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書之家 曾幾何時,一個“佛系”的詞,刷爆了朋友圈等。 似乎佛系很好。 當然,也不是說它不好,只是東西若然沒有擺放在正確的地方之上,那好也不見得就一定是真的好,反而有可能是一種壞! ——題記 有著古今隱逸詩人之宗的東晉詩人陶淵明,曾書寫過一首流傳千年的詩句。 飲酒(其五)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 這首詩向人們描述出了世外桃源仙境般的田園生活,輕閑至靜,卻平而有趣,淡而有味。 唯美自由中,也帶著一種說不出也道不明的樸素自然。 常能令人生而向往,久而不能自己。 特別是對于我們這些歷經人生滄桑,看過諸多紛擾,陷于諸多瑣碎事物的人而言,更有著一種致命的吸引之力。 就像有時的我也曾在想,不若放下所有一切,回歸老家,山野林間,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 雖然平淡,但勝在寧靜;雖然無味,卻也勝在無惱。 有一個不知道算不算是毒雞湯的故事,應該有很多人聽過。 說,有一個有錢的商人,來到一島上度假,他雇傭了島上的一個漁夫當導游。 幾天相處下來,他覺得這個漁夫很勤快,人也很熱情,于是給了他一筆錢,并提議道:“你可以拿著這筆錢,去買上一艘漁船,這樣一來,你就能捕更多的魚,賺更多的錢?!?/p> 漁夫聽罷,隨口問道:“然后呢?” 商人便道:“然后你就可以用賺來的錢,買第二艘船、第三艘船等,直到擁有自己的艦隊啊!” 漁夫看了商人一眼,問道:“再然后呢?” 商人說:“到時,你就可以像我一樣,每年都有一定的時光,可以悠閑的來到這小島之上度假,享受自己的人生啊!” 漁夫撓了撓頭,不解道:“可是,我現(xiàn)在已經在這小島之上,享受自己的人生了??!” …… 是??! 在很多時候的我們也曾詢問過自己,一切到頭來終歸要回到起點,那為何在一開始要選擇奮斗跟拼搏呢? 如故事當中的漁夫跟商人一樣,拼搏到了最后,也不過是回到小島之上享受自己的人生。 這樣的一種拼搏,是否當真擁有意義呢? 寫完這兩段話之后,又想起了前段時間跟朋友談論關于縱欲與禁欲之間的話題。 記得,當時我所給出的答案是:“縱欲不好,但禁欲也不成?!?/p> 朋友當時有些不解,問道:“為何?” 我回道:“因為每一個人的心里都住著一個惡魔,縱欲過多,也就等于放開了那道封鎖惡魔的鎖,到時,就會帶來相應的災難。 但,若是想因此而禁欲卻也不好,就拿禁欲最嚴的佛教來說,六根清凈,四大皆空,到時,除了頭發(fā)之外,你覺得,還能剩下些什么嗎?”說到這的時候,想了想,又道:“擁有欲望,其實從不是件壞事,過度才是災難。就像一個年輕人若然缺乏了相應的欲望,試問,他如何還能擁有相應的勇氣跟膽識去闖、去拼、去搏呢? 可是,一個人若然沒有了那一份相應的經歷,卻又如何能擁有相應的應變和抵御風險能力。更別說是安全感與自身所能擁有的可能性和多元性選擇了?!?/p> 佛系不是說不好,但卻從不適合于年輕人,因為年輕人本身最缺乏的就是自身的那一份經歷。 就像,你能樸素得起,但卻不一定能奢華得來。 或者也可以說,沒有相應的體驗,你如何能真的分辨出什么是好,什么是壞呢? 佛雖然說:“欲海無邊,回頭是岸?!?/p> 可是,一個連欲海都未曾到過的人,談什么回頭,怎么回頭? 有所經歷才能有所成長,只要你不入輪回,不忘本心就是,開悟,從不是舍棄所有,而是懂得如何去包容所有。 或者,也可以借用第二個故事來收尾,漁夫雖然看似天天過著“理想生活”,但實際上卻從不沒做出任何選擇,也沒得他選擇。 商人卻不同,他可以選擇來,或是選擇不來;也可以選擇去小島,但同樣可以選擇去高山。 而這,就是他們兩者之間最大也是最要命的一份區(qū)別! …… 篇外文:本文只是隨筆所編,只可觀賞,卻不可當真! 別:圖片皆來自網上,與正文無關! 文:看書
覺得好就小小關注下,不勝感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