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詞壇曾經(jīng)涌現(xiàn)出無數(shù)名人名家,其中,蘇軾可以說是一個非?!坝腥ぁ钡娜?,即使在如今的現(xiàn)代社會,他依然能夠“圈粉無數(shù)”。這主要是因為蘇軾生性樂觀豁達(dá),一言一行總是能夠出人意料。 最難得的是,蘇軾總是能夠在人生的不同境遇中,靈活的切換自己的身份,并且樂在其中。 作為宋代文壇最負(fù)盛名的大文豪,蘇軾不僅在作詞方面有很深的造詣,還精通儒、釋、道,創(chuàng)作了很多帶有深刻哲理的禪意詩。 蘇軾臨死前,曾經(jīng)就給兒子留下了一首充滿禪意的詩作,它就是《廬山煙雨》: 廬山煙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 蘇軾臨終前回首往事,不禁感慨萬分,此時的他身老體衰,萬事消磨,對人生自然有了一番不同于年輕時的感悟。于是他提筆為兒子留下了這么一首詩,希望兒子能夠借此機(jī)會感悟人生,以后少一些挫折和坎坷。 這首詩最大的亮點(diǎn),就是首尾兩句完全相同,雖然看上去不倫不類,但其中卻充滿了人生的大智慧。大多數(shù)人看到首尾兩句相同,所以只去解讀前三句,但殊不知,最后一句才是全詩的精髓。 雖然第1句和第4句一字不差,兩者寓意卻是背道而馳,相去甚遠(yuǎn)。首句的“廬山煙雨浙江潮”,只是單純的把美景羅列出來,而末句的“廬山煙雨浙江潮”,則已經(jīng)屬于禪意的范疇。 蘇軾也曾經(jīng)追求過功名利祿,但是在幾十年間的官場沉浮后,他明白了一個道理:一切都只是過往云煙。 正因為如此,他才不希望兒子走自己的老路,所以他使用“廬山煙雨”作比喻,告誡兒子不要一味執(zhí)著于官場的功名利祿,這是一個臨終前的老父親,對兒子最深切的教誨,讀完讓人感動不已。 縱觀蘇軾的一生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他的一生雖然跌宕起伏,但是卻一直能夠保持著豁達(dá)的態(tài)度,這是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學(xué)習(xí)的。 人生充滿了偶然,而我們則需要用一種必然的心態(tài)去面對這些偶然。 讀蘇軾的詞,可以醫(yī)心;品蘇軾的人生,讓人奮發(fā) 這本《蘇軾詞傳》中不但收集了蘇軾的詩,還讓我真正了解他的一生,讀懂了他的豁達(dá)。 當(dāng)我走近這位“性情中人”,再讀“歸去,也無風(fēng)雨也無晴”這樣的詩句,便有了一種“惆悵東欄一株雪,人生看得幾清明”的感懷、豁然與洞明。 這本《蘇軾詞傳》中選取了蘇軾一生中所作的詞和詩。最難得的是,這本書還以蘇軾的詞為主題,從當(dāng)時的社會觀念與時代背景出發(fā),對蘇軾的生平際遇、詩詞藝術(shù)、社會活動等進(jìn)行了深入的分析,再現(xiàn)了蘇軾以文傳世、以官入世的典型宋代文官形象。 書中用唯美深情的妙筆將蘇軾的一生娓娓道來,既豐富了文章內(nèi)容,又能從東坡的生平中體會到他作詞時的心情,從而更加了解這位詩詞大家的超脫心境。 這一套書中還有一本《辛棄疾詞傳》。 古人云:東坡仙才,史無二例;稼軒雄才,如鯨吞海。 辛棄疾是亂世中的抗金英雄,他以武起身,卻終成文業(yè),與蘇軾并稱為'蘇辛',被譽(yù)為'詞中之龍'。正所謂“劍有殺氣 詞有柔情”。 這本書也以同樣的手筆,在參考大量史料的基礎(chǔ)上,再現(xiàn)了辛棄疾傳奇的一生。 除此之外,這套書中還有《李清照詞傳》、《李煜詞傳》、《納蘭容若詞傳》和《倉央嘉措詩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