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畫家,石田徹也這個名字或許不算特別有名,他的一生太過短暫,雖然以獨特的藝術構思吸引了眾多關注,但終究像流星一閃即逝。即便如此,他的遺作依舊拍出了78萬港幣,人們在觀賞其畫作時,也依舊能感受到那種震撼人心的力量。 石田徹也出生于1973年6月16日,他是家中最小的兒子,上頭還有三個哥哥。他的父親是當?shù)氐淖h員,母親則是家庭主婦,父母對孩子的期望很簡單,就是讓他長大后能找到一份安安穩(wěn)穩(wěn)的工作。正因為如此,原本希望讀美術高中的石田徹也最后還是選擇了普通高中。 不過創(chuàng)作的欲望不會就這樣輕易消失,即使念了普通高中,石田徹也依舊在暗地里揣摩自己的畫作。他的作品極具個人風格,內容大多將蒸汽機車、坐便器、洗手池等一系列生活用品與人體結合在一起,畫面怪誕內容壓抑,給人以強烈的視覺沖突。 其作品主要表現(xiàn)當代社會年輕人內心潛藏的焦躁和不安,主角無一不是眼神空洞,似乎是無機質的非生命體,他們有些被扭曲著窒息在輪胎中;有些骨血與汽車長在一起,身體就是零件;有些躺在車水馬龍的大城市中,將身體化作養(yǎng)料……他的作品突出生與死的話題,似乎很遙不可及,但又似乎近在每一個人的身邊。 很多人在看到石田徹也的畫作時表示“心被吸引過去了”、“胸口像被扎了一刀一樣刺痛”、“細思極恐”,也有人說“我被他的畫拯救了”。這些荒誕如夢境的圖景,背后蘊含的諷刺意味讓許多人感同身受,也正是因為如此,這些剖析顯得格外赤裸和鮮血淋漓,使人甚至不敢再看第二遍。 其實在石田徹也生前,他并不算多么有名,直到他31歲那年因交通意外去世后,他的畫作才逐步走入了大眾的視野。日本藝術雜志《美術手帖》曾為他的畫作做了一本專刊,剛面世便賣出了幾十萬冊,各地的藝術博物館也爭相舉辦他的畫展,可惜的是這一切,畫作的主人都已經看不到了。 石田徹也的藝術作品之所以能獲得如此成功,除了他天才般的藝術天賦,和他個人的努力也密不可分。22歲時,為了激發(fā)靈感,他每日給自己定下50張創(chuàng)意圖的硬性規(guī)定,而在遺物中發(fā)現(xiàn)的草圖更是多達上萬張。 此外,為了讓藝術能更加貼近生活,石田徹也拒絕了父母提供的生活費,一邊創(chuàng)作一邊到處打工,他做過許多不同的工作,這一切都化為他的靈感被創(chuàng)作進了畫作之中。朋友說每次去到石田徹也的家,他都在用空余時間不停地創(chuàng)作,從不給自己放松的時間。 如今畫家已經去世多年,他的眾多靈感也消失在了世間,但從他余下的作品來看,人們似乎能窺見一個藝術家眼中光怪陸離的世界。正是因為他的畫作如此與眾不同,也有些畫迷相信,石田徹也沒有死去,他一定是回到了屬于自己的那個藝術世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