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周天和四年(569年),楊廣生于長安(今陜西西安漢長安城遺址)。在前一年,他爹楊堅承襲了隨國公的爵位。所以,楊廣妥妥的是含著金鑰匙出生的官二代、富二代。 北周武帝時,蔭蔽父親楊堅功勛,受封為雁門郡公。開皇元年(581年)封為晉王,官拜柱國、并州總管,時年十三歲。后又授任武衛(wèi)大將軍,進位上柱國、河北道行臺尚書令等。開皇八年(588年)冬天,隋朝興兵平南朝的陳,剛二十歲的楊廣是領(lǐng)銜的統(tǒng)帥。開皇二十年(600)十月,隋文帝廢楊勇,十一月,改立楊廣為皇太子。仁壽四年(604年),隋文帝在仁壽宮病逝,楊廣即位。一路開掛的楊廣終于在35歲時,走上了人生巔峰,成為隋帝國的皇帝。 然而,這一切只是楊廣的起跑,他心里想的是和秦皇、漢武一樣,做一個千古一帝。于是他用《易經(jīng)·系辭上》:“盛德大業(yè)至矣哉,富有之謂大業(yè),日新之謂盛德”,給自己定了一個年號——大業(yè)。整個帝國的版圖,就是他建立宏偉大業(yè)的舞臺。 但是,618年,宇文化及發(fā)動江都兵變,楊廣為叛軍所縊殺。他不僅是身死國滅,而且留下一個荒淫和暴戾的千古罵名。 楊廣在位14年(604年——618年)“統(tǒng)一江山”、“創(chuàng)設科舉”、“修通運河”、“西巡張掖”、“三游江都”、“三征遼東”可以概括他一生所為。限于篇幅,只說幾件對歷史影響深遠的事情。 大業(yè)年間,楊廣在已有含嘉倉、子羅倉外,又興建了黎陽倉、常平倉、廣通倉、洛口倉、回洛倉等,儲量巨大,“戶口益多,府庫盈溢”。杜佑也稱道:“隋氏西京太倉,東京含嘉倉、洛口倉、華州永豐倉、陜州太原倉,儲米粟多者千萬石,少者不減數(shù)百萬石,天下義倉又皆充滿,京師及并州庫,布帛各數(shù)千萬”。儲量可觀,“計天下儲積,得共天下六十年”。至唐太宗時,隋代的糧食還未用完。 隋煬帝“置明經(jīng)進士科,唐承隋,置秀才、明法、明字、明算,并前六科”,唐承隋制,“諸郡貢士”,唐天寶年間,進士科發(fā)展為選官的主要途徑。清代時,西方傳教士利瑪竇把秀才、舉人、進士等翻譯為學士、碩士、博士,并介紹到西方,對西方教育體制產(chǎn)生過一定影響??婆e制的產(chǎn)生,宣告九品中正制的結(jié)束,沉重打擊了門閥士族勢力,打破了自魏晉南北朝以來士族壟斷選舉與教育的局面,為封建社會建立了一個相對公平的選官制度,緩和了地主階級內(nèi)部的矛盾。盡管科舉制的確立與完善經(jīng)過歷代封建統(tǒng)治者的努力,但隋煬帝始置進士科,為推動中國古代選官制度改革,功不可沒,對古代政治制度產(chǎn)生了重要影響。 隋煬帝對佛道極為支持,“這種極盡虔敬、鋪排的儀式,施之于南方新定之地,對于惶惶其心的僧俗各界有文化綏靖之政治功用,有利于消解南北對峙三百年之久以來形成的政治、文化、心理上的隔閡”。當時所編的《玄門大義》體系完備,為唐代道藏的完備準備了條件。到唐代,道教被列為三教之首,在政治上唐朝統(tǒng)治者對道教加以利用,盡管三教的次序變?yōu)椤暗?、儒、佛”,但三教并重的方針,仍承襲了隋朝。自隋代后,佛教趨于中國化,融合了儒、道、玄學等內(nèi)容:“佛,日也;道,月也:儒,五星也。”并形成中國化的佛教宗派,隋代的佛教文化,為唐代的文學、藝術(shù)如佛窟藝術(shù),敦煌千佛洞和洛陽龍門的佛塑,壁畫等提供營養(yǎng)成份?!岸鍩蹖Φ澜痰拇罅μ岢?,使以南方茅山宗為主的南北道教逐漸融合,為唐代道教以茅山宗為主流的格局奠定了基礎(chǔ)”。(王永平、張朝富:《隋煬帝的文化旨趣與江左佛、道文化的北傳》) 隋煬帝在政治、經(jīng)濟、文化等萬面所取得的成果是豐碩的,對后世的影響是深遠的,特別是科舉制被長期沿用至清末,“蓋隋亡而法不亡也”,隋煬帝的貢獻是值得肯定的。