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于父之道,可謂孝矣。 父在,為什么觀其志? 父沒,為什么觀其行? 父親活在人世,家庭由父親來支撐,做兒女的,大樹底下好乘涼,特別是富家子弟一切依靠父親,無所事事,貪圖享受,而一無所成。如果父親健在,做兒女的,有自己人生的打算,不依靠父親而獨闖天下,將來父要不在人世時,定能承擔起家庭的重擔。如果胸無大志,無所作為,一旦父親不在了,就會束手無策,即使父親留下金山銀山也會坐吃山空,讓家道敗落。常言說,好兒不吃分家飯,好女不穿嫁妝衣。林則徐也感嘆說,“子孫若如我,留下財產(chǎn)作什么,賢而多財,財損其志;子孫不如我,留錢做什么?愚而多財,益增其過?!?/span>如果兒女成才,不依靠父輩的基業(yè),自己就能打拼出一片天地來;兒女不成才,優(yōu)渥的生活環(huán)境會使他心無斗志,無所用為事小,說不定因家有財招賊人惦記而引來客戶端。所以,“父在”,要“觀其志”。 《中庸》:“夫孝者,善繼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闭嬲男⒉粌H僅是贍養(yǎng)父母,還要善于繼承父輩的遺志,完成父輩未競的事業(yè)。父親不在了,就要看兒女的行為,看他如何撐起家庭,看他能否把家業(yè)發(fā)揚廣大。無志之人,覺得父親管教是一種約束,不自由;父親不在了,少了管束,可以自由放蕩了,可以無所顧忌了,即使有金山銀山也守不住。所以,“父沒”,要“觀其行”。 完成父輩的心愿便是孝 每一個做父親的都希望自己的兒女理想遠大,而兒女的立志,父親應起引導作用。“子不教,父之過”,在子女的教育中,父親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孔子說,“父在,觀其志”。如果父親盡到了做父親的責任,教育子女確立了人生的目標,那么,“父沒”,就要“觀其行”,看子女是否按照已經(jīng)確定的目標行動,如果堅持不移,就是最大的孝。 “三年無改于父之道,可謂孝矣?!痹诠糯鐣?,個人的發(fā)展是有限的,需要像愚公那樣子子孫孫努力才能完成家族大業(yè),愚公移山的寓言故事就是反映了這樣一種社會現(xiàn)實。一個人的力量、時間是有限的,一項偉大的事業(yè)靠的是子子孫孫許多代人的努力奮斗才能實現(xiàn),這就是為什么中國有個傳統(tǒng)叫子承父業(yè)。有的家族世世代代經(jīng)營一種行業(yè),如何把家族發(fā)揚廣大是每一個家族成員的責任,這就是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