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當看到這個題目,再看了其它的回答,釣友們有說掛嘴,有掛尾巴,有掛背,其實不管那種掛法,只要能上魚,都無可厚非。只是掛的方式不同,上鉤的概率卻不相同。為什么這么說呢,除了路亞我不會玩,其它釣法都有所涉及,筏釣玩得最多的就是活餌。雖然不用泥鰍作釣,但是同是小魚,也基本沒有任何區(qū)別。何況早年用地插軟線掛泥鰍釣過鯰魚和烏魚。因此,便趁興而答。我準備從如下幾個方面來闡述我的觀點和經(jīng)驗。 回答要點 首先需要明白,攻擊性魚類在攻擊目標魚時,是從頭攻擊還是從尾攻擊掛鉤是為了便于自主刺魚,掛背、掛尾巴、掛嘴的泳姿分析個人經(jīng)驗的掛鉤方法總結一、首先需要明白,攻擊性魚類在攻擊目標魚時,是從頭攻擊還是從尾攻擊 記得小時候看動物世界,凡兇猛的野獸捕食時,幾乎都是從側邊或迎頭猛撲過去撕咬。而從后邊追趕,幾乎少之又少,一個猛追,一個也會猛跑呀。結果后邊追的累得不行,可能還追不上。同樣的道理,運用到水生動物里,一樣脫離不了這個規(guī)則。 在過去無數(shù)次筏釣中,我使用麥穗魚或小白條作釣翹嘴這類攻擊性魚類。有時在緩降的途中,突然一個猛的大彎弓,甚至還帶動筏桿的震動,這種突然之間的彎弓,根本來不及提桿。開始以為肯定是翹嘴在攻擊小魚。也以為小魚不在了,收線一看,小魚依舊活蹦亂跳的在鉤上。多次以后,才推斷是翹嘴、紅尾或青稍從一個反方向在攻擊,結果小魚拼命逃竄造成的筏桿的大彎弓甚至震動。 還有的時候,突然一個大彎弓,提桿刺魚,明明感覺手上一頓,但是翹嘴卻脫鉤了。趕緊提桿收線一看,鉤上的小魚(麥穗、白條)雖然還在,不過整個頭部沒有了或被咬得稀爛。這樣的例子時不時的有,幾乎占了這類事件的90%。 另一種情況是,突然大彎弓后沒打中魚,收桿一看,小魚的尾部被咬爛。不過這種例子十次都沒有一次。 我雖然不玩路亞,但是身邊不少朋友都玩,他們用軟餌釣鱸魚時,鉛頭鉤穿出軟餌的位置,一般都在軟餌頭部至尾部之間的1/2或1/3處。記得曾經(jīng)也問他們?yōu)槭裁催@么掛鉤。朋友說,很多時候都是胸部的魚鉤中魚,而尾部魚鉤中魚的概率非常少。 由上述眾多的例子里,包括路亞掛鉤的佐證。足可說明,在水中的兇猛性魚類,當攻擊目標魚時,同樣是選擇從頭部攻擊,其次是攔腰攻擊,很少從尾部攻擊。這也符合開篇時講到的動物世界中理解的知識,從尾部去追擊同是魚類的小魚,是相當費力,還可能無法實現(xiàn)捕殺。 二、掛鉤是為了便于自主刺魚,掛背、掛尾巴、掛嘴的泳姿分析 通過上一段落的分析,我們獲知了攻擊性魚類是如何攻擊目標魚。那么,我們以泥鰍作釣時,不管是掛背,還是掛嘴或者是掛尾巴,都是為了便于第一時間刺魚的動作,盡量不擋嘴。所以,我們再來分析常見的幾種掛鉤方式的不同泳姿。 1、掛背 采取這種方式掛鉤,只要不傷及泥鰍的背脊神經(jīng)和內臟。泥鰍一般都不會很快死亡。記得曾經(jīng)用地插和漂流釣釣黑魚、鯰魚,用泥鰍掛背,一天一夜都依舊鮮活。