如果沒有生死國滅的命運,楊廣實際上是實現(xiàn)了他千古一帝的夢想的。 事實上楊廣做夢都沒有想到,自己會被后世說成一個一無是處的君王。他的十四年皇帝生涯真正呆在皇宮的時間只有四年,大部分時間都在巡查或遠征的路上,而且楊廣和秦始皇一樣都是用功的“暴君”,可以說夙興夜寐,日夜憂勞,無時無刻不在為自己龐大的帝國操勞著。他本人勤政勇敢而精力旺盛,在巡查或遠征的路上,白天行軍,晚上還要處理國事。甚至為了巡視邊防楊廣還差點在雁門被突厥騎兵絞殺,這樣肯為江山社稷以身犯險的帝王恐怕歷朝歷代都不多見。 英明偉大的一塌糊涂,高瞻遠矚的一事無成。為什么?我們不禁要問。 仁壽四年(604年)十一月,剛剛上臺的楊廣為了開掘長塹拱衛(wèi)洛陽,調(diào)發(fā)今山西、河南幾十萬農(nóng)民。 大業(yè)元年(605年),營建東都,歷時十個月,每月征調(diào)民夫二百萬。 大業(yè)元年(605年),開鑿大運河一期工程基本完工,調(diào)集數(shù)百萬人,而如此浩大的工程居然只用了117天!后續(xù)工程調(diào)動人力1000萬人次以上。 大業(yè)三年和四年在榆林(今內(nèi)蒙古托克托西南)以東修長城,兩次調(diào)發(fā)丁男一百二十萬,役死者過半。 大業(yè)五年(609年),他親征平定吐谷渾,設置西海、河源、鄯善、且末四郡。 大業(yè)八年(612年),楊廣第一次進攻高句麗。征調(diào)士卒一百一十三萬余,另調(diào)民夫二百萬,以運送衣甲、糧食等。造海船的民工日夜站在水中,皮膚潰爛,腰以下生蛆,死者甚眾。山東鄒平人王薄率眾于長白山(今山東鄒平南)起義,被張須陀擊敗。 大業(yè)九年(613年),第二次進攻高句麗。正當雙方相持不下時,禮部尚書楊玄感起兵叛隋,楊廣倉皇撤軍。 大業(yè)十年(614年),第三次進攻高句麗。楊廣因國內(nèi)農(nóng)民起義已成燎原之勢而不敢久戰(zhàn),高句麗也疲于戰(zhàn)爭而遣使請降,楊廣就此撤軍。 楊廣這是多想超過秦皇、漢武,他的大業(yè)是不是超越了秦皇、漢武,歷史沒有給出答案。但是,他和秦皇、漢武犯的錯誤幾乎一樣,不恤民力?!段墨I通考》:煬帝大業(yè)五年,戶八百九十萬七千五百三十六,口四千六百一萬九千九百五十六,此隋之極盛也。這十年間征發(fā)擾動的農(nóng)民不下一千萬人次,平均每戶就役者一人以上,造成“天下死于役”的慘象。在這里我們不禁一聲嘆息,大業(yè)的輝煌是建立在累累白骨之上。 楊廣的才能毋庸置疑,但是他的視野有了一片大大的盲區(qū)。從小接觸的人都是貴族、文人、上層士大夫,而自己又生于深宮之中,所以他看不到在他大業(yè)的背后是百姓的艱辛,他看不到“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深閨夢里人”,他看不到“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他看不到“四海無閑田,農(nóng)夫猶餓死?!?,他看不到“農(nóng)夫心內(nèi)如湯煮,公子王孫把扇搖”。 從大業(yè)八年,帝國內(nèi)部的起義不斷。但是,楊廣對這些起義態(tài)度截然不同。 大業(yè)八年,楊廣第一次進攻高句麗。戰(zhàn)事膠著的時候,王薄率眾起義。楊廣根本就沒把這些農(nóng)民放在眼里,就派了張須陀去平亂。但是,楊廣沒拿下遼東城。三十萬五千隋朝陸軍渡遼進攻高句麗,遭到慘敗,逃回的只有二千七百人,資儲器械巨萬計,也丟失殆盡。隋軍雖曾攻至平壤附近,最后卻大敗而還。這是,楊廣第一次遭受挫敗。 大業(yè)九年(613年),楊廣再次進攻高句麗。六月初三,楊玄感殺三牲誓師,起兵反隋。