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一位參議員在聽證會上曾問被提名擔任首席大法官的約翰·羅伯茨:“你將會成為什么樣的大法官?”羅伯茨回答說:“法官就像是一場棒球比賽的裁判員。第一,投球手投出的是好球還是壞球,需要裁判員而非投球手本人作出判斷;第二,裁判員不可偏向任何一支球隊;第三,裁判員應當盡可能將自己置于賽場角逐之外;第四,現(xiàn)場觀看比賽的觀眾中,沒有一個人是為裁判員而來的?!睉斦f,羅伯茨首席大法官這一簡單比喻抓住了審判工作的關(guān)鍵問題。 但是,把法官比作裁判員的說法也受到了批評。有人說“法官只是穿著法袍的政客而已”,也有人說“法官總是站在一方當事人一邊”,或者說“法官很難擺脫其政治上的訴求”,或者說“法官成了制定政策的人”,或者說“法官并不只是機器人”等。在我看來,這些反對觀點反映了人們對法官以及體育裁判員所作所為的誤解。 在美國,當法官與當裁判員在本質(zhì)上基本相同,它意味著遵守法律而非制定法律或再造法律,而且必須公平公正。這就是我們法官的目標。盡管存在一些局限性,但在一個公平公正、遵循法治的司法制度中,實現(xiàn)這一目標是我們的遠大抱負。 對于我們這些想成為“裁判員式法官”的人來說,我們該如何做呢?我們需要具備哪些秉性呢?我總結(jié)了十項簡明的標準。當然,我自己做得還不夠好,我們每一個人都沒有做到十全十美,但我一直在努力做得更好,竭力實現(xiàn)這一理想,當一個優(yōu)秀的裁判員。 第一,法官應當置身于政治紛爭之外。 很多人在當法官之前都有政治背景或政策傾向,我們也確實希望司法系統(tǒng)中多一些來自不同背景的法官。這也正是美國司法制度與其他國家司法制度的區(qū)別。美國法官的背景可謂五花八門,有的來自律師事務所,有的來自公設辯護人辦公室,有的來自行政部門,有的來自立法部門。來自行政部門的代表人物當屬曾任司法部長的羅伯特·杰克遜大法官。現(xiàn)任首席大法官羅伯茨曾為里根總統(tǒng)工作,凱根大法官曾為克林頓總統(tǒng)工作,布雷耶大法官也曾為肯尼迪參議員工作多年。 但是,聯(lián)邦法官在任職前必須檢視自己并努力擺脫以前的政治傾向。法官不能再為政治競選捐款,不能再參加黨派競選活動,不能再去支持政治候選人,不能參加政治集會,有些法官甚至不再參加投票,盡管投票是法官個人政治信仰的神圣表達。例如,約翰·哈蘭大法官在最高法院任職后便不再參加投票。我不是哈蘭大法官,但在我擔任上訴法院法官后不久便追隨哈蘭大法官作出了不參加投票的選擇。因此,對于一名向裁判員看齊的法官來說,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從一開始就要努力避免受到任何黨派主張和先前政治背景的影響。在紐約揚基棒球隊的主場比賽中,如果裁判員穿著揚基隊的隊服出現(xiàn)在球場上,會讓人做何感想?對于法官來說也是如此。 第二,法官必須遵守既有的法律規(guī)則和法律原則。 棒球場上的投球區(qū)并不是裁判員隨意劃定的。同樣,法官也不應該在適用規(guī)則過程中自行制定規(guī)則。一個優(yōu)秀法官應當遵守既有的法律文本和相應的解釋規(guī)則,以便對含義不清的法律條文做出解釋。斯卡利亞大法官對美國的法律解釋理論有著深遠影響,其巨大貢獻之一就是縮小了人們在如何解釋法律方面的分歧?,F(xiàn)在,基本上所有法官在解釋法律時都以法律文本作為起點了。如果你到我們的法庭里坐上一個星期,你會聽到很多法官都在問代理律師這樣的問題:“法律條文是怎么規(guī)定的?你的主張有法律規(guī)定支持嗎?”這是法律解釋領(lǐng)域中發(fā)生的一個重大變化。 