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唐朝滅亡的時候,契丹族就在中亞、西亞以及東歐等地崛起,遼太祖耶律阿保機趁機建國稱帝,國號“契丹”,后來又改稱“大遼”。 遼國最有名的太后就是蕭綽蕭太后,同時她也是大家所熟悉的《楊家將》中那位殺伐果斷、陰狠腹黑的終極BOSS。 那么問題來了,在真實歷史上,蕭綽到底是“燕云十六州的母夜叉”還是一位“女中豪杰呢”? 追根溯源,蕭氏其實是一個古老的漢族姓氏。 據(jù)歷史記載,在春秋時期,宋國有一位大臣名叫“大心”,因為他平定了內(nèi)亂,擁立宋桓公為國君而被封蕭邑,因此被大家稱為“蕭叔大心”——這就是蕭姓的起源。 那這個姓氏后來怎么傳到了遼國呢? 原來,遼國的主體民族契丹本為游牧民族,保留著氏族外通婚的習(xí)俗。和遼國耶律氏一直保持通婚的是唯乙氏和拔里氏這兩個部落。 在遼太祖建立遼國后,出于他對漢高祖劉邦的仰慕,便將自己的耶律氏兼稱為劉氏;同時,遼太祖認為唯乙氏和拔里氏對遼國建立有極大功勞,堪比漢朝的開國丞相蕭何,就把兩族的后人一律改為了蕭氏。 從此以后,蕭氏與耶律氏通婚的習(xí)俗就一直沿襲了下來。 時間久了,蕭氏便成為了當時遼國的第二大姓氏。 實際上,遼國兩百多年間共出現(xiàn)了十三位蕭姓皇后、十三位蕭姓諸王和十七位蕭姓北府宰相,還有二十位蕭姓駙馬。當然,在遼國后宮中也會有其他姓氏的女人,只不過蕭姓占據(jù)了主要地位。同時,遼國太后都是清一色的蕭姓,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本文要講的蕭綽太后。 蕭綽蕭綽(953年-1009年),小字燕燕,原姓拔里氏,拔里氏被耶律阿保機賜姓蕭氏。遼朝皇后,政治家,遼景宗耶律賢的皇后。在民間戲曲中被稱為蕭太后。 蕭綽,小名蕭燕燕,她出身高貴,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富二代”。 她的父親是遼太祖皇后的族弟忽里沒之子,當朝重臣蕭思溫。正因為蕭氏家族與皇室有著如此密切的姻緣關(guān)系,所以蕭綽一出生就算得上是皇親國戚。? 后來,蕭思溫在擁立耶律賢稱帝時立下大功,遼景宗耶律賢便封他為魏王、北院樞密使兼北府宰相,并且時常去蕭家做客。一來二去,景宗就看到了待字閨中的蕭燕燕。 蕭綽的溫柔聰慧、美麗大方深深地吸引了遼景宗。耶律賢可以說對她一見鐘情,不久后,他就隆重地迎娶了蕭綽,并將其冊封為皇后,這一年蕭綽才剛剛17歲。 然而,蕭綽對嫁入皇家并無興趣,她早就有自己的意中人了。 與遼國常見的粗獷女子不同,身材高挑、模樣俊俏的蕭綽舉止得體,頗懂禮數(shù)。因此除了皇族成員之外,她也不乏其他追求者,其中就有韓德讓的身影。 這個韓德讓也絕非普通家庭出身,他家與蕭家頗有淵源,雖然是漢族,但也可以與遼國的皇族結(jié)親。可以說,韓家在遼國所受待遇,與遼國皇族也不相上下。 蕭思溫早年就與韓家結(jié)交,他十分看好韓德讓,有意把自己的一個女兒許配給他。