號稱“帶刺人參”的刺五加,連它的拉丁學(xué)名Acanthopanax也是這個意思。該學(xué)名既是刺五加的種名,也是整個五加屬的屬名。英文叫Siberian ginseng(西伯利亞人參),中文別名又叫五加參、老虎潦、刺拐棒、豺節(jié)五加等。 為何叫“五加”? 它的掌狀復(fù)葉多為5片,也有寫作五佳、五花的。它的花、果、葉、莖、根,五官俱佳。比如最不起眼的樹皮,都能用酒精提取出含25%精油的芳香劑來。 實際真正“五加”的得名,是出自東漢無名氏所輯《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書上稱此植物“五葉交加者良”。因而用其根皮入藥,名為“五加皮”。 刺五加主產(chǎn)于東北地區(qū),莖上或多或少有刺。歷來作為抗疲勞的藥材,有“進飲食、健氣力、不忘事”的功效?,F(xiàn)代藥理研究,證明它和人參有相似的生理作用和臨床療效。 只因刺五加成活率低,生長也不茂盛,因此常被同屬其他物種替代。比如華北和華東地區(qū)所產(chǎn)的細柱五加,就以南五加皮入藥。 同樣在東北地區(qū),經(jīng)過多年打拼,分蘗多、生長旺盛、結(jié)果量大的另一物種短梗五加,就堂而皇之成了刺五加的主要替代品。 一般指無梗五加。五加科 五加屬植物,灌木或小喬木,高2~5米,又稱烏鴉子。 所謂短梗,是果柄很短,不明顯,看上去諸多漿果縮在一起好似聚合果。 短梗五加 刺五加 全世界已發(fā)現(xiàn)五加屬植物約40種,分布于亞洲,我國有30余種。短梗五加分布于東北三省、河北、山西的山區(qū)。在河北還有一種小果變種。 短梗五加比刺五加易種易活,除了入藥,其他各方面用途都替代了刺五加。比如做菜或制作果實飲料,都是用短梗五加。 在2008年,短梗五加被衛(wèi)生部批準為新資源食品。 既然短梗五加是代替刺五加上餐桌的,人們吃著吃著,就給它起了個新名稱:菜五加。 在我國東北一帶,菜五加能和刺老芽有一拼,也是一種營養(yǎng)價值極高的野菜。不僅城里有賣,甚至有些還供出口。 丹東某開發(fā)有限公司率先進入綠色開發(fā)通道。 嫩莖葉 菜五加主要是吃嫩莖葉,質(zhì)地脆嫩。有清炒、涼拌、蘸醬、燉湯等多種食用方法。嫩莖還可以用做涮鍋菜,也可裹面糊油炸。 在東北,最常見的吃法就是用開水焯燙一下,?蘸大醬吃,這吃法也最簡單。 菜五加嫩莖中富含黃酮類,以及硒、鐵、鋅等微量元素。維生素和胡蘿卜素含量也遠遠高于普通蔬菜,市場需求量大。市面上所謂的刺五加,實際都是這短梗五加, 栽培后第2年開始采收嫩芽,采收季節(jié)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此時嫩莖尚未木質(zhì)化。芽長約15厘米,葉半卷未完全展開時采收。采收后即可加工、上市、食用。 延邊的朝鮮族人還將其腌制成咸菜。 嫩葉也有炒制成五加茶,代茶葉用。 五加果 9-10月,是果實成熟期。果子比刺五加的大而多,大小和藍莓差不多,也能當水果吃。 五加果含黃酮、皂苷、金絲桃苷、綠原酸、原花青素、粗多糖、精油、果膠等成分,鉀含量2%左右;且不含生物堿,是制作飲品的好材料。 也可以榨汁做飲料,或者釀酒。曬干的果干便于保存,泡果茶可直接在杯里沖泡,也可經(jīng)電熱壺煮水喝。 短梗五加的加工產(chǎn)品最多的就是液體或固體飲料。 短梗五加的種子可榨油,主要是用來制肥皂。當然也可以做食用油,不過量太少,沒有得到加工企業(yè)的正視。 刺五加及其代用品的根皮均稱五加皮,歷來以驅(qū)風化濕,健胃利尿之功入藥,更多的是制作五加皮藥酒。比如浙江杭州建德的嚴東關(guān)五加皮酒、浙江致中和五加皮酒,還有天津名酒五加啤酒。 五加屬植物主要活性成分為一族刺五加甙,其抗疲勞作用比人參皂苷還強。 另外有生理活性的成分還有黃酮類,一個是金絲桃苷,一個是花青素。 金絲桃苷有保護血管內(nèi)皮,降低粥樣動脈硬化的發(fā)生率的好處。花青素有益于增強血管彈性,改善循環(huán)系統(tǒng),以及改善睡眠等。 之所以說“好處”“有益于”,源于大家對這些成分的預(yù)期。不過,至今沒有誰拿出證明各種藥效的足夠證據(jù)來。 唯一能夠確定的作用,就是抗疲勞,因為刺五加甙與人參皂苷類似,都具有激素樣作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