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中國人的心里都有一個宋朝,那段灼灼其華如錦緞裂帛的歲月。 每個中國人的心里也都有一個東坡先生,過盡千帆后,潮起潮落處,我自悠游從容,任爾南北東西風。 今人看蘇東坡,確實是望其項背,難以逾越。詩詞自是不必說,那于蘇東坡,簡直是信手拈來,讓后世驚掉下巴驚為天作的絕妙詞句,于他不過是酒后飯后茶后興之所至勃發(fā)的靈感火花。 故宮研究員、知名文化學者祝勇在談論自己的作品《在故宮尋找蘇東坡》時曾說:“在這浮世,我們靜下心,和古人聊聊天,總是一次難得的體驗?!?/span> 林語堂欣賞他,引他為知音,稱贊他是“不可救藥的樂觀主義者”。創(chuàng)作了《朝蘇記》的當代詩人于堅對美有一個觀點,他說:我認為美來自生活的深度。美是那種激起人們熱愛生活、充實時間的東西。 在他看來,不斷地抵達美,不斷地與美邂逅,也不斷地遇見自己,這就是蘇東坡式的生活哲學與美學。 01/茶者東坡 :人間有味是清歡 “道人曉出南屏山,來試點茶三昧手?!?/span> 中國的茶文化,經(jīng)過唐一代的興盛,到了宋時,更是呈現(xiàn)一種繁榮局面。宋代的天空,茶香氤氳彌散。 唐代古典風格的煎茶之道,到了宋代演變?yōu)楦鼮槔寺胖碌狞c茶之道,文人雅士,個個都是點茶高手:候湯,調(diào)膏,注湯,擊拂,一盞湯華泛白的茶湯便大功告成。 點茶,實在是宋代文人圈子的時髦事兒。 蘇東坡的后輩,南宋的陸游,憂國憂民同時,也不忘在詩歌里寫“矮紙斜行閑作草,晴窗細乳戲分茶?!睘槿藗黜?,實則,前輩的東坡先生,更是點茶高手。 蘇東坡創(chuàng)作近百余首茶詩,涉及到的當時名茶就有十幾種,修水雙井茶、杭州垂云茶、顧渚紫筍茶、大龍團、雀舌、花塢……他曾經(jīng)寫文章興致勃勃論述人生之十六件樂事,其中三件事,在他看來,都與茶相關:晨興半炷茗香,客至汲泉烹茶,花塢樽前微笑……宋代第一茶人的美譽,東坡先生當之無愧。 被貶黃州期間,東坡一家生活困頓,——當然,困頓幾乎與他如影相隨,他便尋了一處山坡,耕田種菜,維持家用,這種狀態(tài),不可謂不落魄,蘇東坡呢,他真的是那種手里有兩個便士,一個便士買面包,一個便士買一枝花的人,——種菜種糧之余,他居然還種上了茶樹。 物質(zhì)可以匱乏,生活可以顛簸流離,于蘇東坡,精神的愉悅卻是從來不曾缺席。 由是,當我們解讀蘇東坡的茶詩,一方面,我們驚訝感嘆于它的細膩之美:“蟹眼已過魚眼生,颼颼欲做作松鳳鳴?!庇只蛘撸骸蔼殧y天上小團月,來試人間第二泉?!?/p> 每到春季訪茶時,蘇東坡的那首《望江南》:“半壕春水一城花,煙雨暗千家;且將新火試新茶,詩酒趁年華?!北丬S然于多少愛茶人的腦海中。 另一方面,茶詩中,蘊含著蘇東坡的人生美學觀:“雪沫乳花浮午盞,人間有味是清歡?!?/p> 他經(jīng)歷過自己人生的高光時刻,經(jīng)歷過政治的波瀾詭譎,經(jīng)歷過近乎九死一生的考驗,人生究竟還有什么是珍貴的呢?蘇東坡從茶中悟到了,繁華落盡后,清歡才是人生的終極奧義。 02/食者東坡:好竹連山覺筍香 太平盛世,清平和樂,宋人愛上了享受生活,尤其是早些年,文人雅士主導的諸多社會流行風潮,風靡一時,其中包括美食。 吳自牧《夢梁錄》里記載,“處處各有酒肆、面點、果子、油醬、食米、下飯魚肉等鋪子……”宋代美食之多,令人咂舌。 