并且,掛泥鰍背部,因為是背著鉤游動,首尾都可以自由擺動,泥鰍的泳姿更像受傷的小魚,從泳姿來說,最自然,也更吸引野生鯰魚的注意。 由于掛背,魚鉤距離頭部是最近,所以,在鯰魚對泥鰍發(fā)起攻擊時,魚鉤能第一時間就進入鯰魚大嘴里,并完成自主刺魚。 2、掛嘴 記得有段時間,我也擔心掛麥穗魚背部,會讓其很快死亡。也采用直接掛嘴的方法,結果出現(xiàn)三種情況,一是容易脫鉤,這是因為魚的下嘴唇一般都比較薄,如果掛上顎,又唯恐傷及頭部,得不償失。二是小魚頭部被線組強行牽引著,小魚反而很少游動。三是中鉤率不高,明明大彎弓,就是刺不中魚。后來分析,由于多數(shù)時間翹嘴從頭部攻擊,子線造成擋嘴所致,從泳姿來說,不自然,尾動頭不動,小魚太費勁,沒幾下就開始裝死不動。雖說我是以麥穗魚為例,但是同是小魚的泥鰍,如此掛鉤,情況也差不多。 3、掛尾巴 這種掛鉤方式,就如同身后有人拽住一般。造成泥鰍拖著鉤線游動,雖然我沒試過。但是可以推測一下翹嘴的攻擊。從泥鰍頭部到尾巴,怎么也有幾厘米的距離吧。無論是從動物攻擊上講,還是從刺魚的角度上看,魚鉤進入鯰魚口腔需要的時間是最長,何況事實上鯰魚也很少從尾部直接攻擊。 泥鰍(活餌)在水中都依靠尾巴游動,來掌控方向與姿態(tài),而我們用鉤線強行牽引住,怎么也自然不了。所以,單純從泳姿看,也是所有掛法中,最不自然的一種。 段落小結: 泥鰍做餌,講究自然泳姿,越自然越可能降低野生鯰魚的警惕性。所以,我們以活餌作釣,務必遵循一個“活”字,所謂的“活”,并不是單純的指泥鰍是活著,而是活靈活現(xiàn),具有自然的活性。因此,從上述三種掛鉤方式中,我們基本可以做出掛鉤的排序。即掛背→掛嘴→掛尾巴,在無數(shù)的實踐中也證明,掛背的中鉤概率遠遠高于掛嘴和掛尾巴,而掛嘴的中鉤率又高于掛尾巴。 三、個人經(jīng)驗的掛鉤方法 早年用泥鰍做餌,地插軟線和漂流釣釣過黑魚與鯰魚,如今筏釣也用麥穗,白條釣翹嘴。我的掛鉤方式是: 從泥鰍的背鰭與頭部之間橫向穿過,只掛背脊骨與皮肉之間,不可傷及背脊神經(jīng)和內臟。雖然看似掛得很薄,實際上泥鰍根本跑不掉。泥鰍皮實有韌性,對于這一點小傷來說,泥鰍還是基本可以抗住。如果沒有鯰魚這些攻擊性魚類去咬鉤,可以說一天一夜都保持非常好。 這種掛鉤方式,同掛背的方式差不多,在實際作釣中,當攻擊性魚類從頭部發(fā)起攻擊時,也可以在最短時間內魚鉤進入口腔,并完成自主刺魚。 四、總結 綜上所述,經(jīng)過大量的舉證和分析,在三種掛鉤方式上,掛背優(yōu)于掛嘴和掛尾巴,而掛嘴只優(yōu)于掛尾巴。因此,建議題主使用泥鰍釣鯰魚時,可參考我的掛鉤方式-掛泥鰍的背脊處?;钣没铕D,讓泥鰍活靈活現(xiàn),才是作釣鯰魚的上上之策。希望這個回答對釣友有所幫助,我是筏無止境。 |
|
來自: 淡然3a89r15snv > 《釣魚捕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