這次楊廣慌了,立即撤兵,命虎賁郎將陳棱進攻據(jù)守黎陽的元務本,左翊衛(wèi)大將軍宇文述、右侯衛(wèi)將軍屈突通馳援東都。八月初一,楊玄感在皇天原(即董杜原,在今河南靈寶縣西北)列陣與隋軍決戰(zhàn),楊玄感大敗,僅率十余騎逃往上洛(今陜西洛南東南)。楊玄感自知大勢已去,乃命楊積善將其殺死,起兵遂告失敗。這一次,楊廣感受了深深的恐懼,雖說楊玄感是楊素的兒子,但是楊廣并不在乎。當時,真正積極參與和預謀起兵的骨干分子有:楊玄感、楊玄挺、楊積善、李子雄、王仲伯、趙懷義、元務本、李密、顧覺、韓世諤、斛斯政等人。參與起兵的十一人中,絕大部分是屬于關(guān)隴集團中人或其子弟。促使這些關(guān)隴貴族與楊廣的關(guān)系惡化甚至起兵叛亂的根本原因在于楊廣放棄了關(guān)中本位的政策,嚴重觸犯到了關(guān)隴集團的利益。 大業(yè)十年(614年),楊廣不顧國內(nèi)局勢已經(jīng)很危急了,發(fā)起了三征高麗。這次雙方都打不動了,高麗請降了。 楊廣即位后,國內(nèi)承平,天下富裕,在這樣的政治環(huán)境下,他制定了征討高麗的計劃,并沒有什么不妥的,并且對于一位有志的帝王來說,還是必要的事業(yè),后來李世民征討高麗也是出于同樣的考慮。 其實對于當時的隋帝國國力而言,征服一個小小的高麗實在是小菜一碟,而且如果在第一次就獲得勝利,那么最后的結(jié)果可能也會不一樣。事情還是壞在了楊廣的性格上,在隋軍即將攻破遼東城,向高句麗腹地長驅(qū)直入時,這個遠征高麗的計劃已經(jīng)是勝券在握,但楊廣非要作死的擺出一副圣君的姿態(tài),搞什么以仁義服天下,在高句麗假裝投降后,便命令隋軍停止攻擊。隨后高句麗反口抵抗,楊廣也仍然不悟,如此往復之下,帝國的百萬大軍竟然就這樣被活活拖垮。隨著第二次再征高麗的失敗,不要說什么千古一帝的榮耀了,楊廣已經(jīng)很難維持住自己的自尊了。第三次的遠征高麗,最多是楊廣維護自尊做出的最后的垂死掙扎,已經(jīng)不具有太大的意義了。 修建運河、開創(chuàng)科舉制度等等舉措,本來是可以為楊廣追求的千古一帝理想加分,但因為楊廣不恤民力,導致民怨沸騰,最后落得個勞民傷財?shù)脑u價。 放棄關(guān)中本位的政策,楊廣是想把關(guān)隴貴族集團降維成關(guān)隴士族集團。讓關(guān)隴貴族和帝國的另外兩大士族集團——山東士族集團、江南士族集團平起平坐,楊廣就自然升級為三股勢力的裁判者。一改被關(guān)隴貴族控制的局面,成為帝國真正的控制者。但是,關(guān)隴貴族不甘心,甚至和農(nóng)民起義軍勾結(jié)到了一起。 至此,楊廣的大業(yè)徹底的崩塌了。大業(yè)十二年(616年)七月,隋煬帝執(zhí)意向江都進發(fā)。雖然,楊廣在出發(fā)前做了一系列安排,“以越王侗、光祿大夫段達、太府卿元文都、檢校民部尚書韋津、右武衛(wèi)將軍皇甫無逸、右司郎盧楚等總留后事。”在南下江都之后,隋煬帝試圖重新組織力量,“分遣使者十二道發(fā)兵討捕盜賊”,以屈突通為關(guān)內(nèi)討捕使,李淵為山西、河南撫慰大使,張須陀為河南道十二郡黜陟討捕大使,同時,他讓寧長真以鴻臚卿、安撫大使的身份回到嶺南,張鎮(zhèn)周也在嶺南活動,同寧長真合力抗擊蕭銑,阻止其向嶺南滲透。隋煬帝還先后遣魚俱羅、吐萬緒、王世充、陳稜等剿滅了以劉元進為首的江東豪族的叛亂活動。但是,大業(yè)已經(jīng)崩塌了,人力已不能挽回了。 我們看看楊廣的人生履歷,從小出生在帝王家庭,母親是大名鼎鼎的獨孤皇后,由于從小聰明伶俐,所以深得父母歡心。后來,年紀輕輕的楊廣就被委任江南總管,親率五十萬大軍消滅陳朝,完成了統(tǒng)一。而他的太子之路也沒有太大的阻力,因為他的對手當時的太子楊勇,無論從心胸見識和智謀上都與他不在一個等級,所以很快就敗下陣來。