《清明上河圖》里,有宋代店鋪林立的美食街,酒樓飯館,勾肆飲食,處處擁門,宋代人我們現(xiàn)代人一樣,喜歡下館子,喜歡叫外賣,——當然,宋代的全套銀質(zhì)外賣餐具可比我們今天廉價的快餐盒高級太多,真正的高端、大氣、上檔次!現(xiàn)在,只有歐洲的老派貴族才會用祖上傳承下來的全套銀餐具用餐吧。 于是,一大批美食享樂主義者應運而生。其中,蘇東坡當屬佼佼者。 他喜歡吃筍子,“長江連山知魚美,好竹連山覺筍香?!鄙頌楸狈饺?,筍子的甘美我是晚些時候才領略到。蘇東坡則是兜兜轉(zhuǎn)轉(zhuǎn),無論去到何地,都能發(fā)現(xiàn)本地的食材。這兩句詩寫于黃州,也是人生不得意的時候,他嘲笑自己“自笑平生為口忙,老來事業(yè)轉(zhuǎn)荒唐?!彼麑τ谧约旱木秤?,其實看得相當透徹,怎么辦呢?隨緣自適吧。江中有魚,山中有筍,人生似乎還不是那么糟糕。 宋代人不愛吃豬肉,尤其是富貴人家,更是遠離豬肉,估計嫌棄它是“腌臜潑才”,上不了臺面?!百F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豬肉在宋代美食界的遭遇十分尷尬,在一眾高貴食材中完全沒有地位可言。 不斷貶謫的蘇東坡倒是興致勃勃研究起豬肉的烹飪藝術來,如同前朝陸羽寫《茶經(jīng)》一樣,蘇軾也為豬肉寫頌歌,他在《豬肉頌》里說,“凈洗鐺,少著水,柴頭罨煙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時他自美?!备蝗瞬惶?、窮人不愛的豬肉,在蘇東坡的精心烹制下,變成了美味佳肴,風靡一時,他自己更是“早晨起來打兩碗,飽得自家君莫管。”完全是一副自得其樂的樣貌。 這與他“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田院乞兒,眼前見天下無一個不好人。” 的普世價值觀如出一轍。如此親民,如此接地氣,以至于,他日后研發(fā)出類似于“東坡肘子”“東坡肉”這樣的豬肉系列美食產(chǎn)品也不足為怪了。能得到蘇東坡的青睞,也算是豬肉的造化了。 “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span>嶺南荔枝的鮮美久負盛名,唐代就已經(jīng)深入人心,但是,長安之去嶺南,在古代,真是千山萬水,路途遙遙。大多數(shù)人,對于嶺南荔枝只是聞其名,價格的昂貴讓它阻人于千里之外。 蘇東坡亦是如此,前朝的詩句“紅塵一騎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碧K東坡早已熟稔,怎奈始終不可一親芳澤。此番到了嶺南,蘇東坡就像孫悟空進了王母娘娘的蟠桃園,一定要吃個夠,“日啖荔枝三百顆”自然是夸張的說詞,畢竟,荔枝吃多了容易上火,也會誘發(fā)低血糖。嶺南,在古代幾乎等于遙遠的邊陲,瘴氣肆虐,山高險遠,“不辭長作嶺南人”是蘇東坡極言自己對于嶺南荔枝的熱愛之情了。 蘇東坡美食家的形象深入人心,但是細細究來,他的美食,與今天的美食家所談的動輒神戶雪花牛肉、黑松露、阿拉斯加帝王蟹、佛跳墻之類完全不可同日而語。現(xiàn)代的美食家,關注的是食材價格的稀缺與昂貴,蘇東坡的美食經(jīng),關注卻是尋常的食材,他把這些食材視為是塵世勞頓的恩賜之物,以一顆喜悅淡然的心去面對他們,而不會臧否評判價格的高下與優(yōu)劣。 那些普通的食材,一粟一羹,于他都是人間至味。 