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場 劉向軍 雨后,是“過場”的好時機。 此處的“場”字應(yīng)該讀為二聲“cháng”,它的意思是指平坦的空地,多指農(nóng)家翻曬糧食及脫粒的地方?!皥觥痹谄疥懱刂傅乜釉焊G洞上面的場地。 “過場”時,要先在場上撒一層麥糠或者鍘碎的麥秸,以防碌碡(liùzhou)碾壓場子時粘起泥巴。 在過去,麥糠或麥秸家家戶戶都有,現(xiàn)在卻成了稀缺物。因為麥糠都被收割機直接吹到了麥田里,而麥秸則因為農(nóng)村幾乎無人再喂養(yǎng)耕牛而不再把長長的麥稈鍘成便于牛吃的短麥秸了。 碌碡也寫作“碌軸”,是用大石頭做成的圓柱形農(nóng)具,中間比兩頭略粗,有幾百斤重,用來軋麥子、谷物和碾平場地。 碌碡上面要安上木制或鋼條焊接的方形的廓子。平陸方言把這個器具叫做“bòjie”,讀音如此,字形不詳?;蛟S應(yīng)該寫成“簸介”,意思是像簸箕形狀一樣的東西吧。在河南方言如滎陽方言中,把這個器具叫作“磙框”,這倒是名如其實,清楚明白。磙框的邊梁中間各有一個榫子,插在碌碡兩端中央的凹坑里。這樣,磙框就可以拉動碌碡轉(zhuǎn)動了。 再折一把柳條或者楊樹條,用繩子把一頭緊緊綁在一起,然后鏟幾锨濕潤的泥土放在那把枝條上,用腳把泥土踩實。這個過場用的東西平陸方言叫作“耢”,河南方言叫作“耢子”。它的功用與“耱”相似,用來把碾壓后的場子拖平整。 把耢子綁在磙框的后邊,這樣,過場的準備工作就完成了。 過去過場幾乎都是用牛來拉碌碡的,速度很慢,老牛吱吱吜吜地轉(zhuǎn)一上午才能過好一個場子?,F(xiàn)在都是用拖拉機過場,速度很快。 沉重的碌碡可以把場子碾壓得很瓷實,耢子能把場子拖得又平又光。 農(nóng)民們之所以普遍在五月份要過場,主要的倒不是為了保護窯洞,而是為即將到來的收麥子做準備。 在過去純手工勞動時期,收割回來的麥子要堆放在場子上較長時間,從曬麥稈到碾麥子再到揚麥子最后是曬麥粒,花費的勞力和時間都很多,場子起的作用也很大。現(xiàn)在,農(nóng)民都使用了收割機,麥子直接在地里就脫粒了。但是,脫粒后的麥子也要先鋪在場上曬干后才能入庫,場子還在發(fā)揮著一定的作用。 有時候,在收麥子前需要過幾次場,因為凡有大雨,場子就被雨水沖刷得凹凸不平且被雨水浸泡得不瓷實了,需要重新再過場。 場子過好后,用不了多久,金黃的麥粒就要閃亮登場了。 今天,過場這項古老的生存技能正在遠離農(nóng)村生活,大量的地坑院已經(jīng)被推毀,或改造成田地,或改建成平房,農(nóng)村里沒有什么場子可過了。收割機收完麥子后,多數(shù)老百姓會直接把麥子送到面粉廠,由面粉廠統(tǒng)一在水泥地面上晾曬。 用牛拉著碌碡過場、碾麥子的農(nóng)村生活已經(jīng)消失,用拖拉機拉著碌碡過場、碾麥子的農(nóng)村生活也行將遠去。時代在改變著農(nóng)村的面貌,重新定義著農(nóng)村的內(nèi)涵。 2020.5.10 |
|