但是他卻沒有想到,最后主動提出要與韓家結(jié)親的,竟然是自己的三女兒。 傳說蕭綽在待字閨中時,經(jīng)常學(xué)著父親的樣子女扮男裝,打扮成一個書生,四處出去游玩。身穿男裝的蕭綽,完全就是一位風(fēng)流倜儻的翩翩公子,惹得不少女子示好。韓德讓早有才名在外,蕭綽也頗為愛好詩文,兩人便決定當面一決高下。 蕭綽本以為韓德讓才名遠播,一定是一個老頭子,可是卻沒有想到是一位青年公子。面對蕭綽的故意刁難,韓德讓回答得頭頭是道,令其心服口服。 蕭綽的才華,也讓韓德讓大為佩服。正值豆蔻年華的蕭綽,除了對韓德讓的仰慕之外,更多了幾分少女的情懷,只是沒有向韓德讓表白。 突然有一天,蕭思溫提出要與韓家結(jié)親,把自己的一個女兒許配給韓家。 蕭綽聽到這個消息,心中是既高興又擔(dān)心,高興的是本來她害怕自己的父親不愿意與漢人結(jié)親,卻沒有想到他竟然親口提出了這件事情,而且對方竟然就是自己的心上人。擔(dān)心的是,自己的兩個姐姐也已經(jīng)到了出嫁的年齡,自己身為小妹,不好意思率先開口。 但是,聽說父親要與漢人結(jié)親,蕭綽的兩個姐姐都不愿意。蕭綽則趁機毛遂自薦。 后來韓德讓才得知,與自己定親的那位女子,竟然是前來與自己探討詩文的少年公子,不由得萬分欣喜。佳人配才子,本應(yīng)該是一段難得的佳話,但世事難料,造化弄人,不想不久之后,遼景宗耶律賢就棒打鴛鴦,橫刀奪愛。 蕭綽與耶律賢的婚姻并沒有持續(xù)多久,由于打小就體弱多病,遼景宗在35歲就拋下皇后蕭綽,以及兩人的兒子耶律隆緒(后來的遼圣宗),英年早逝。 當時的情況非常危險,很多皇族重臣都想趁他們孤兒寡母來替自己謀取利益,一時間,蕭綽母子危如累卵。 此時,一個久違的面孔又出現(xiàn)了,他幫蕭綽母子穩(wěn)定了證據(jù),一手輔佐耶律隆緒即位,此人就是韓德讓。 不論是在野史還是在正史的記載中,似乎都認為韓德讓和蕭太后的關(guān)系很不一般,野史更是直接說兩人“有辟陽之幸”。 然而,最新的考古研究證明,兩人并非是野史中描述的那種私通茍合的不正當關(guān)系,而是在遼景宗去世后,成為了光明正大的公開夫妻。 一個例證是,在蕭太后去世后(就在蕭綽去世后的第十五個月,韓德讓也隨之去世),韓德讓的地位有增無減,他不僅繼續(xù)擔(dān)任大丞相,而且得圣宗賜名為“隆運”,還被賞賜了宅地以及陪葬地等等,就連其侄子韓制心也一直得到重用。 很難想像已經(jīng)漢化程度很深的遼圣宗,會對同他母親做出茍且之事的人還能恩寵如斯。至于蕭太后命令韓德讓的發(fā)妻自盡,則很可能是敵國宋朝的污蔑之辭。 蕭綽曾經(jīng)侍奉景宗十三年,在景宗去世后又輔佐兒子圣宗二十七年,在這幾十年中,蕭綽可謂治國有方,她聽到好的建議必定采納,賞罰分明。 為了籠絡(luò)群臣,她給許多大臣加官進爵、或是繪像于景宗乾陵,使群臣盡其忠而效其力。又為了取得人心,她又作了許多平反工作。 例如統(tǒng)和元年十二月,下令凡是結(jié)案發(fā)落而有冤枉者,可以到御史臺上訴。 后來,她又把以前契丹人和漢人發(fā)生糾紛時重責(zé)漢人輕判契丹人的法律,改為契丹人和漢人同罪同罰,以緩和兩族之間的關(guān)系。 