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導 讀
實際治療過敏性鼻炎時,要根據(jù)患者的情況,從六經辨證角度重新審視,然后對這個處方加以調整。這個常用處方是我治療過敏性鼻炎的一個基本處方。但在用這個處方時一定要加減,因為它是針對病的。伏邪溫病在發(fā)作時,還有其他思路,前面所講并沒有包括清泄里熱和兼具六經形證。
實際治療時,還需要根據(jù)患者的情況,從六經辨證角度重新審視,然后對這個處方加以調整。
臨床上,我整理了七種處方加減的思路,這里介紹一下。
1.一些過敏性鼻炎在發(fā)作期,舌苔淡,舌體胖大,舌正面是淡紅色,但舌底部兩側偏紅。
這種情況下,如果用大量辛溫、散寒、通竅的藥物,患者會表現(xiàn)出鼻塞癥狀緩解不明顯,反而出現(xiàn)很典型的上火表現(xiàn),比如流鼻血、口舌生瘡、生眼屎等。
因為舌底兩側是膽經所主,如果患者舌底發(fā)紅,說明少陽經有熱,再用這個處方時,要及早加入清泄少陽經上熱的藥物,比如佐加菊花、黃芩、郁金、牡丹皮等。
為什么伏邪溫病在外發(fā)同時,會有少陽經郁熱?少陽本火而標陽,標本同氣,很容易出現(xiàn)化熱的癥狀。
所以這種情況不能僅用前面的基礎處方,需要加入菊花、黃芩、郁金、牡丹皮等藥物,菊花和黃芩其實是出自于侯氏黑散,對上焦郁熱有較好的療效。
2.患者出現(xiàn)打噴嚏,流清水樣鼻涕,同時還會出現(xiàn)舌體偏紅,苔黃,脈滑數(shù)有力,特別是右手關脈滑數(shù)有力。
這種患者經常胃口比較好,說明有陽明經的熱證。這種情況,處方一般要佐加生石膏、竹葉、葛根、防風。
這幾味藥也是取法于張仲景的竹葉湯,“產后中風,發(fā)熱,面正赤,喘而頭痛,竹葉湯主之”,如果大便不通兼有陽明腑證,佐加大黃。如果患者是陽虛體質,感受風邪,發(fā)生頭面部出現(xiàn)熱象的疾病,比如說“面正赤,發(fā)熱”的這種情況。張仲景除了用桂枝,去芍藥加人參附片外,還用了幾個很特別的藥,比如竹葉、葛根、防風這些藥物。過敏性鼻炎出現(xiàn)陽明經郁熱,也是本有虛寒又有熱,寒熱混雜,而且熱主要體現(xiàn)在面部鼻竅,所以就佐加竹葉、葛根、防風。如果胃口較好,還可以同時佐加石膏。陽明病分為經證和腑證。經證一般來說以白虎湯證、梔子湯證為主;而腑證因為大便不通,會出現(xiàn)承氣湯類證。如果過敏性鼻炎的患兒同時有大便不通的情況,更要關注是因為本次生病出現(xiàn)的大便不通而呈現(xiàn)出熱象,確定是陽明腑證時,可以佐加大黃來通腑。因為肺與大腸相表里,肺開竅于鼻,通腑有開肺竅、宣通的作用,對鼻炎癥狀的緩解有幫助。在臨床中發(fā)現(xiàn),加大黃的機會很少,加桂枝加芍藥湯的機會反而多。因為對于過敏性鼻炎,邪氣能夠伏藏的一個重要原因在于:太陰肺脾和少陰腎的不足。所以,過敏性鼻炎發(fā)作時,常常有脾虛的基礎。有這樣一類的小朋友:手足心很熱,食欲很差,大便經日不解,三到五天都沒有便意,大便時大便頭比較干。這樣的小朋友很容易有鼻炎問題,在得了鼻炎時,大便可能就更不通。一般來說,這時不用大黃,因為大黃是主要針對陽明腑證。通常用桂枝加芍藥,“本太陽病,醫(yī)反下之,因而腹?jié)M時痛者,屬太陰也,桂枝加芍藥湯主之”。如果大便實在還是不太通,比如說五到七天都沒有解,可以稍稍佐加一點大黃,對于通腹的效果比較好。如果患者的陽虛癥狀不明顯(沒有手足冷,小便頻等表現(xiàn)),可以去掉附子。
