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平兒。我不是《紅樓夢》里的平兒,我是聊歷史的平兒。個人公眾號:平兒聊歷史。
"風(fēng)乍起,吹皺一池春水"是傳誦古今的名句,出自五代著名詞人馮延巳詞作《謁金門》。 謁金門·風(fēng)乍起 五代:馮延巳 風(fēng)乍起,吹皺一池春水。閑引鴛鴦香徑里,手挼紅杏蕊。 斗鴨闌干獨倚,碧玉搔頭斜墜。終日望君君不至,舉頭聞鵲喜。 馮延巳出生于903年,卒于960年,終年57歲。他不僅文采斐然,而且仕途不錯,官至南唐宰相。說到南唐詞人,不少人第一個想到的是南唐后主李煜,李煜的父親是南唐中主李璟,馮延巳與李璟關(guān)系十分好。 李璟也很喜歡讀書寫詞,其《攤破浣溪沙》中的"小樓吹徹玉笙寒"也是流傳千古的名句。這可能便是馮延巳與李璟交好的原因吧,二人在詩詞方面應(yīng)該有很多共同語言。
簡單介紹了一下馮延巳,接下來,就看看全詞吧。 "風(fēng)乍起,吹皺一池春水"——忽然間,起風(fēng)了,將春天池塘里的水,吹得泛起漣漪。 "乍"是"忽然"的意思,如眾所周知的李清照《聲聲慢》中也有"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之句,用來形容天氣的忽冷忽熱。 而本詞中,馮延巳則是用來形容忽然起風(fēng),水面被吹得漣漪層層。一個"乍"字,不僅能讓人感受到水面的波紋,還能讓人聯(lián)想到水面前一刻的平靜狀態(tài)。 此外,根據(jù)本詞的題材閨怨,還可以認(rèn)為水面象征著少婦的心湖。少婦的心湖猶如被吹皺的湖水,因為思君而無法平靜。
而"皺"字也使用得十分新穎貼切,因為一般而言,"皺"字用來形容皺眉、衣服皺褶會比較多,馮延巳用來形容春水,已屬罕見,卻不別扭,十分難得。 這種描寫方法對于后世影響也很大。例如,宋朝宋祁名作《玉樓春·春景》中有"縠皺波紋迎客棹"之句,宋朝秦觀有"燕尾點波綠皺"之句,宋朝李之儀有"風(fēng)沼縈新皺"之句,均是用"皺"字來形容水面泛起波紋的樣子。 "閑引鴛鴦香徑里,手挼紅杏蕊"——悠閑地將鴛鴦逗引到充滿花香的小徑里,手里又揉搓著紅杏花蕊。 "鴛鴦"這一意象想必大家定不陌生,象征著愛情、情侶。而本詞的主人公逗弄完鴛鴦,又去搓紅杏花蕊,可見她的對象并沒有陪著她。如果她的郎君陪伴著她,她就不會"閑"了。
看著眼前成雙成對的鴛鴦,她是否也會想到只羨鴛鴦不羨仙呢?她可能更會想到自己的郎君,他在哪里,在做什么,何時回來,思緒萬千,神游物外,發(fā)呆之際,不知不覺就隨手揉搓著花蕊了。 "斗鴨闌干獨倚,碧玉搔頭斜墜"——獨自倚靠在斗鴨的欄桿上,碧玉簪子斜斜墜下。 關(guān)于"斗鴨闌干"的解釋,目前有很多種說法。一種說法認(rèn)為,女主人公倚靠在欄桿上看斗鴨;另一種說法認(rèn)為,女主人公倚靠在為斗鴨準(zhǔn)備的欄桿上;還有一種說法認(rèn)為,女主人公倚靠在雕刻有斗鴨圖案的欄桿上。 好在,不論是哪一種解釋,都不會對此句有太大影響。總是,就是女主人公倚靠在欄桿上。
"闌干"是古詩詞中十分常見的一種意象,常帶有幽怨哀涼的基調(diào),如白居易《琵琶行》的"玉容寂寞淚闌干,梨花一枝春帶雨",辛棄疾《鷓鴣天》的"情知已被山遮斷,頻倚闌干不自由",李清照《點絳唇》的"倚遍闌干,只是無情緒"。本詞的中的"闌干"亦如此。 當(dāng)然,"闌干"也可以是比較中性或者豪放的意象,不贅述。 "終日望君君不至,舉頭聞鵲喜"——整天都在盼望心上人,他卻不來,抬頭之時又聞聽喜鵲在叫。 "終日望君"直接點明了女主人公心中真正所想,無論是逗鴛鴦、搓杏蕊,還是倚欄桿,都不是她真正感興趣,想要專心做的事情,無論她表面上在進行任何活動,實際上內(nèi)心都是在思君。只可惜,君不至。
一抬頭,聽到喜鵲叫。她想,喜鵲叫是好兆頭啊,心上人要回來了吧!實際上還是為了襯托她思君心切,如果她不思君,根本就不會留心喜鵲叫不叫,叫了也白叫。 "終日望君君不至"雖是本詞的中心句,但是卻比不上"風(fēng)乍起,吹皺一池春水"有名,我想,一方面,可能是前者太直白,而詩詞講究委婉的藝術(shù)表達手法,另一方面,后者的描寫確實生動有趣、別開生面、耐人回味,引得后世多人模仿。 你覺得呢? 本文配圖來源于網(wǎng)絡(luò),如果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我刪除。 |
|
來自: 颶風(fēng)居主人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