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丶铱纯矗丶铱纯?,哪怕給媽媽刷刷筷子洗洗碗,老人不圖兒女為家做多大貢獻(xiàn),一輩子不容易就圖個團(tuán)團(tuán)圓圓…… 熟悉的歌詞出現(xiàn)在眼前,熟悉的旋律回響在耳邊,這首《常回家看看》代表了多少父母殷切的期盼。然而,革命年代的開國將軍,卻常常身不由己,革命年代的父母,只能睹物思人。 投身于革命,有些人,犧牲在了某場不知名的戰(zhàn)役里;有些人,倒在了與敵廝殺的血泊中; 有些人,十幾二十年從未歸家,雙親已不再;有些人,功成名就衣錦還鄉(xiāng),父母卻還是撒手人寰。 開國將軍偉大,不止在于他們敢于征戰(zhàn)沙場,而在于他們的舍小家顧大家。他們與父母間流傳至今日的諸多故事,每每讀之,仍然覺得淚眼婆娑。 烈士們、將軍們加入紅軍時,約莫十五六歲,二十出頭的年紀(jì)。比如說,周世忠少將12歲,陳錫聯(lián)上將14歲,楊勇上將17歲,王震上將21歲,楊梅生中將22歲,許世友上將23歲。 1 陳錫聯(lián)瞞著母親加入紅軍,相當(dāng)于離家出走,這一走就是20年。 離開的原因很簡單,地主富農(nóng)欺人太甚,不知道窮人的苦日子何時才是個頭。 為了母親和其他的老百姓能擺脫水深火熱的處境,他才參了軍。 在他杳無音信的日子里,陳母不知他是死是活,一面希望他活著,一面又害怕他死了在“底下”沒錢花,所以每年都給他燒紙錢。 在母子未能見面的九年間,陳錫聯(lián)在紅軍隊伍中混出了個模樣,當(dāng)上了團(tuán)長。 抗日戰(zhàn)爭中,他率部夜襲陽明堡日軍機場,炸毀日軍戰(zhàn)機24架,使敵方喪失了進(jìn)攻忻口、太原的空中支援力量。 也正是因為這一仗打的漂亮,戰(zhàn)績得以登報發(fā)往全國,陳母才在鄰居的提醒下,看到了報紙上陳錫聯(lián)的英雄事跡。 當(dāng)陳錫聯(lián)的照片映入她的眼簾,這位老嫗忍不住哭出了聲,她顫抖著雙手,喉嚨嘶啞地喊道:“我的兒呀,9年過去了,你還在呀?!?/p> 回過神來后,她又央求識字的人為她寫了一封家書,這才和自己久別的兒子聯(lián)系上。 當(dāng)了紅軍后,陳錫聯(lián)的后半生只和母親見過三次面,第一次是1947年12月9日;劉鄧大軍挺進(jìn)大別山時;第二次是武漢解放后;第三次是建國后。 這三次相處,都極為短暫,陳母不適應(yīng)他鄉(xiāng)的生活,陳錫聯(lián)公務(wù)繁忙,二人未能很好的陪伴彼此。 為了滿足母親的愿望,陳錫聯(lián)派人送母親回鄉(xiāng),這一別就是最后一面。 2 陳母尚有三個兒子,活著的時候,雖想念大兒子想念得緊,卻有兩個小兒子陪伴在側(cè),相對沒有那么孤單。 而其他的將領(lǐng),兄弟姊妹并不多,有的夭折了,有的是家里的獨苗苗。 來自湖北紅安的周世忠,家中世代務(wù)農(nóng)。 父親周茂銀性格敦厚,母親李少青是童養(yǎng)媳,生下了他和弟弟周詩海。 因為窮,周世忠、周詩海兩人很小的時候就跟著父親外出務(wù)工,獨留母親一個人在家操持生計。 大概在工廠里待了兩年,周世忠忍受不了高強度的任務(wù),選擇辭職回鄉(xiāng),陪伴母親。 十二歲時,紅安成立了蘇維埃政府,周世忠在堂叔的影響下,決定參加紅軍。 他詢問母親的意見,李少青只是巴巴地掉眼淚,她一個婦道人家,雖然大字不識一個,卻也知道周世忠做的是為人民謀福利的好事。 