當上皇帝之后,建洛陽,順利完工;開大運河,順利完工;進攻突厥和攻破吐谷渾的戰(zhàn)爭都異常的順利。但是這一切來得太順利,因為太順利,在他的眼里從此沒有不可能;因為太順利,所以難免高己卑人,因為太順利,楊廣缺乏耐挫的品性。大業(yè)十一年前,他每天上朝,每日都在處理公務。大業(yè)十一年后,他開始三天打魚,兩天曬網(wǎng)了。雖然天下越來越亂,他自己也危在旦夕,他卻鼓不起心氣去為自己的生存而奮斗。事實上隋帝國滅亡并不全是農(nóng)民造反造成的,更可怕的是貴族也跟著反了,然后貴族吸納農(nóng)民組成軍閥,最后滅了隋帝國,而直到大業(yè)末年局勢其實是可以控制的。他對政治越來越松懈,越來越放任,甚至對自己的生命,他也有點三心二意,不那么周密地去考慮。 楊廣已經(jīng)不再是那個雙肩擔起大業(yè),只手擎起乾坤的楊廣了?!皻饪晒牟豢尚埂保臍庖严乃艞壛俗晕?,投身到無邊無際的放任自流中,什么都不想,什么都不做,只聽任生理欲望控制自己、填充自己、遮蔽自己。既然命運是由上天控制,既然上天說給就給、說不給就不給,那么一切由上天決定吧!在冥冥中,他還期望上天那神秘的力量什么時候能再光顧他,把他推出失意的泥淖。 就這樣楊廣錯失了上天給他的最后一次機會?!昂妙^顱,誰當斬之”,大業(yè)十四年(618)年他時常對著鏡子這樣嘆息到,果不其然,不久之后,他就死于近衛(wèi)軍的兵變。 “黑”失敗之君,一直是中國歷代史官的政治正確,所以,楊廣的種種罪行就不難理解了。而且,不管你承不承認,人們總有意無意的那楊廣和他的表弟李世民比。其實,除了弒父這條罪名,楊廣干的事,李世民都干過。但是,楊廣為止奮斗一生的榮譽,落在了李世民頭上?!耙簧乒倘徊荒苷诎賽海蛔镆膊荒軓U百功?!痹u論隋煬帝,功就是功,過就是過,功不折罪,瑕不掩瑜,歸根結(jié)底隋煬帝不失為一個偉大的歷史人物,可謂千古一帝,因為他是中國封建社會歷史上建樹最多的皇帝之一,他又是一個人生極其復雜的君主,一個集文士、武帥、陰謀家、野心家、暴君等眾多角色于一身的人,不是簡單的昏君、暴君就能評價的。我們總喜歡用肯定和否定,或者功過是非來評價一個歷史人物。其實,大可不必!如何評價一個歷史人物,那是學者的事情。我們讀歷史,不是要對一個歷史人物蓋棺論定,而是要讀懂他是怎么成功或者失敗的,在他的成功或失敗里有哪些經(jīng)驗是我們可以借鑒的。也就是李世民的那句話,“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我們今天經(jīng)歷的一切,除了科技上比從前先進了,其他的基本變化不大。歷史,就是一面鏡子,可以讓我們少走彎路。 楊廣是個完美主義者,而完美主義者最大的毛病就是容不得自己的瑕疵。他原本是一個極其心高氣傲的人,他的自我期待是一個將要繪出世界上最完美圖畫的絕世藝術(shù)家。因此,當這幅圖畫失敗了,他怎么可能還有興趣在它上面修修補補,把老鷹改畫成一只烏鴉,以求賣幾個錢花花,度此一生?完美主義者的性格決定了他將走極端路線。不做最好,就做最壞,他唯一忍受不了的是平庸。他,一個原本打造傳世金碗的大匠,就算落魄了也不屑于去做為糊口奔忙的鋦碗工。做不了千古一帝,他也沒有心情去做一個辛苦維持的平庸帝王。 因此,在眼看天下分裂,自己在皇帝排行榜上不可能有名次之后,楊廣有點破罐子破摔了。命運已經(jīng)不是原先許諾給他的命運,前途也已經(jīng)不再是預想的前途,他對上天從感激變成了抱怨,他像一個沒有要到糖吃的小孩子一樣躺在地上,不想起來。 盛世的破滅是因為視野的盲區(qū),而帝國的徹底崩潰則因內(nèi)心的脆弱。其實,我們每個人何嘗不是如此,也許我們每個人心中都住著一個楊廣。 最后,用一句楊廣的詩結(jié)束本篇——徒有歸飛心,無復因風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