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識堂 第十五講 福州市博物館珍藏的元代絹本佚名設色《秋軒待客圖》團扇面,正是一幅閑和疏淡、清幽深邃的山水小品。畫面左前一株枝繁葉茂的古柏巍然聳立,郁郁蔥蔥,濃陰下有一所雙坡頂瓦房,屋內(nèi)擺設屏風,一仕側(cè)坐幾案前,似乎正在等待友人來訪。屋旁種修竹數(shù)竿,隨風搖曳,房屋前以籬笆圍繞成坪,小門敞開。 扇面細節(jié) 展示 門前臨水,河流婉轉(zhuǎn),浦面波光蕩漾,點綴些許水草,岸邊坡石橫臥,一座窄窄的板橋連接兩岸,橋頭行進三人,二人邊走邊談,一人肩挑物件跟隨其后,縱深處以寥寥數(shù)筆勾勒出遠山輪廓起伏之勢,簡略有致,空曠悠然,云影天光之間掠過長長的雁陣。 團扇的由來 團扇,又稱合歡扇。扇面圓如滿月,多用綾絹制作,盛行于西漢至宋代的一千多年間,深受世人喜愛。 相傳漢成帝的班捷妤最先將團扇入詩,此后團扇便成為多愁善感的文人們抒發(fā)感情的題材。空白的扇面極適宜運用“國畫顏料”上色作畫、題寫詩詞,寄情于物。 扇面點綴 我國自古以來,文人墨客以詩書畫點綴扇面的行為,自漢晉肇端,唐宋以來更是成為才子雅士的時尚,扇子因有名人詩畫而身價大增。墨客騷人也因扇子的饋贈流轉(zhuǎn)而聲名遠播,流傳至今的佳作,堪稱書畫百花園中的一道亮麗風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