縱然千般不舍,她還是表示支持。就這樣,周世忠?guī)嫌H娘煮的雞蛋,跟著紅軍走了。 恢復(fù)一個人的生活后,李少青接連迎來兩個噩耗,一是自己的小兒子因為長期營養(yǎng)不良而不幸早逝,另一個是,自己的丈夫感染了肺病,命不久矣。 兩個至親的人一個接一個地故去,孤苦伶仃的李少青對大兒子的思念,隨著時間的推移,也越來越深。 忍受著孤獨,住在江邊的茅草棚里,李少青以乞討、幫傭為生,度過了漫長的24年。 建國后,周世忠終于有時間回鄉(xiāng)看望自己的母親。 經(jīng)過一番的找尋,周世忠終于找到了母親的住址。 1954年6月,當(dāng)衣錦還鄉(xiāng)的兒子站在李少青老人面前時,老人視線模糊的眼睛,噙滿了淚水。 3 有著雷震子綽號的王震上將,為了給母親董奇譜買一條新的頭帕,跟著四叔從瀏陽去往長沙,在外謀生的同時,也有了加入革命隊伍的想法。 為防止國民黨迫害自己的家人,王震在成為工農(nóng)紅軍后,沒有往家里寄過一封信。 從組建湘東獨立師開始,他將紅十七師發(fā)展成紅六軍團(tuán),又將其帶上了八年抗戰(zhàn)的戰(zhàn)場,搖身一變成了三五九旅。 20多年,董奇譜在家鄉(xiāng)等待著兒子歸來。家鄉(xiāng)的人,一開始還稱呼董奇譜為“王家大嫂”,慢慢地,就稱呼她為“董婆婆”。 在歲月流轉(zhuǎn)中,她真的老了。 許世友入伍前,曾四跪慈母,這個故事改編成了電視劇——《上將許世友》,一度感動了很多人。 劇中,許世友在功成名就之后,回鄉(xiāng)接見闊別已久的母親,可走到屋門口卻不敢上前。落日余暉下,母親一人拿著鋤頭,給田地松土,許世友就這樣默默地站立著。 兩人重逢,將軍為母親洗腳,談笑之間,分明能看出許世友臉上的悲喜交加。 子欲養(yǎng)而親還在,這是喜事,可母親17年來受的苦難,卻無法填補。 共產(chǎn)黨與國民黨勢同水火,家里出了紅軍,反動派就會不惜一切手段,折磨紅軍的家屬,一解他們的心頭之氣。 許世友的母親自然是過著東躲西藏的日子,其他的將領(lǐng)的親人也是如此。 楊勇上將,自參軍后,楊家被抄了好幾次的家,房子被燒,粥鋪被砸,父親病逝,母親被嚴(yán)刑拷打,嫂子險些被殺害。 無獨有偶,楊梅生,參加紅軍后21年沒回家,母親被鄉(xiāng)里的惡勢力逼到走投無路,只好討飯維持生活。 再見到兒子時,老人家滿頭白發(fā),衣衫穿得很爛,膝蓋部位補丁疊補丁,手里還拄著一根木棍,支撐著走路。 母子兩人相擁而泣,軍隊中的戰(zhàn)士們觸景生情,也開始懷念自己的親人,一個個哭成了淚人。 4 俗語有言:夫孝, 天之經(jīng)也, 地之義也, 民之行也。 意思是說,百善孝為先,行孝道是天經(jīng)地義的事,是人人需要去完成的。 但在戰(zhàn)爭頻發(fā)、內(nèi)憂外患的革命年代,這件簡單得不能再簡單的事,卻難如登天。 報國就無法報家,忠孝兩全——自古以來少有人能做到。 所以,他們總是抱有一些遺憾。 陳錫聯(lián)逝世前囑托弟弟陳錫國:“你在家鄉(xiāng),我走后,每年的清明、霜降你要一如既往地代表我跪拜在娘的墳前。” 周世忠在彌留之際對長子周曉明說:“爸爸死后,你把我的骨灰抓兩把,帶回老家周家院子,撒在你奶奶的墳前,我十二歲離家參加革命至今,陪你奶奶的時間太少、太少了,讓我死后向你奶奶盡一份孝心吧……” 本文由大薈師紅色文化【劉尚悅】原創(chuàng),歡迎關(guān)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