、上樹掏鳥窩之類的行當。這樣無拘無束的生活一混就是11年,要是擱到現(xiàn)在,小孩在外野了11年,父母還不得扒了他三層皮,但是,很幸運,我們的王陽明同學就是這么混過來的。直到12歲那年,父親王華實在不堪忍受王陽明的調(diào)皮勁頭了,于是,抄起雞毛撣子、板著臉連揍帶訓地把他送進了一所重點小學里讀書(私塾)。 13歲那年,年紀幼小的王陽明遭遇了人生中的第一個悲劇----喪母。俗話說“慈母多敗兒”,對于年紀尚小的王陽明能夠在外混個11年而不用讀書,母親王氏功不可沒。每次父親王華拿著雞毛撣子逼著小王陽明上學時,總有一個慈祥的身影像母雞護雛那樣,小心翼翼地擋在了他的前面,擋住了父親王華手里那冰冷的雞毛撣子。王陽明也就是在母親王氏的庇護下,渡過了一個漫長而又幸福的童年,現(xiàn)在母親去世了,有誰還能庇護我呢?王陽明幼小的心靈第一次被命運無情地撕了個粉碎。王陽明并沒有因為母親王氏的突然離去而一蹶不振、自暴自棄,雖然他已經(jīng)不再是當年那個只顧玩耍取樂的小孩了,但也絕不是一夜成熟的小大人。在他的心靈深處,他始終探索著這樣一個問題:“到底是什么樣的人生才算是巔峰?長大后怎么樣才能做個圣賢?”小王陽明始終念念不忘追求著人生至仁至圣的終極理念。和我們讀書時的一樣,老師都會問到每個同學將來長大了想做什么?比如說當老師啊,當警察啊,當醫(yī)生啊等等。事實上,明代的老師們也喜歡向他的門生詢問這個問題。 不過,在明代,讀書人的目的除了進士及第,步入仕途,似乎沒有第二條路可選,因此,王陽明班里其它同學口徑驚人的統(tǒng)一:長大要靠中狀元,做個大官,好光宗耀祖。但是,當老師轉(zhuǎn)過身問王陽明:你長大了想要做什么呀?稚氣未脫的小王陽明一臉嚴肅地回答道:我長大了要做圣人!小王陽明的話一出口,當場就把老師驚得口吐白沫、渾身抽搐,狀如羊角風發(fā)作。老師之所以被王陽明的話嚇到,倒不是因為王陽明有著爆殺的眼神和恐怖的嘴臉,而是這個志向?qū)嵲谑翘珖樔肆耍耆搅巳祟悓κ挛锏臉O限認識。什么是圣人呢?我們就打這樣一個比方。比如說,你從小就跟老師說將來長大了要做國家元首,老師和身邊的同學會是什么反應(yīng)?當然會嘲笑你白日做夢、不自量力。而圣人這個概念可就不單單是做一國元首那么簡單了,一旦成為圣人,就意味著進入孔廟,與孔孟并列接受世代文人香火的頂禮膜拜,成為萬世師表的楷模,也就是說,地球不滅靈魂永存,可以說圣人這個概念是完全超越了時空的神級存在。因此,就不難理解老師會有那么大的反應(yīng)了。志向好立,做起來可就沒那么容易了。 弘治五年,王守仁第一次參加浙江鄉(xiāng)試,初戰(zhàn)告捷,他中舉了。22歲那年,王陽明參加會試,也就是類似于今天萬人齊過獨木橋的公務(wù)員考試,但不幸落榜了。25歲時,王陽明再次參加科舉,卻又再度落榜。在古代,讀書人唯一可走的路就是進入仕途做官,所謂“書中自有黃金屋”就是這個道理,因此,落榜對于古代的讀書人來說,不亞于晴空當頭一霹靂,父親王華也是從科舉這條路過來的,非常清楚落第對于讀書人意味著什么。