遵循既有的法律規(guī)則還包括遵循先例。美國司法制度是在最高法院先例基礎上運作的。作為下級法院的法官,我們必須遵循上級法院的判例。要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下級法院法官,我們不僅要在文字上更要在精神上遵循最高法院的判例。我們不能試圖繞過或歪曲最高法院的判例,更不能把法律解釋引向歧途。遵循先例原則在同級法院之間具有一定的靈活性,但在上下級法院之間具有絕對性。 第三,法官應當保持裁判標準的一致性。 在比賽中人們會說:“裁判要一碗水端平,對兩支球隊要適用同樣的競賽規(guī)則?!碑斠幻@球運動員因犯規(guī)而被裁判鳴哨時,他的教練會在場邊大喊大叫,指著球場的另一端責問裁判:“他們剛才也是這么干的,你怎么不吹他們犯規(guī)!”對于法官來說也是如此。我認為,無論是在一場比賽之中,還是多場比賽之間,裁判員保持裁判標準的一致性和連貫性是十分重要的,因為這是一種“司法美德”。對于同一法律問題,昨天的裁判使用了一種理由,今天也應當使用相同的理由。盡管不同案件的當事人會有不同的立場,但法官的態(tài)度必須保持前后一致。 第四,法官的角色是適用規(guī)則而非再造規(guī)則。 在羅伯茨首席大法官的聽證會上,他的一句話令人印象深刻:“和其他多數(shù)人一樣,我反對自己被貼上什么標簽。我更愿意當一個謙遜的法官?!蔽覀儽仨氄J識到,我們不是政策的制定者。制定政策是政治家的事情,而不是我們法官的工作。我們必須承認,法官不是萬能的,法官的作用是有限的。其實,法官這種有限的作用依然十分重要,在很多事關(guān)美國治理制度的關(guān)鍵問題上起決定性作用。但是,法官不是設計規(guī)則、制定政策的人。就像在棒球場上一樣,裁判員不能自己去劃定投球區(qū)的范圍。 第五,法官要有“硬骨頭”。 裁判員要有能力控制好比賽,敢于對明星球員或主場球隊作出嚴厲的判罰。法官也必須在必要的時候挺身而出,勇敢地說出你對憲法和法律的理解,判決某些行為是違憲的或是非法的。無論是馬伯里訴麥迪遜案(1803年),還是揚斯敦公司訴索約爾案(1952年),還是布朗訴教育委員會案(1954年),亦或是合眾國訴尼克松案(1974年),當法官們勇敢地面對其他部門的立場和壓力,不畏強勢,嚴格適用法律時,都堪稱美國司法史上最偉大的時刻。法官作出這樣的判決必須有“硬骨頭”和“司法使命感”。 第六,法官應當置身于外界輿論的喧囂之外。 在體育比賽中,很多喧囂責罵直指裁判員,在司法工作中也是如此。在新聞媒體、法律雜志以及博客中,經(jīng)常有人批評法官的判決,其主體包括政客、記者、教授等。很多著名的籃球教練在比賽中也經(jīng)常想盡辦法去影響裁判的公正判罰。我們不能說教練們這樣做是錯誤的,因為他們的目的就是讓裁判作出有利于自己的裁決,爭取比賽的勝利。但作為法官,我們必須排除那些來自法界、政界的壓力對獨立審判的影響。 法官應當根據(jù)長期以來確立的法律原則裁判具體案件,而不能過于遷就一時的輿論或政治壓力,更不能被這些聲音嚇倒。法官最重要的職責之一就是為那些在法律上有理但在輿論上處于劣勢的當事人伸張正義。對于輿論壓力,法官應當置之度外。當然,法官也不可能“不食人間煙火”,完全置外界聲音于不顧,因為我們需要從自己的錯誤中吸取教訓,從有益的觀點中吸收營養(yǎng)。因此,法官要努力尋找一個平衡點,使我們既能避免喧囂的輿論影響,又能向那些真誠批評和認真分析法院判決的人學習,因為我們并不完美。 第七,法官必須開明包容。 法官必須以法律、判例和事實為依據(jù)來處理每一個案件,不能先入為主。法官應當虛懷若谷,兼聽異見,從善如流,必要時可以改變自己既有的觀點。