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歲時,面對前來擇婿的郗鑒,王羲之坦腹于東床,其才貌俱佳、文雅豁達的模樣,深深觸動了郗鑒。于是,郗鑒將愛女郗璿嫁與王羲之,成就“東床快婿”這一佳話。 王羲之像 王羲之與郗璿結(jié)婚之后,志趣相投,琴瑟相合,共育有七子一女。其中最小的兒子王獻之自幼酷愛練習書法,王羲之曾稱贊他說:“此兒后當復(fù)有大名?!?/p> 王獻之漸長之后,果然才華橫溢,風度翩翩,“風流為一時之冠”。家世、才情、品貌俱佳的王獻之,也因此而受到很多豪門貴族的青睞。不過,王獻之并未接受他們聯(lián)姻的美意,因為他一直鐘情的是與自己青梅竹馬的表姐郗道茂。于是,王羲之多次修書給妻弟郗曇,為獻之求娶郗道茂。 王羲之在書中屢屢稱贊獻之“有清舉”,稱贊郗道茂“淑質(zhì)直亮,確懿純美”。郗曇有感于二人之情,最終同意將郗道茂嫁給王獻之。 獲得舅父,也是未來岳父首肯,王獻之開始憧憬與表姐的婚后生活,然而天有不測風云,還未等二人成親,郗曇與王羲之便相繼離世,王獻之和郗道茂只能各自守喪三年。 三年后,在王獻之母親郗璿的主持下,王獻之與郗道茂成親。自幼便情投意合的兩個人在歷盡波折之后終于走到一起,更是如膠似漆,感情深厚。 一起生活后,郗道茂為王獻之生育了一個女兒,取名玉潤。不幸的是,玉潤早夭,從此郗氏也未再有孕。雖然二人為此有過憂慮與惆悵,不過,也未影響二人的感情。兩個人在一起時,總能找到共同的興趣,總有說不完的話語,他們一起吟詩作畫,游山玩水,日子過得和和美美。 然而,這種幸福生活并未一直持續(xù)下去。公元373年,即晉孝武帝寧康元年,手握朝廷廢立之權(quán)的桓溫病危,于是將手中兵權(quán)轉(zhuǎn)交給弟弟桓沖。因桓沖忠于朝廷,桓溫長子桓熙、次子桓濟對他很是不滿,于是密謀刺殺桓沖,以取而代之。事敗后,桓熙、桓濟被流放長沙。原本嫁與桓濟的新安公主司馬道福,也與之離婚。 傳說司馬道福早年便已相中出身名門、風流倜儻的王獻之,因此在恢復(fù)單身之后,便請求皇帝將自己嫁給王獻之。 此時的獻之早有妻室,皇帝不愿讓新安公主為妾,但又不忍拒絕公主的請求,于是勸說王獻之和郗道茂離婚。 王獻之無奈,就用艾草熏燒一只腳,假稱有足疾,企圖以跛足為由來推辭這門婚事。但他沒想到的是,新安公主心意已決,并不因此而動搖,她甚至表示,就算王獻之兩只腳都不能走路了,自己也非他不嫁。 命運將王郗二人推上風口浪尖,迫于皇室威壓,王獻之最終選擇與郗道茂離婚。父親早已離世,如今又與丈夫離婚,無家可歸的郗道茂,只能投奔伯父郗愔。雖寄人籬下,但她也有自己的堅持,此后歲月,始終未再嫁。 明·唐寅《王獻之休郗道茂娶新安公主》 與郗道茂離婚后,王獻之奉旨迎娶了新安公主司馬道福。對于司馬道福,王獻之雖沒有什么感情,倒也始終以禮待之,并與之育有一女,即后來的安僖皇后王神愛。 對于王獻之的這些舉動,晉皇室還是非常滿意的,因為孝武帝后來在為晉陵公主尋找駙馬的時候,就是以王獻之為標桿的。 雖然對晉皇室而言,王獻之于禮節(jié)無失,但他的內(nèi)心卻是十分痛苦的,因為他始終未能對郗氏忘情。他曾多次寫信給表姐,表達自己內(nèi)心的苦悶和思念,如《思戀帖》《姊性纏綿帖》和《別郗氏妻》。其中尤以《別郗氏妻》最為著名,曰:
《別郗氏妻》(局部) 曾經(jīng),我們一起生活的那些年,年少情深。我們每日耳鬢廝磨、形影不離,我們情投意合、琴瑟和鳴,我們期盼著能夠白頭到老。奈何造化弄人,如今我們天各一方,我的內(nèi)心充滿惆悵,我們什么時候才能再相見呢? 對于拋棄發(fā)妻,使之孤苦無依,王獻之內(nèi)心充滿愧疚;想到與昔日愛妻終身難再相見,他的內(nèi)心更感傷痛。因此,獻之常郁郁寡歡,再加上此前為拒絕新安公主而燒傷一只腳,留下后遺癥,導(dǎo)致行動不便,王獻之的后半生雖屢屢升官,但也并不開心。而新安公主雖得以嫁給自己心愛之人,但這人的心思從不在自己身上,她也未必幸福。 公元386年,王獻之病危,家人按當?shù)亓曀诪槠湔埖朗慷\告消災(zāi)。禱告前,道士問王獻之此生有什么遺憾或者過錯,王獻之坦白說:“不覺有余事,惟憶與郗家離婚。” 因此,后世有人對王獻之的《別郗氏妻》及其對郗氏的感情評價頗高,認為此作在內(nèi)容方面,“文切真意,讀之令人隨其休戚短長,推肝裂膽”;在書寫形式方面,“連綿草書,表現(xiàn)書者意緒錦長、情思不絕意象”;而他本人在感情上,至死不忘郗氏,“足見愛深恨久”。 不過,《別郗氏妻》看似是情深之作,但與東漢宋弘相比,王獻之對郗道茂其實難稱深情。 宋弘是東漢初年大臣,他為人正直,為官清廉,以品行清雅獲滿朝稱譽。光武帝劉秀的姐姐湖陽公主喪夫之后,想要嫁給宋弘。但宋弘當時與王獻之一樣,早有妻室。 光武帝劉秀像 光武帝同樣不愿姐姐做小妾,于是召見宋弘,企圖說服宋弘離婚。光武帝說:“俗話說,地位尊貴了就換朋友,家中有錢了就換老婆,這是人的本性嗎?”宋弘聽后明確拒絕了光武帝,他說:“我聽說‘貧賤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光武帝見其態(tài)度明確,語氣堅決,自知難以勉強,便放他回去了。湖陽公主意識到自己中意的男人心有所屬,便奏請皇帝出家修道。 在宋弘這里,不想娶就直接拒絕,而不拐彎抹角地找借口,這最終也換來了三人的各得其所,避免了王獻之家庭式的悲劇。 “別妻一帖,俯仰悲咽,既篤伉儷,何不為宋大夫之卻湖陽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