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姜 來源產(chǎn)地為姜科山姜屬植物山姜以根狀莖入藥。四季均可采挖,洗凈曬干。(果實(shí)為建砂仁,參閱砂仁附注項(xiàng)下) 生于林下陰濕處。 分布于浙江、江西、福建、臺灣、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和云南等地。 別名和山姜、九姜連、姜葉淫羊藿、九龍盤、姜七、高良姜、雞爪蓮。 【原形態(tài)】山姜,多年生草本,高35-70cm。根莖橫生,分枝。葉片通常2-5片;近無柄至具長達(dá)2cm的葉柄; 葉舌2裂,長約2mm,被短柔毛;葉片披針形或狹長橢圓形,長25-40cm,寬4-7cm,兩端漸尖,先端具小尖頭,兩面,特別是葉下面被短柔毛??偁罨ㄐ蝽斏L15-30cm,花序軸密生絨毛;總苞片披針形,長約9cm,開花時(shí)脫落; 小苞片極小,早落;花通常2朵聚生,在2朵花之間常有退化的小花殘跡可見;小花梗長約2mm;花萼棒狀,長1-1.2cm,被短柔毛,先端3齒裂;花冠管長約1cm,被疏柔毛,花冠裂片長圓形,長約1cm,外被絨毛,后方的1枚兜狀;側(cè)生退化雄蕊線形,長約5mm;唇瓣卵形,寬約6mm,白色而具紅色脈紋,先端2裂,邊緣具不整齊缺刻;雄蕊長1.2-1.4cm; 子房密被絨毛。果球形或橢圓形,直徑1-1.5cm,被短柔毛,熟時(shí)檢紅色,先端具宿存的萼筒;種子多角形,長約5mm,徑約3mm,有樟腦味。 花期4-8月,果期7-12月。 性味功效《全國中草藥匯編》 辛、溫。 祛風(fēng)通絡(luò),理氣止痛。用于風(fēng)濕性關(guān)節(jié)炎,跌打損傷,牙痛,胃痛。 《中藥大辭典》 辛,熱,無毒。 溫中,散寒,祛風(fēng),活血。治脘腹冷痛,風(fēng)濕筋骨疼痛,勞傷吐血,跌損瘀滯,月經(jīng)不調(diào)。 《中華本草》 味辛;性溫 溫中;散寒;祛風(fēng);活血。主脘腹冷痛;肺寒咳嗽;風(fēng)濕痹痛;跌打損傷;月經(jīng)不調(diào);勞傷吐血 【歸經(jīng)】肺;胃經(jīng)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3-6g;或浸酒。外用:適量,搗敷;或搗爛調(diào)酒搽;或煎水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