法官們要敢于說這樣的話:“幾年前我不是這么看的,但現(xiàn)在我覺得我的觀點不一樣了?!备淖冏约阂郧暗挠^點并非軟弱,實際上這需要更大的勇氣和力量。法官應當有謙遜的態(tài)度,有改變原有想法的意愿。 法官并非全知全能。因此,要成為一個好法官和好裁判員,我們必須不斷學習。我們應該從法律雜志和論文中汲取新知,因為教授們對這些問題已經(jīng)研究多年,而我們關(guān)注此事可能只有幾天。我們應該仔細研究律師提供的辯詞和判例,敢于對我們的本能或成見提出挑戰(zhàn)。 第八,法官應當保持舉止得體的風度。 我們必須學會站在其他法官、律師和當事人的立場上考慮問題,增進相互理解,避免感情用事,即使是在暴風驟雨中也要保持冷靜。一名優(yōu)秀法官必須禮貌待人,用他的言行舉止向世人表明:法官不是依據(jù)感情而是依據(jù)法律作出公正、理性的判決。有時你會聽到教練批評裁判:“你們不能把自己凌駕于比賽之上!”的確,法官或裁判員確實有變得越來越自負的危險,任職時間越長,自負的危險就越大。就像我的一個同事說的那樣,“當法官老了,你會變得更加喜歡你自己?!蔽覀儽仨毦璋谅载摰男膽B(tài),不要總覺得自己比別人更高明,因為這些想法對司法有百害而無一利。你的判決可能是終局性的,但你并不是絕對正確的。 第九,法官需要集體智慧的支持。 上訴法院法官的工作方式是合議制。我一個人什么事都做不了。上訴法院通常是3名法官組成1個合議庭,所以你必須和其他法官共同努力才能作出最好的判決。這種集體決策模式有助于減少錯誤,消除那些可能隱藏在特定情形中的偏見。在棒球或足球比賽中,有時你也會看到幾個裁判聚在一起簡要討論剛才的判罰是否正確。法官們更需要這樣。 實行合議制并不是說個體法官要犧牲自己的核心原則來迎合合議庭其他法官的觀點,而只是為了尋求更好的判決。況且,法官可以發(fā)表不同意見書,作為判詞的組成部分,而且我們在裁判重大案件時也應該這樣做。我們可以堅持自己的見解,但對待同事應當彬彬有禮、尊重有加。 第十,法官必須清楚地解釋作出判決的理由。 當最終作出判決時,法官不能丟下一句結(jié)論性的判詞就一走了之。我們寫出自己的判詞就是為了說明這樣的結(jié)論是如何得出的。法官的判決意見十分重要,需要花費很多時間仔細斟酌。 我曾與斯卡利亞大法官一起赴歐洲參加會議。一些歐洲法官說:“斯卡利亞大法官,您的判詞寫得特別漂亮!您一定非常喜歡寫作吧?!”斯卡利亞大法官回答說:“我最受不了寫東西這個苦差事了!寫判決的過程令我痛苦不堪,但所幸的是我很喜歡我寫出來的東西?!甭犃诉@話,我當時長舒一口氣:“啊,謝天謝地!”即使是判決寫得最好的這位大法官也會覺得用清晰的文字來解釋判決理由并落在紙面上是一件苦差事。寫判決的過程實際上也是檢驗我們的判決是否正確、能否經(jīng)得起推敲的過程。有時你會聽到法官說:“我雖然想這樣判,但我就是寫不出判詞來?!彪S后,他很可能改變了自己原來的判決意見。我們經(jīng)常這樣說:別人表決是用選票表決,而法官表決是用判詞表決?,F(xiàn)在,一些體育裁判員戴上了麥克風,為的是更清楚地向觀眾、領(lǐng)隊或教練解釋自己在場上作出判罰的理由。 在法庭上,律師有時會抱怨法律條文不夠清楚。由于立法機關(guān)人數(shù)眾多,代表的利益各異,立法便充滿了妥協(xié)和讓步,文字很難做到清楚明了,或許只有模棱兩可的表達才能獲得議會通過。立法者在法律條文中經(jīng)常使用“合理的”“理性的”等用語,這更為法官裁判說理提供了直接的依據(jù)。 (本文系作者于2015年3月30日在美國天主教大學哥倫布法學院的演講。限于篇幅,譯文略有刪節(jié)。譯者系國家法官學院副院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