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你讀書 家在黃島 點擊上方 綠標 收聽音頻 俗話說,靠山吃山,靠海吃海。我是從小在海邊長大的孩子,對大海有著特殊的情感。 一方水土養(yǎng)育一方人,地處黃海之濱的青島自然是海鮮名城,海鮮和啤酒當之無愧成為了青島的名片。 說起海鮮,大家都熟悉,海鮮種類繁多,數(shù)之不盡。吃海鮮是青島人的最愛,誰都知道海鮮好吃,可誰又會去想這海貨的來之不易呢? 從古至今,有多少文人墨客描寫出了漁民的艱苦生活,最著名的《江上漁者》便是其中之一。當我們站在岸邊欣賞海面上帆船點點時,當我們吃著美味的海鮮之時,豈不正是范仲淹詩詞里的“江上往來人,但愛鱸魚美"嗎? 與江河湖泊相比,大海中捕漁作業(yè)危險性更高一些。從古至今,出海打魚的漁民,對海上出行的平安祈愿從未間斷,沿海多有一些保佑漁民平安的廟宇,比如媽祖廟、海神廟、魚骨廟等,在我們當?shù)匾灿幸蛔∮忻麣獾年惞脧R,目前當屬地方性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也是旅游文化的一道靚麗的風景。很多沿海地區(qū)每年都會舉行一些開海祭祀活動,以此祈福神靈保佑漁民平安順利。 每年開海時節(jié),漁船都會掛上鮮艷的紅色旗幟,船插新鮮的竹枝,漁船出港放鞭炮,老漁民在船頭燒些紙錢,祈求人船平安吉祥。漁民從事出海漁業(yè)捕撈活動前,總是需要提前幾天收聽收看天氣預報,預測天氣情況,為漁船出海航行做好安全防范準備工作。 遠洋捕撈的漁船,需要抗風浪能力強的大船,安全系數(shù)才高些。近海捕撈的漁船,遇到天氣變化隨時可以回港避風浪,漁船相對也小一些。漁船小抗風浪系數(shù)也低,因此隨時了解天氣動向尤為重要。 海上天氣和陸地不同,一般情況下海上風力要比陸地上風力大很多,如果漁船在海上遇到大風那是極其危險的。風高浪急之時,幾米高的浪涌如山一般翻滾著追逐著,一浪高過一浪,齊齊向船頭壓來。波濤滾滾,如萬馬奔騰,海浪聲震耳欲聾,漁船一會兒被巨浪高高拋起,一會兒又被狠狠摔在浪底。船前傾后翹,左搖右擺,船頭撞擊著巨浪,激起的浪花飛濺數(shù)米之高…… 如果再遇上風雨交加、電閃雷鳴更加惡劣的糟糕天氣,浪里逃生更是對人生理與心理的極限挑戰(zhàn)。雨水與海水擊打在臉上,眼睛生痛根本就睜不開,嘴里是海水加上雨水又苦又咸,閃電如同一把把利刃劈向海面,雷電不斷地在頭頂炸開,在茫茫大海上,漁船在如山的浪涌里,如同一片小小的樹葉起伏不定,又或如斷線的風箏飄忽不定。人在船上行走不穩(wěn),坐立不安,那種無助和恐懼的心只有漁民自己能夠深深體會得到……對漁民來說應對狂風巨浪如臨大敵當前,極具挑戰(zhàn)的同時身心也備受煎熬,需要有相當經(jīng)驗的老漁民來掌舵,船員上下齊心協(xié)力合作,才能夠在極其惡劣的環(huán)境里化險為夷。海上謀生,能夠平安返航是漁民最大的心愿,能夠安全上岸更是一家人最大的祈盼。 如今海洋資源匱乏,遠洋漁船出海一次,大功率機器耗油高,人工費用貴,船上設備又多,捕撈的海貨倘若不多,都會賣不出費用。近海漁船多數(shù)只能捕撈點小海貨,出海打了魚還要費工夫挑揀、分類,然后運到岸上再拉到市場賣貨,本來價格不高,遇到斤斤計較的顧客還討價還價,賣得不舒服不說,還會少賺錢。 黑黝黝的皮膚,粗糙的雙手,臟兮兮的著裝夾雜著魚腥味,是漁民最明顯的形象。無論嚴寒還是酷暑,風里來雨里去,辛苦的漁民內(nèi)心的苦楚唯有自己清楚。年輕人沒人干得了出海打魚這種繁重的工作,唯有四十歲開外的中年人為養(yǎng)家糊口才忍受著艱苦,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地在古老而又變化無常的大海上默默勞作著。 “君看一葉舟,出沒風波里。”當你品嘗著大海中的美味佳肴時,可曾想到這美食的來之不易?可曾想到漁民的不易? 文/薛清蘋 簡介:家在黃島作家聯(lián)誼會成員。居住在薛家島南島小鎮(zhèn),土生土長的黃島人。從小熱愛家鄉(xiāng)的山山水水,崇尚自然和諧、原生態(tài)的生活與環(huán)境。 主播/葉婉茹 簡介:80后,上泉朗誦社會員。喜歡跑步,乒乓球,演講,朗誦,動靜皆宜。曾就職于電視臺、紙媒,現(xiàn)為ACI國際心理咨詢師。 本期參與編輯 主編:靜 秋 排版:姜蘊青 校稿:郭加紅 復審:王禮明 發(fā)布:王禮明 “家在黃島”主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