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田戰(zhàn)法說明
日本K線的經典理論首推“酒田戰(zhàn)法”, 它的作者為本間宗久,生于日本17世紀的享保九年(約1724年)。 本間宗久一生致力米市行情研究,著有《本間宗久翁密錄》, 配合另一本古典巨著(三猿金泉錄), 經過日本人200多年的精心研究,后來輾轉編輯為較現代化的“酒田戰(zhàn)法”。 在此必須強調,酒田戰(zhàn)法原作者并非姓“酒田”, 而是為了紀念本間宗久,以其出生地出羽(目前之山形縣酒田市)為名。 酒田戰(zhàn)法經歷了兩個半世紀的考驗,在當前科技昌盛、資訊發(fā)達的時代,仍然光輝璀璨, 都是因為它是先人的思想精髓,是經歷很多年的心血研究才總結成的數十條萬世不朽的真章。 出羽市在17世紀是日本重要的商業(yè)聚集地,每天南來北往、人潮如織。 出羽市的交易以“米”為最大宗,而本間氏投身于米市研究前后長達40年。 他對商品行情波動的諸影響因素, 比如季節(jié)性、氣候變化、戰(zhàn)爭、饑懂、大戶心理、投資變化等可謂了如指掌。 在綜合了這些因素之后總結出的實戰(zhàn)體系,能夠經久不衰,是有其根本原因的。 酒田戰(zhàn)法現己成為證券和期貨業(yè)者人門的必學理論。 本間宗久不但聰慧,而且膽識過人。 他在出羽市發(fā)跡后不久即名聲大噪,當時人士以“出羽之天狗”稱之, 所到之處莫不萬人空巷,所預測的行情莫不百發(fā)百中, 因此很快被當時的幕府天皇聘為財政首席。 享有一生榮華富貴的本間宗久,最后遁入佛門,在享和三年(1803年)去世,享壽79歲。 酒田戰(zhàn)法的原版書《本間宗久翁密錄》, 其中并無任何圖形,僅是一百多條有關條文式的記載, 經過一兩百年來東洋人的再三研究后, 終于在昭和二十四年出現第一本圖型版本——證券賣買的密寶, 合計78條戰(zhàn)法(圖型為70條,不含圖形8條), 并在標題下方例出“買”,“賣”,“暫觀”或“轉換”以為明示。[1] `
酒田戰(zhàn)法的四大指導原則 1.疾如風。行情反轉或破位不對頭時,要趕快處置目前的頭寸。 2.徐如林。盤整時步調放緩,高出低進。 3.掠如火。單邊的連續(xù)走勢,一路追殺絕不猶豫手軟,并抱牢賺錢的頭寸,只追加不平倉。 4.不動如山。很多時候走勢不明,勉強進場不但難以圖利, 還必須承受極大的風險,不如退場觀望 酒田戰(zhàn)法的四個階段 1.筑底階段 “酒田戰(zhàn)法”把底部比喻為深谷,谷底多有河流, 所以把“三重底”、“頭肩底”稱為“三川”,“雙重底”、“w底”稱為“兩川”, “弧形底”、“半圓底”成為“鍋底”。 底部橫向構筑面積越大,代表上漲累積的動能越多, 上漲的幅度也越大(猶如大樓的地基越穩(wěn)固,樓就可以蓋得更高)。 這一點與西方提出的“鐘擺效應”看法略有不同, “鐘擺效應”認為最低點到頸線的距離越大,上漲的幅度越大。 兩者都很有參考價值,真理沒有高下之分,筆者覺得都有道理。 2.上升階段 本間宗久把這個階段比喻成人生的四個過程: (1)幼兒期:這個時期猶如幼兒學步,前進緩慢,而且一遇到害怕的狀況馬上退回母親的身邊,就像走勢的初步上升幅度不大、速度緩慢,稍微遇到阻力就馬上往回退。 (2)青年期:猶如體力充沛的年輕人“沖勁十足”,拼命地往前沖而且跑得遠、跳得高,雖然沒有什么耐力,但遇到困難只要稍作休息、回檔整理,就能馬上再度發(fā)動新一輪的上攻。 (3)中年期:這個時期體力已經走下坡,但目標明確,穩(wěn)定性也比較好,人到中年難免比較保守,猶如行情的末升段,走勢穩(wěn)健緩慢,回檔幅度不大,但方向相當清楚,很多散戶就是在這個階段才開始追入。 (4)老年期:人到老年,盛極而衰,終于成為“強弩之末”,即使用盡最后一絲力氣也無力回天,終告衰亡。 3.構筑頭部 其實這個階段就是“上升階段的老年期”。行情走勢企圖向上再度推升,但多頭用盡力氣也無法突破前一波高點,最后向下突破頸線,完成頭部而進入“下跌階段”。 本間宗久把下跌前的 頭部統(tǒng)稱為“天井”,“三重頂”稱為“三山”, “頭肩頂”稱為“佛頭”(猶如佛像的頭部與左肩、右肩), “雙重頂”、" M頭”稱為“兩尊頂”, “弧形頂”稱為“鍋蓋”或“半圓天井”。 同樣的,本間宗久也認為頭部橫向構筑面積越大,代表下跌累積的動能越多,下跌的幅度也越大,猶如拿一桶水往下倒,水桶越大,裝的水越多,水往下的沖力就越大。 4.下降階段 該階段和上升階段的道理一樣,只是方向相反。 |
|
來自: 一名津人 > 《酒田戰(zhàn)法78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