通過上述改革,遼朝逐漸地扭轉(zhuǎn)了在遼穆宗時期社會混亂的局面,更加穩(wěn)固了圣宗時期的統(tǒng)治秩序,百姓生活安定,安居樂業(yè),國力強盛,國庫盈余,遼朝可以說此時進入了統(tǒng)治中原以來二百年間的最高峰時期,而這種成就是與蕭綽的智謀和氣魄息息相關(guān)的。 當然,作為一位政治家,蕭綽不可避免的要使用一些殘酷手段來排除異己,她對付的,恰恰是自己的兩位親姐姐。 她的大姐因為擁兵陰謀篡位而被關(guān)進獄中賜死,黨羽被活埋;二姐則因為想毒害自己而被殺掉,因此,《契丹國志?景宗蕭皇后傳》里記載: 太后所居宮殿叫“文化殿”,“好華儀而性無檢束?!薄昂筇煨遭迦?,陰毒嗜殺,神機智略,善馭左右,大臣多得其死力?!?/p> 對于蕭太后的一生而言,不可不講的是表現(xiàn)其權(quán)謀和軍事才能的澶淵之盟。 早在耶律隆緒登基之前,遼國就不斷對宋朝用兵,但大多為小規(guī)模戰(zhàn)役,主要目的是為了搶奪物資。 遼圣宗登基時,蕭太后認為如果繼續(xù)對宋朝用兵,只會壯大朝中擁有軍隊,經(jīng)常外出作戰(zhàn)的將領(lǐng)的實力,對她和皇帝都不是什么好事,后期恐怕會受人脅迫,但又不能就此放棄對宋朝的威懾,于是有了以戰(zhàn)迫和的想法。 公元1005年,此時北宋皇帝是真宗趙恒,蕭太后和耶律隆緒率兵二十萬大舉南侵,舉傾巢之力,并一路打到澶淵附近,大致在今河南濮陽附近,離北宋都城開封很近。 趙恒不像太祖太宗久經(jīng)沙場,長于深宮之中,性格懦弱,當下也有很多臣子勸皇帝逃到江南和成都避開,此時名相寇準勸趙恒御駕親征,鼓舞士氣。 趙恒最終還是親征,并在澶淵之戰(zhàn)中,殺遼國主將耶律蕭撻凜。 大將軍的死,讓蕭太后決定立即和宋朝議和,畢竟繼續(xù)孤軍深入中原補給是個問題,也不能一直在前線作戰(zhàn)不管后方。 而趙恒本來也沒有乘勝,繼續(xù)打遼軍的想法,接到蕭太后議和的請求是非常地開心,雙方都高高興興地簽訂盟約,班師回朝。 澶淵之盟的主要內(nèi)容是: 遼宋為兄弟之國。因耶律隆緒年幼,故稱宋真宗為兄。 宋遼以白溝河為國界,雙方撤兵。遼歸還宋遂城及涿、瀛、莫三州。兩朝沿邊城池,一切如常,不得創(chuàng)筑城隍。 宋方每年向遼提供歲幣銀十萬兩,絹二十萬匹。 雙方于邊境設(shè)置榷場,開展互市貿(mào)易。 澶淵之盟,使得宋遼之間長達二十五年的戰(zhàn)爭宣告結(jié)束,從此“生育繁息,牛羊被野,戴白之人(白發(fā)長者),不識干戈”,此后宋遼邊境長期處于相對和平的狀態(tài),兩國可以安心發(fā)展經(jīng)濟和文化。 然而,有利必有弊,百余年沒有發(fā)生大的戰(zhàn)爭直接導(dǎo)致宋、遼雙方兵備松弛,兩國后來都被女真人建立的金國所擊敗——但這已經(jīng)是在簽訂澶淵之盟2年后就去世的蕭綽始料未及的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