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鏡子,說明父母對孩子教育的重要性。 但是,有的父母越是對孩子過分的寵愛,孩子越是學不好,甚至長大后沒有出息,這就是希望越多失望越多的寫照。 李玫瑾教授分享過一個案例:曾經有一個孩子剛滿12歲就“自殺”了,其原因竟然是被母親責罵教育了幾句。 小小年紀就做出這樣瘋狂的舉動,讓人既難過又深感不解。 從深層次分析,小孩子根本不懂“自殺”的含義。 事發(fā)時,平時就很驕橫任性、不聽父母教育的孩子,用母親的愛來威脅和要挾以達到自己的目的。一但不能如愿以償,于是縱身一躍就發(fā)生了這樣的悲劇。 其實,孩子的行為與母親的教育不無關系。在孩子看來,母愛是無邊的,母親就應該滿足自己的愿望和要求。 因此,受不得一點批評或者責罵,否則就報以極端的后果。由此可見,這個孩子的行為與其家庭教育的不當有關。 如果希望孩子今后有出息,父母對孩子的教育要采取哪些辦法呢?看看李玫瑾教育的方法。 一、三不慣①不尊重他人的行為不能慣 有的父母對孩子是有求必應,讓孩子不懂為人處事的基本原則,有的甚至對父母長輩大呼小叫,缺乏起碼的尊重和教養(yǎng)。 如果父母發(fā)現孩子有對人不尊重的現象時,必須及時管教,進行嚴肅地批評教育促使孩子改正。 否則,孩子不知道所犯錯誤并任其發(fā)展,會因得不到有效控制而肆意妄為,從而犯下更加嚴重的錯誤。 ②沒有原則和底線的行為不能慣 家有家規(guī),國有國法。 在進行家庭教育時,要讓孩子明白做任何事都需要遵守法律法規(guī)和道德規(guī)范,這是不可觸犯的底線。一旦孩子觸及底線必須進行教育,不能置之不理。
③缺乏責任感的行為不能慣 責任感是孩子長大后在社會上生存和發(fā)展的基礎,必須從小讓孩子明白并承擔相應的責任。 在孩子不聽話或犯錯時,父母要讓孩子學會知錯改錯。否則,孩子會成為經常犯錯、逃避和不敢于負責任的人。 二、兩不管①能獨立完成的事不管 很多父母由于愛心過度,對孩子的事包辦代替過多,這樣的做法只會把孩子養(yǎng)成一個“廢人”,不利于孩子的成長。 其實,孩子自有自己的個性和想法,通過學習有能力完成任務。父母要學會尊重孩子,知道選擇放手,不能過度控制和溺愛孩子。 ②能承受的困難不管 每個人在成長過程中都會遇到一些困難,這是人生中必須面對的問題。
如果都由父母出面解決,孩子會得不到鍛煉的機會,也經不起困難的考驗。 隨著生活條件的越來越好,不少的父母對孩子格外的寵愛。 其實,愛孩子本沒有錯。但是,愛不是縱容,必須遵循最基本的底線,清楚哪些事可以做哪些事不能做,這才是對孩子最深沉的愛。 【寫在最后】: 父母愛孩子沒有錯,但要守住底線,不要過于溺愛,一旦過了那條線,將來產生的后果可能難以承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