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聲澹泊,簫聲悠遠(yuǎn),兩廂映照,傳神地詮釋了「僧蹤何覓」的千古禪機(jī)。音樂平穩(wěn)流暢,如靜靜的夜,月光照入心里,身心感覺一片寧靜。——雅聲盈耳 《寒山僧蹤》為梵凈天籟之佛曲, 琴聲澹泊悠遠(yuǎn),簫聲洞徹, 琴簫映照優(yōu)美地的詮釋了, 寒山僧蹤何處覓的千古禪機(jī)。 訪客夜攀巒峰,山間霧氣朦朦, 鏡花水月天地空空, 萬物靜謐一切安詳。 意寓著一份 洞徹紅塵世法的通達(dá)智慧。 無德禪師評價此曲: 你的呼吸便是梵唱, 脈搏跳動就是鐘鼓, 身體便是廟宇, 兩耳就是菩提,無處不是寧靜。 讓我們隨著這一曲世外清音, 將心靈安頓下來, 化去心底那絲絲雜念, 唱響心靈的清歌。 整首曲子古琴與簫聲平分秋色, 法度嚴(yán)謹(jǐn), 完成了云和水的兩相遙望。 如入定的老僧,如訪禪的夜客, 在心靈深處一問一答, 一切隨著琴簫的張弛, 盡在不言中。 尋一日,靜坐山中,物我兩忘。 人閑桂花落,夜靜秋山空 空處絕人煙,只有靜,只有閑。 和合二仙的故事唐代有兩位僧人,一位叫寒山,另一位叫拾得。寒山是個詩僧、怪僧,曾隱居在天臺山寒巖,因名寒山,他的詩寫得很美,但脾氣卻十分怪癖,常常跑到各寺廟中'望空噪罵',和尚們都說他瘋了,他便灑笑而去。曾在天臺國清寺當(dāng)過廚僧,與寺中的拾得和尚相見如故,情同手足。拾得是個苦命人,剛出世便被父母遺棄,拋棄在荒郊,幸虧天臺山的高僧豐干和尚化緣經(jīng)過,慈悲為懷,將其帶至寺中撫養(yǎng),并起名'拾得',在國清寺中將他受戒為僧。拾得受戒后,被派至廚房干雜活,當(dāng)時寒山還沒有到國清寺,但拾得常將一些余羹剩菜送給未入寺的寒山吃,他們真謂貧賤之交。國清寺的豐干和尚見他們?nèi)绱艘茫阕尯竭M(jìn)寺和拾得一起當(dāng)國清寺的廚僧。自此后,他們朝夕相處,更加親密無間。寒山和拾得在佛學(xué)、文學(xué)上的造詣都很深,他倆常一起吟詩作對,后人曾將他們的詩匯編成《寒山子集》三卷。 這兩位繼豐干以后的唐代高僧,于唐代貞觀年間由天臺山至蘇州妙利普明塔院任住持,此院遂改名為聞名中外的蘇州寒山寺。我國民間珍視他倆情同手足的情誼,便把他倆推崇為和睦友愛的民間愛神。至清代雍正年間,雍正皇帝正式封寒山為'和圣'、拾得為'合圣','和合二仙'從此名揚(yáng)天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