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三國之中,蜀漢國力最弱,尤其是在劉備夷陵戰(zhàn)敗后,更是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窘境。但是,諸葛亮卻對曹魏先后進行了五次北伐。 有人認為,諸葛亮窮兵黷武、勞民傷財,如果不北伐,蜀漢能有更好的發(fā)展。真的是這樣嗎?這個問題值得好好討論一下。 關羽失荊州后,劉備一半的基業(yè)一戰(zhàn)喪盡。為了奪回荊州,劉備出兵伐吳,卻又在夷陵慘敗,損失幾萬精銳。 這種狀況下,蜀漢面臨重大危機,亟待恢復元氣,所以從夷陵之戰(zhàn)結束的222年八月到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228年春,五年半的時間,蜀漢沒有再與其他兩國發(fā)生沖突,而是韜光養(yǎng)晦,一面與東吳恢復關系,重新結成反魏同盟,一面平定南中叛亂,穩(wěn)定內部秩序。 所以,諸葛亮北伐不是不顧一切的窮兵黷武,而是“打有準備之仗”。 那諸葛亮為什么要北伐呢?因為這是蜀漢立國的根本! 早年,劉備一直以漢室宗親的身份作為自己的政權基礎,而當曹丕逼迫漢獻帝“禪讓”后,漢朝壽終正寢,劉備的身份就變得名不正言不順。 故而,劉備宣稱漢獻帝已經被曹丕害死,否認曹魏政權的正統(tǒng)性,自己稱帝,宣布自己是漢朝的合法繼承人。 因此,蜀漢天生就是要跟曹魏為敵的,所謂“漢賊不兩立”,劉備要為漢獻帝“報仇”,要恢復大漢的江山,這是蜀漢政權的政治屬性決定的。 諸葛亮如果短時間不打曹魏,可以。但長期不北伐的話,就等于放棄了自己政權的“合法性”,講嚴重點,動搖執(zhí)政根基;講輕一點,面子上掛不住。 以上是政治方面的因素,如果把這些都撇開,講的實際一點,不北伐會有什么現(xiàn)實的壞處呢? 首先就是蜀漢徹底失去統(tǒng)一天下的機會。不要覺得蜀漢很弱了,就應該偏安一隅。諸葛亮主政時期,蜀漢朝堂之上還基本是劉備的老班底。這些人當年跟隨昭烈皇帝打天下,一個個也是雄心不老。讓他們從此放棄逐鹿中原的偉業(yè),大概蜀漢的臣民也要人心動蕩了。 所以,北伐,其實也是諸葛亮凝聚人心的一種手段,不北伐,凝聚力就差,隊伍不好帶。 第二個現(xiàn)實壞處,就是蜀漢會被逐步邊緣化,無法與魏、吳一樣獲得長足的發(fā)展。 從地圖上看,蜀漢所在的益州不算小。但是,漢代分天下十三州,不是按照疆域大小劃分,而是以人口多少作為標準。 由于當時北方是經濟中心,所以北方九州較小,南方四州較大。北方九州都在曹魏手中,東吳有揚州、交州和荊州大部分,蜀漢才一個益州。這就意味著,蜀漢的人口大概就是曹魏的九分之一、東吳的三分之一。 這就是諸葛亮在《出師表》中說到的“天下三分,益州疲敝”。人口少,兵力就少,也意味著人才少。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沒有人才,沒有兵力,如何發(fā)展? 如果蜀漢不求突破,偏安一隅,就注定會被魏、吳兩國邊緣化,越來越弱。不用別國吞并,蜀漢都會自己玩完。 所以,為了發(fā)展,蜀漢也必須拓展疆土。而東吳這邊是盟友,不能再內耗了,那就只有北伐,從曹魏手里搶土地、搶人口、搶人才! 可能有人會說,諸葛亮北伐并沒有成功,所以實際上也無益于蜀漢的發(fā)展。 其實不然,雖然諸葛亮沒有太大的成功,但至少第一次北伐時退兵時遷曹魏境內西縣千余家入蜀,第三次北伐時奪下了武都、陰平二郡,這都促成了蜀漢人口注入新鮮血液。 而通過北伐,也讓蜀漢獲得了原屬曹魏的姜維、夏侯霸等將領,補充了蜀漢捉襟見肘的人才隊伍。這都是北伐的實際好處。 如果不北伐,蜀漢就是在安逸中等著人員老去、暮氣沉沉。 最后,蜀漢不北伐,曹魏就會西征!有學者分析,諸葛亮的五次北伐,除了第一次、第五次是規(guī)模浩大,真的希望“克復中原”外,其他三次都是小規(guī)模侵擾,目的是“以攻代守”。 這種說法是很有道理的。 要知道,中國古代歷史,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任何一個分裂時期,各大勢力其實都想吞并別家,一統(tǒng)天下。所以,戰(zhàn)爭是不可避免的。即使蜀漢不打曹魏,曹魏也會適時西征,一舉滅蜀。 蜀漢不北伐,魏蜀邊界確實會有一段時間相安無事,但曹魏一定會利用這段時間整軍備戰(zhàn)。而就是因為諸葛亮的不斷北伐,讓曹魏那些負責西路的將領疲于應付,防守都來不及,自然沒工夫攻擊了。 此外,諸葛亮反反復復出兵,雖然沒有大勝,但小勝還是有一些的,甚至擊殺過張郃這樣的高級將領。這就告訴曹魏,我蜀漢不是軟柿子,你不一定打得贏我!于是,曹魏內部就產生了一種厭戰(zhàn)情緒。 后來曹真伐蜀,以及諸葛亮死后的曹爽伐蜀,在曹魏朝中都有很大的反對聲音。也就是因為群臣不是一條心,這兩次伐蜀都草草收兵。 而諸葛亮死后,蔣琬、費祎主政,都采取“鴿派”策略,休養(yǎng)生息,曹魏也不再進犯蜀漢,因為他們打怕了,覺得蜀漢不來惹我就很好,這就是諸葛亮用戰(zhàn)爭換來的和平。 綜上,諸葛糧如果不北伐,蜀漢就會喪失政治基礎、缺乏兵力和人才,在暮氣沉沉中越發(fā)衰弱,最終因為不堪一擊,被曹魏徹底剿滅。諸葛亮用北伐,訓練了將士,打出了軍威,嚇退了曹兵,換來了和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