03/行者東坡:人生到處何所似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span> 明代的徐霞客,是后世公認的旅行家,從某種意義上說,蘇東坡應該是徐霞客的旅行前輩了。這種所謂的旅行,最初是無奈,最后卻變成了隨緣而安的享受,——他成為了林語堂所說的“不可救藥的樂觀主義者”。 在那個時代,蘇東坡的行走已經(jīng)足夠闊遠,黃河流域、長江流域、珠江流域,繼續(xù)往南,到達南?!?、湖、江、?!嘞袷且粋€人的生命喻意啊,從涓涓溪流,愈加開闊,直到匯入浩瀚海洋。他的眼眸中,也飄入過一座座山的影子,險遠的,秀美的,逶迤的,怒木金剛的,慈眉善目的,……峨眉山、泰山、華山、衡山、秦嶺、大禹嶺、五指山……迂回往復。 生命是一趟沒有回程的旅行,聰慧如蘇東坡,領悟到的只會比我們更早。 他早就將自己的死生置之度外。每一天都是活,快意地活,酣暢地活,清醒地活,浪漫地活。 不要再長吁短嘆了吧,活著,把自己活成一盞茶,活成一盤青筍,活成一份東坡肉,這和活成一首詩,活成一幅畫,活成一幅書法……骨子里,都是一樣的。 這才是真正的不二。 “我歸自南山,山翠猶在目。心隨白云去,夢繞山之麓?!痹缧r候,他去終南山游歷,筆觸輕盈,如綠茶一盞。那時,他尚在人生的順境上,朝堂之上,人人爭羨,并不知曉,自己以后的路走的有多艱難。 “參橫斗轉(zhuǎn)欲三更,苦雨終風也解晴。云散月明誰點綴?天容海色本澄清。”這是他回顧自己流放海南時的經(jīng)歷所寫《六月二十日夜渡?!?。茫茫大海之上,夜深沉,幾番風雨交加,電閃雷鳴,他怕了嗎?怕又如何,不怕又如何。 彼時心境,應該是縱浪大化,無喜亦無懼吧。 看透,看開,看破,篤信禪宗的他,對于茫茫人世間,早已經(jīng)覺知覺悟,心中只有水天一色,澄澈清明。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其間,他旅痕處處,這是在湖北黃岡東南三十里的沙湖所寫。鄭文焯評此詞曰:“足征是翁坦蕩之懷,任天而動。琢句亦瘦逸,能道眼前景,以曲筆寫胸臆,倚聲能事盡之矣?!?/p> “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哪復計東西?!币苍羞^滿堂花醉三千客的盛年,最終的一切要回歸于寂然,從起點到終點,看過的風景,看過的人,潮聲,日落,星辰,露珠,客舟,一壺酒,一枚硯臺,一盞清茶……一切,都要交付于時間的流光。 遇良辰美景,隨緣而安,不辜負其中的每一寸韶華。在到處游歷的時間罅隙里,認真做一碗魚羹,蓋一座名叫雪堂的房子,愛一個叫王朝云的女人,種梅花,種果樹,賞赤壁明月…… “問汝平生功業(yè),黃州惠州儋州?!憋w鴻也好,雪泥也罷,他把每一寸光陰都活得飽滿,如同梵高畫作中濃烈的用色。 曾有人請教蘇東坡的長壽秘方,他列出四條:無事以當貴;早寢以當富;安步以當車;晚食以當肉。 這,是蘇東坡的長壽之秘方,也是他的處世之方,更是他的精神美學之方。對照他后半生動輒流離失所的處境,更覺可貴。他以超越性的美學之靈光,燭照了自己,也燭照了后世。 游歷流離中,他不斷抵達美,也抵達著自己。 參考資料: 《朝蘇記》(于堅 著) 《蘇東坡傳》(林語堂 著) 《在故宮尋找蘇東坡》(祝勇 著) 《夢梁錄》(吳自牧 著) 主筆/唐公子 編輯/ 南橘 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