于是,平日里兇神惡煞一向以嚴格著稱的王華卻罕見地安慰道:“這次考不中,下次努力就是了!”,王陽明笑著回答道:“你們以不登第為恥,我以不登第卻為之懊惱為恥”,看到了兒子遇到重大挫折能夠泰然處之,王華欣慰的笑了,他相信不久的將來,兒子一定會考上的!兩年后,也就是弘治十二年(1499年),落榜后的王陽明第二次參加了禮部的會試,這次他沒有再讓老爹王華失望,他以“賜二甲進士第七人”的優(yōu)秀成績考中了進士,躋身到了公務(wù)員序列當中。兩次的落第,也讓王陽明懂得了:做任何事情不可抱著戚戚于富貴的功利心態(tài),否則,越是你想得到的,越會成為你得不到的。 踏入仕途后的王陽明,由于得罪了大宦官劉瑾,被流放到了鳥不拉屎的貴州龍場,在龍場的那段時間,毫不氣餒的他,面對窮山惡水、虎獸蚊蟲出沒的險惡環(huán)境,孜孜不倦地求索著走向圣人的終極鑰匙。電光火石之際,思維的光芒碰觸到了王陽明的靈魂深處,他找到了通往天地人神的“金鑰匙”----“心學”。從那以后,豁然洞開的王陽明,心志再次以火箭飆升般的速度直沖天際,官運一路亨通,先后做到了南京鴻臚卿、都察院左僉都御史、左都御史、兩廣總督兼巡撫。不光仕途一路綠燈大開,王陽明也立下了煊赫戰(zhàn)功?!褒垐鑫虻馈焙蟮耐蹶柮鲙е粠臀娜似蕉粟M南長達數(shù)十年的匪患,贛南一帶的人都驚呼王陽明是神仙開掛,史載:“守仁所將皆文吏及偏裨小校,平數(shù)十年巨寇,遠近驚為神?!保ā睹魇贰罚?。贛南平匪后,王陽明再接再厲,以臨時召集的八萬烏合之眾,將寧王朱宸濠的六萬精銳軍隊殺得片甲不留,并取得了活捉寧王朱宸濠的輝煌戰(zhàn)績。 此后的王陽明繼續(xù)被大明朝拿來充當救火隊員奔赴廣西戡亂,王陽明到任后采取軟硬兼施、打拉結(jié)合的策略,以誅心之戰(zhàn)迅速平定了一場曠日持久的少數(shù)民族叛亂。可以說,至此,王陽明的文治武功達到了所有圣人遠未企及的高度,王陽明的人生也達到了頂峰,而之所以能取得不凡的成就用王陽明自己的話來說:“人須有為己之心,方能克己;能克己,方能成己”、“天地生意,花草一般。何曾有善惡之分?子欲觀花,則以花為善,以草為惡。如欲用草時,復以草為善矣。”(《傳習錄》)在王陽明看來,人要不斷“修心”,時刻洞察靈魂深處的欲望,去除心中雜念,讓心靈返璞歸真,不讓外在意念所控制。因此,王陽明舉了一個花草的例子,你不用到草的時候嫌棄草,但若當你用到草的時候,就覺得草是個好東西,其實,草還是那個草,草始終沒有變,變的只是被你意念所控制的心靈。這就是王陽明心學的“克己”二字!走向人生巔峰對很多人來說是終極的理想,每個人都有夢,每個人都是追夢人,實現(xiàn)自己的人生目標,并非一定得天資聰慧。 縱觀歷史,很多人從小都資質(zhì)平庸,譬如,被后世稱為晚清圣人的曾國藩,從小也是個庸庸之輩,但打小的平庸不代表畢生的消沉,更不能決定著人的往后命運。因此,改變命運從改變性格做起;改變性格從控制情緒做起;控制情緒得從“修心”做起;“修心”之玄妙唯“克己”二字而已?!翱思骸倍种仔须y,唯有心如止水,擯棄內(nèi)心污濁,方能戰(zhàn)勝自己,塑造一個全新自我,人生才能走向巔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