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笨人,有笨福?!?/p> 生命里的笨拙,常是上天對我們的考驗。承受的越多,事后開出的花朵越鮮艷。 1 笨有笨的好處 笨人也能有所成就 晚清名臣曾國藩,是一個出了名的笨人。 他曾在家書中多次稱自己“愚陋之至”。 極為推崇他的梁啟超,也曾評價:“在并時諸賢杰中稱最鈍挫?!?nbsp; 他考進士時,就只得了個三甲末等的成績,按例只能到地方上做縣令,不可能被選入翰林院。 他找人幫忙,將自己的文章獻給當(dāng)時的大學(xué)士穆彰阿,希望能被對方看中。 穆彰阿看了他的詩文,覺得平平無奇,就隨手丟在了一邊。 曾國藩并沒有放棄,他拿出當(dāng)年讀書的勁頭,一次又一次地將詩文獻上去,穆彰阿一次又一次地丟掉。 十多次后,穆彰阿被他的這股鍥而不舍的精神感動了,終于決定見他一面。 穆彰阿對他說:“你天賦不高,中等還偏下,但你身上有種毅力,我們國家就缺這樣的人。” 這番話讓曾國藩激動不已,后來,他憑借這種毅力,“結(jié)硬寨,打呆仗”,立下赫赫戰(zhàn)功,成為了晚清的“中興之臣”。 曾國藩曾說:“天下之至拙勝天下之至巧?!?/p> 天下間看似最笨最拙的東西,卻能夠勝過天下最聰明最巧妙的東西。 成功從來都不是聰明人的專利,天道酬勤,上天從不辜負腳步不停的趕路人。 2 最管用的方法是笨方法 明代有個著名文學(xué)家叫張溥。 張溥雖然出身官宦之家,但因為是婢妾所生,從小在家中就不受待見,家族中都看不起他,連家中的奴仆也譏笑他是“下賤人所生,永遠不出息。" 張溥遭此侮辱,開始勤奮讀書。為了加強記憶和理解,他用了一種在其他人看來很笨的方法,每讀一本書,必定要手抄一遍,然后邊讀便記;讀過之后,將抄本一把火燒掉,又翻開書來抄寫第二遍,抄后讀過即焚去,如此反復(fù)七遍,這樣反反復(fù)復(fù)要來七次。一本書經(jīng)過他的七抄七焚,在頭腦里的印象也就十分清楚了。張溥為了抄書背書,吃了不少苦頭,冬天手都被凍裂了口子,他用熱水敷一敷,繼續(xù)用功。張溥覺得這種讀書方法讓自己受益匪淺,一生著作宏豐,編述三千余卷,涉及文、史、經(jīng)學(xué)各個學(xué)科,精通詩詞,尤擅散文、時論。“七錄齋”的名字由此而來。王羲之和王獻之父子倆,在書法上并稱“二王”。 獻之自幼便跟從父親學(xué)習(xí)書法,有一次,他覺得自己的字寫得不錯了,跑去問父親:“我現(xiàn)在可以出師了嗎?” 父親搖搖頭,指著院子里十八口大缸說道:“需得將這些缸盛滿墨水,再將這墨水蘸完,你的字才會有骨架,到那時候再談出師?!?/p> 獻之按照父親的方法,認(rèn)真地練完了十八缸墨水,終于成為歷史上著名的書法家。 “七抄七焚”和“十八缸水”的方法,看起來雖然都有些笨,但這種枯燥又單調(diào)練習(xí),訓(xùn)練的是技能,磨練的卻是心性。 越簡單的筆劃,越需要最艱苦的練習(xí);越復(fù)雜的事情,越需要用對笨方法。 笨方法亦是如此,坐得了冷板凳,耐得住磨刀石,一步一步,穩(wěn)扎穩(wěn)打,才能厚積薄發(fā)。 華羅庚曾說:“勤能補拙是良訓(xùn),一分辛苦一分才?!贝蜷_大門的常常是最后一把鑰匙,成就非凡的往往是笨方法。 《老子》曰:“大智若愚?!?nbsp;笨,是一種更高級的聰明,是一場持續(xù)的修行,是一層守拙的境界,是一縷非凡的智慧。 不必仰慕天賦異稟的天才,更無需羨慕機關(guān)算盡的聰明,只要你去努力成為自己,哪怕笨拙一點,也不會辜負了人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