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打算睡覺了,打開手機一看,一條推薦消息傳來。 有人問:“開車真的有那么累嗎?” 然后抱怨了自己家老公“買了車不開”、“開六個小時就說累得不行”之類的。 先不說這段描述中透露出的讓人不舒服的、站著說話不腰疼的感覺,就我自己的體驗來看,我就是典型的“寧愿花錢打車也不自己開車”的人。 在剛學車的時候還開過2個月,后來發(fā)現(xiàn),如果早上讓我開車上班,一早上幾乎啥也干不了,因為早高峰實在太難開了,不說紅綠燈,就說遇到堵車、行人、電動車什么的,神經(jīng)比上班還緊張。 一晚上休息得來的精力,開個車就全沒了…… 至于“邊開車邊聽書”什么的,不存在的。還不如打個地鐵,雖然時間長一點,可能也一樣很擁擠,但起碼精神不緊張,必要的時候還能小小地補個覺,到公司的時候人總是精神的。 所以,開車很累,這一點我表示非常認同。 再說了,就算沒有自己開過車,起碼應(yīng)該知道“疲勞駕駛”吧,交規(guī)可是明確要求:連續(xù)開車4小時必須要休息。這里可是「4小時」,別說「開六小時」了,不是累不累的問題,而是安全的問題了。 1、累的 不是身體,是大腦據(jù)有人研究,駕車疲勞的原因與心理過程和身體過程都有關(guān),分別是感知、決策和操作,別人看到的至少一個簡單的「加速」「減速」或「轉(zhuǎn)向」的動作,但實際上,在這個「車輛行駛」的背后,有復雜的決策過程。 這讓我想到一本,叫《高效休息法》,在書中作者提到一個問題:
答案是: 盡管大腦的重量只占到身體的2%,但大腦每天消耗的能量占據(jù)全身基礎(chǔ)代謝的25%,也就是四分之一。 同時還有一個壞消息,那就是:哪怕你什么都不干,發(fā)呆一整天,大腦對能像的消耗依舊存在,還是四分之一,因為大腦是個“停不下來”的器官。 這個結(jié)論不是瞎掰,這本書的作者是耶魯大學醫(yī)學院神經(jīng)醫(yī)學系博士,美國精神醫(yī)學學會認證醫(yī)師,擁有超過25年的臨床醫(yī)學經(jīng)驗。 而這本書自出版以來,已經(jīng)銷售超過20萬冊,是被現(xiàn)代科學證實的“最正確的大腦休息法”。 現(xiàn)在回到「大腦會累」這個話題本身。 既然疲憊本來就是一種「大腦現(xiàn)象」,大腦的疲憊比身體的疲憊來得快,當大腦感覺“我累了”的時候,就會把這個信號傳遞給身體。 那么再來看開車的「大腦決策」過程,不得不說,工作量真的很大。 2、正確的休息,是讓大腦停下來既然大腦不會自己主動停下來,那么我們可以試著用一些外力,被動地讓大腦停下來,從而減少能量消耗,達到休息的目的。 根據(jù)耶魯大學的研究,證明最有效的方式是:正念冥想。 所謂正念,就是「保持對意識的察覺,專注當下,且不做主觀評判?!?/p> 常用的方法是把對工作、對外界的注意力放在自己的呼吸上。 這個方法你可能聽過很多了,也做過嘗試,但似乎沒有什么效果。我最早知道這個方法的時候,也是這種感覺,所以總對「正念」「冥想」很懷疑,直到后來我咨詢一位老師,她告訴我:
例如,有些人在畫畫、寫字、做手工的時候,他可以完全沉浸其中,通過儀器檢測,此時他的腦電波與靜坐冥想的腦電波非常一致。 也就是說,雖然看上去這個人在「忙活」,但實際上,他的大腦是非常放松的,通過眼前的事情,他的大腦得到了休息。 說得再簡單一點:安安靜靜得吃飯,也能讓大腦得到休息。 現(xiàn)在的生活節(jié)奏很快,很多人都是一波趕著一波,忙到吃午飯的十幾分鐘都離不開手機。 《高效休息法》的作者說:
這也是為什么,當我們感到著急、感到煩躁的時候,就會感到疲憊。 后來我嘗試了一下,從吃飯不看手機,到吃飯的時候把注意放在咀嚼上,中午短短的十幾分鐘午飯時間,我意外得感覺到放松了不少。 起碼不會有急匆匆地緊繃感了。 3、心情好,做什么都不累其實,從「讓大腦休息」的角度看,其實方法挺多的。 我問過身邊的人,在什么情況下回感到放松,答案其實很意外,不是在看電視看電影這種「躺著休息」的時候,而是:
你看,都是注意力被轉(zhuǎn)移到「眼前」事情上,并且不煩躁的時候。 在“開車真的很累嗎?”的回答中,有一條讓我非常感動。回答者說:
原本開車就是消耗腦力的事,如果還要消耗情緒,可就是雪上加霜了;但反過來,我們都體會過,如果心情好,而且和對的人在一起,做事不僅不累,反而是種享受。 4、寫在最后有些事情,意識到的時候是開始,也是結(jié)束。 我覺得「疲憊來自大腦」就算一件。 意識到「大腦需要休息」可以幫助解釋很多休息不好的原因,避開錯誤是一個不錯的開始。 不過,每個人適合的休息方法可能有所不同,別人的建議也不一定準確,最好的辦法還是多了解、多嘗試,這樣才能找到最適合自己的那一個。 |
|
來自: 新用戶15109050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