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脾湯見于《備急干金要方·十三卷》心腹痛門。 溫脾湯治證系由脾陽不足,寒積中阻所致。寒實冷積阻于腸間,陽氣失運,則便秘腹痛,繞臍不止;脾陽不足,不能布達四肢,則手足欠溫,脈沉弦。此時單用攻下,必更傷中陽:純用溫補,則寒積難去。惟攻逐寒積與溫補脾陽并用,方為兩全。以腹痛,便秘,手足不溫,畏寒喜熱,苔白,脈沉弦而遲為證治要點。 溫脾湯以附子溫補脾陽,祛除寒邪大黃瀉下,攻逐積滯,大黃性雖苦寒,但與辛熱之附子相配,而具有溫下之功以攻逐寒積,共為君藥。芒硝、當歸潤腸軟堅,助大黃瀉下攻積;干姜溫中助陽,助附子溫陽祛寒,均為臣藥。人參合甘草益氣補脾,是其助陽須先益氣之意,為佐藥。其中甘草又能調(diào)和藥性,兼使藥之功。 現(xiàn)代臨床上,溫脾湯用于治療功能性便秘、慢性腎臟病、慢性復發(fā)型潰瘍性結(jié)腸炎、闌尾周圍膿腫等病癥。 《備急干金要方·十五卷》熱痢和冷痢另有不同處方溫脾湯。 |
|
來自: dzlbs > 《中醫(yī)中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