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年的寒月里,我們大家一起共讀勛爺?shù)摹睹赖某了肌?,透過勛爺?shù)难劬θl(fā)我們對美的感知和認識! 《美的沉思》 出版社:湖南美術出版社 領讀者:Lucia媛 時間:2017年11月6日開始 領讀者說 第九章 石塊里的菩薩之笑──南北朝的石雕藝術 勛爺說五胡亂華為中國美術帶來了新的震撼與興奮。而追其源頭是佛教,佛塔,佛造像成為主流。從石窟講到云岡的開鑿;從云岡再深入到不同風格的石刻;從石刻中菩薩的笑容來詮釋人民對生命真摯之愛。 東晉南北朝時期是佛教在中國社會大肆流行的時代。佛教也是戰(zhàn)亂中人們尋求精神解脫的工具。《洛陽伽藍記》記述了北魏時期洛陽佛寺興衰。 而北魏洛陽城也是中國歷史上佛寺數(shù)量最多的城市。云岡石窟在北魏中期開鑿,實為統(tǒng)治者借助鞏固統(tǒng)治的工具。 石窟與塔一樣,原是印度佛教的一種建筑形式。云岡石窟共有大小造像五萬九千余尊。云岡石窟現(xiàn)存的大窟都是為皇帝而開鑿。 從三世佛,到出現(xiàn)供養(yǎng)人等生活化的題材,中原化元素逐漸增多;從繁復的雕飾到造型瘦削的形象的轉變,體現(xiàn)了從早期健陀羅佛像藝術的影響到后期融合于本土特征之中。 云岡石窟正是中國化石窟藝術的開始,也是佛教造像在我國逐漸世俗化,民族化的過程。 今日討論: 1.為什么精神自由解放,濃于熱情的時代總是政治混亂的分裂時期。 2.結合歷史背景討論云岡石窟中后期的兩佛并坐形式。 打卡集錦 安然 1、魏晉之后中國美術,在南方尋到了一個安靜的處所。反觀北方,漢族喪失了政治上的主導地位,形成史書上的"五胡亂華"長達130年,卻為中國美術帶來了新的震撼與興奮,來源于印度佛教在中國的流傳與發(fā)揚。 2、云崗石窟群在山西大同城西8公里的,武州山崖壁上,依山開窟,連綿一公里長,現(xiàn)有洞窟53個,總記著佛像51000軀,可謂世界雕刻史的奇跡之一。 3、宗教藝術為了渲染超自然的巨力,常常運用單元重復的技法,使人的感官進入超理性的狀態(tài),是用近于迷狂的催眠,使人產生精神上從現(xiàn)世的游離與超升,進入宗教吟誦般的升華境界。 這種對現(xiàn)實的否定,對心靈靜定世界的向往,這種對自身劫難的悲苦意識,以及在慢慢的時間苦海上心靈的彷徨無告,原來并不是中國美術的的主題,卻在一次戰(zhàn)亂連年的世代,寄托在異國的宗教下,成為中國人心靈上的審視對象。 4、在西方石材是徹底被人類征服了,成為巨大的殿宇,成為哥特式教堂動人的鏤花柱塔,成為雕刻家手下沉重堅實的人體,但是在中國,石雕卻特別不往體積、重量的物理性發(fā)展,而是以平面繪畫的方式來對待石材,是璧或琮那樣。 嘻嘻 印度佛教在中國的流傳與發(fā)揚給中國美術帶來了新的震撼與興奮。各種佛、菩薩、佛弟子、供養(yǎng)人的造像,充滿在這一時期的雕像、壁畫之中,新的觀念、新的美術風格在宗教后面發(fā)展起來,成為南北朝的一大主流。 中國人早期石刻人像幾乎空白,石雕作品有商代的石虎、石梟等。漢代太久的農業(yè)生活養(yǎng)成了中國人謙和、順時的氣質?!熬€”的高度發(fā)展障蔽了“體積”“重量”在藝術上的成長,石雕藝術停留在小件的玩賞玉石器。 外來文化刺激了石雕藝術在中國的復活,戰(zhàn)爭構成了北朝慘烈動蕩的歷史,也鍛煉了中國人的骨骼體魄,對自身劫難的悲苦意識,對心靈靜定世界的向往,寄托在異國的宗教里。 中國的人像與“巨大”、“堅硬、“崇高”、“不朽”、“權威”等概念結合造出佛像,而且統(tǒng)治者借助佛像把自己的形象雕刻出來。石窟建在崇山峻嶺之中,石頭以巨大渾圓的體積,以雷霆萬鈞的重量君臨中國的大地。巨大的石刻作品接連著大自然的山脈石壁。 在西方,石材是被人類征服,大多數(shù)依靠著對石材物理性的利用。在中國,雕刻中似乎有一個欲望要改變材質的堅硬沉重,往往以平面繪畫的方式對待石材,面帶微笑的菩薩是我們以為那是從石中生長出來的人體與五官,是一種超乎物質存在以外的精神表情。 紫星 很遺憾還沒有去過書中所述的云岡石窟,不過在實地觀賞之前能有一些理論基礎,也不至于完全做外行只看個熱鬧。云岡石窟是作為石窟在中國的最早記錄的標志。 它的開鑿分為三個時期,第一期窟形為大抵模擬草廬式樣馬蹄形的圓頂洞;第二期窟室平面改為方形;第三期多為不成組的中、小窟,補刻的小龕,每個時期都有明顯的外形和表現(xiàn)手法上的差異,反映了當時中國的石雕藝術受外來佛教的影響。 感受最深的是勛爺在本章中提出了佛像的菩薩之笑,那些造就了這些精美造像的是不計其數(shù)的“奴工”,他們在戰(zhàn)亂之年被奴役建造這些佛像,打造出來的這些石雕竟然面帶笑意,透出平和安然之貌,是否也是他們把獲得安定的希望寄托在這些佛祖身上的體現(xiàn)呢? 勛爺?shù)囊暯且仓鴮嵙钗已矍耙涣?。我們只看到佛像的精美,他卻看到了精美背后的苦難,可能帶著這種悲天憫人的情感再去欣賞這些石雕,所感受到的會有所不同吧…… 跑跑單車 魏晉之后,藝術的發(fā)展始終和宗教聯(lián)系在一起,無論是雕塑還是繪畫,無論是國內還是西方,概莫能外。 戰(zhàn)亂頻仍,也擋不住藝術發(fā)展的道路。反倒是因為沒有中央政權的束縛,有了長足進步。 宗教成為一種寄托,必須有其實體,便于人們朝拜。所以即使佛祖要求"不立文字"不做個人崇拜,漢傳佛教仍然發(fā)展出了規(guī)模巨大的佛寺,有了各種各樣的雕塑。 看看石雕佛像的演變,可以真切感受到漢族對佛教的改革。這相當于某某主義中國化吧。 目前為止一個石刻大佛也沒去看過,可以考慮組織去一次大同的云崗石窟,對照蔣勛的敘述,實地參觀下。 編輯:靈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