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代之前,分封爵位時通常會冠以地名,要么是古國名,要么是郡縣名。古代的膠東半島雖然屬于相對偏遠之地,但也有不少地名成為爵位稱號,漢代的膠東王,大家應(yīng)該都比較熟悉。其實,除了“膠東”之外,萊陽也曾出現(xiàn)在爵位稱號當中,那就是明代分封的“萊陽王”。相對而言,“萊陽王”不如“膠東王”有名,因此不少朋友對其并不了解,本文就以史料為根據(jù),簡要介紹一下“萊陽王”。
對明朝歷史比較了解的朋友,一聽到“萊陽王”這個封號,應(yīng)該就知道它的級別:在明代,一字為親王,兩字為郡王,萊陽王自然就是郡王。
按照明代制度,皇帝之子封親王,親王長子為世子,其余諸子封郡王,也就是說最早被封為萊陽王的,應(yīng)該是某一位親王的兒子,一般也稱作出自“某藩”或“某府”。那么,這位“萊陽王”是出自哪個親王世系呢?從常理推測,郡王的“封地”都是位于所屬的親王周邊,一般是同省。而明代山東省內(nèi)分封的親王如魯王、衡王、德王,府內(nèi)分支卻并沒有“萊陽王”。查考明史,“萊陽王”原來是出自“周王”一系。根據(jù)《明史》記載,首封周王的,是朱元璋第五子朱橚。朱橚這一系的后人,輩分用字是:有子同安睦,勤朝在肅恭,紹倫敷惠潤,昭格廣登庸。第一位“萊陽王”,是安字輩,也就是朱橚的玄孫輩。這位“萊陽王”,名字叫做朱安潏,是周王朱同鑣的庶子。周王的封地在河南開封,因此朱安潏被封為郡王的時候,應(yīng)在河南周邊選擇一個地名才對,為何會千里迢迢,選擇山東半島的萊陽作為封號呢?說到底,這還是與周藩的人丁興旺有關(guān)。根據(jù)史料記載,周藩前幾代的郡王,大體還是以河南郡縣為封號,但因為人數(shù)越來越多,河南的地名逐漸不太夠用(實際上不僅是地名不夠用,因為他們起名嚴格按照五行偏旁,并且不能重字,后來名字也不太夠用),因此只能從外地借個名字,在“萊陽王”之前,就已經(jīng)封過“聊城王”等帶有山東地名的郡王。朱安潏雖然封為“萊陽王”,但按照明代制度,親王要就藩,郡王并不之國,且不能隨意行動。因此,朱安潏應(yīng)該只是遙領(lǐng),實際上并沒有到過萊陽,或許也是這個緣故,老萊陽縣志當中也并沒有提到這位郡王。作為朱安潏名義上的封地,當時山東省登州府轄下的萊陽縣,其實面積很廣,包括現(xiàn)在的萊陽市、萊西市的全部,海陽市的大部,以及煙臺市牟平區(qū)、威海乳山市的一部分(青山鄉(xiāng)),也算是個大縣了。首代萊陽王朱安潏在位時間很長,去世后謚號“榮康”,他的兒子朱睦桄后來謚號“端定”。有明一代,萊陽王共傳承五代,最后隨著明朝的滅亡成為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