如果是成年人,出現(xiàn)了背僵痛、怕冷的癥狀,鼻腔粘膜蒼白,甚至顏色有些晦暗,說明督脈陽虛,可以加附子,并佐加鹿角片通督。如果不加附片和鹿角片,這類處方對成人的過敏性鼻炎效果不好。因為疾病已經入奇經八脈,必須要用奇經八脈的藥物進行治療,單純用僅治療太陽、少陰病的藥物,力量達不到這個點。表受風寒,里有水飲。有咳嗽、舌體淡、水滑苔的表現(xiàn)。這種情況一般用小青龍湯,“傷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氣。干嘔,發(fā)熱而咳”。用小青龍湯、麻桂劑,合用姜辛下胃來除飲。
有些患者看起來像小青龍湯證,但用了小青龍湯不一定有效。特別是尺脈弱,見風流鼻涕,伴隨有很明顯的少陰陽虛的老年人。現(xiàn)在很多成年人也有這種情況,這說明少陰不足,如果用小青龍湯有拔腎根的危險。因此,通常用前面的基礎處方,并合用縮泉丸(固精縮尿),用益智仁、烏藥、山藥這種組合,配合在麻黃附子湯里,對流鼻涕的癥狀效果比較好,大家可以在臨床當中進行試用。
5.很多過敏性鼻炎是早晚發(fā)作,或者是在冷熱交替的季節(jié)發(fā)作,或氣溫突降之后出現(xiàn)流鼻涕打噴嚏的發(fā)作癥狀。
患者經常會在早上時,感覺咽喉里有很多痰,這時通常要加入半夏。這也符合張仲景一貫的用藥思路,“婦人咽中如有炙臠,半夏厚樸湯主之”。
前面講了三種方案:第一種是用張仲景的甘草干姜湯溫肺化飲;第二種是,張仲景小青龍湯中的姜辛下胃,來“并痰飲者,當以溫藥和之”;第三種是,用縮泉丸的辦法溫腎固澀。
這里還有另外一種思路,如果患者平素遇到冷就流鼻涕,還可以合用溫肺止流丹。《瘍醫(yī)大全》中的溫肺止流丹對這種情況的效果比較好,它是由魚腦石、桔梗、荊芥、細辛、訶子這幾味藥組成,可以合用在前面講的處方里。
臨床上,還發(fā)現(xiàn)有些小朋友會出現(xiàn)沒有食欲、稍微吃一點就有胃腸脹的表現(xiàn),大便也不是很成型。
這種情況說明太陰臟虛,就是張仲景的太陰病提綱“太陰之為病,腹?jié)M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時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結硬”。太陰臟虛的處方可以合用李東垣的補中益氣湯的方藥,比如太子參、黃芪、柴胡、升麻、防風。因為李東垣在《內外傷辨惑論》和《脾胃論》中,講到“九竅不和,皆屬胃病”。脾胃不好可以引起九竅的病變,所以如果患者呈現(xiàn)出太陰臟虛的表現(xiàn),可以合用這些藥物,起到增效的問題。通常情況下,通過上述的加減辨證,過敏性鼻炎患者的鼻子癢、打噴嚏、流鼻涕等癥狀會得到迅速緩解。但是這個病治到這個程度,并沒有治愈,過段時間還會復發(fā)。為什么?因為并沒有把伏邪問題真正解決掉。一般來說,過敏性鼻炎主要是伏風,就是風邪內伏為主體。通過上述第一步的治療后,伏藏的風邪只被祛除了一部分,還需要進一步的治療。這時需要跟患者進行有效溝通,如果停止治療,鼻炎還會復發(fā)。
(本文根據(jù)吳文軍老師講課錄音整理,未完待續(xù)。)
?本文為國醫(yī)傳習所元老會聯(lián)合創(chuàng)始人原創(chuàng),轉載請注明出處。
?歡迎投稿 gycxs202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